中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洛神赋图》2

中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洛神赋图》2

00:00
06:45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阅读完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之后,心生感慨从而绘制成的佳作。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完美地将曹植所描绘的文字意境以绘画的语言真实再现出来。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博览群书,工诗赋、书法,尤其精于绘画。他的绘画作品,以人像、佛像、山水等为主,意在传神。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留名画史的人。顾恺之被世人誉为“画绝、文绝、痴绝”,与张僧繇、曹不兴、陆探微并称为“六朝四大家”。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画家,为世人绘制出如此美丽动人的传世画卷。

《洛神赋图》全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而又曲折细致地描绘出曹植与甄妃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面中的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并在山川景物的描绘上,展现一种空间之美。

千年以来,《洛神赋图》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遗憾的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迹早已散失。至今保存下来的,共有四卷宋人摹本,皆为设色绢本,长约6米。它们分别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以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之中。这幅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洛神赋图》,保留着魏晋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较其他同类作品,更为接近原作。此画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顾恺之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系力、富有诗意地还原了原作中所表达的意境。此长卷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与洛神重复地出现。

原赋中对洛神动人风姿的描写,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在画卷中都有着生动入神的体现。此画用色凝重且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并且,对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用线进行了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中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基本吻合。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其书画意境丝亳不逊色于原赋《洛神赋》。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随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哭泣也罢,苦笑亦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采用了如春蚕吐丝般的“高古游丝”技法,从而使画卷中人物的神情与衣饰清晰可辨,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画卷中,甄妃被描绘成神态委婉从容的女神。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情景。而另一位主人公曹植,头戴梁冠,身着宽衣大袖,在众随从的簇拥之下,用贵族诗人般的优雅气质,欣赏着女神飘逸动人的风姿。

画卷中,用来衬托女神的景物,也都被形象化了。既有高飞的游龙与鸿雁,又有云中的明月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女娲、风神等形象。顾恺之不仅把曹植作品中的甄妃形象化,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想象、衬托等绘画手法,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神秘与梦幻色彩。这些高古的绘画技法,既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之感,又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与传奇性。

从这卷摹本上来看,上面印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与藏印,还有由赵子昂全文抄录的《洛神赋》。由此可以看出,这幅《洛神赋图》虽为摹本,但也是一件弥足珍贵的画作珍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