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闯关东”和“走西口”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东南亚是中国东南移民出国的首选之地。
南洋是明清到民国时期对东南亚大部的称呼,不包括越南北部,也不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海岸,以及靠近阿拉伯海西岸、澳洲北部的水域及西太平洋群岛。也就是说,地理概念上的南洋主要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中南半岛沿海等地。
“南洋”这一名词要比“东南亚”这一概念早数百年。“东南亚”这个名称最早形成于二战期间,是美国为了应对这片区域提出的,此后逐渐取代了“南洋”这个称谓。
华人在南洋拥有着悠久且光辉的历史。1397 年,粤人梁道明曾被拥立为三佛齐王国的国王;1574 年,粤人林凤率领战舰 62 艘、水陆军数千人进攻马尼拉,与吕宋人民一起进行了反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斗争;1767 年,粤人郑信曾在泰国创建吞武里王朝,被拥立为国王;1776 年,粤人罗芳伯在西加里曼丹岛被尊为大唐总长,他所组织的“兰芳大总制”是亚洲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民主政体。
下南洋的华人成为了海外华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这些披荆斩棘的开拓者在东南亚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后代。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印尼2亿人口中,约1000万是华人。马来西亚3000多万人口中,华人约600万。而新加坡500多万人,华人约占7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总数比例最高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英、荷殖民统治下的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给移民免费土地、临时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费的食物。不过,促使中国人下南洋的最重要原因还是本土资源匮乏与人口快速增长。以下南洋的主力军潮州府为例,1812年,潮州府人口为221万,是一个半世纪前的4倍。东南沿海地区的老百姓或者主动谋求生路,或者被当成“猪仔”引诱、讹诈、绑架,踏上异乡的土地。
前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