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10: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为明治维新?

小论文10: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为明治维新?

00:00
02:45

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封建国家,却走出了一条自强的改革维新之路。泰国是弱小佛系的小国,却也通过改革避免了殖民地的命运。泱泱中华为何却在晚清走向了屈辱的穷途末路?

在《中国历史五十人》里,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小论文“什么样算成功的变法”。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总结了:改革的核心在于权力保障、吏治改革与调整利益分配,最终达到与民让利、解放生产力,实现国富民强。

那么,明治维新在什么地方做对了呢?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倒幕运动。当时,日本保守的封建势力并不是天皇,而是掌握实际权力的德川幕府。通过倒幕运动,原有的封建势力倒台,旧有权力机制被打破,地方大名与下级武士的改革派掌握了实际权力,将天皇顺势推到权力中心。年轻的明治天皇即位时,他只需要站在新兴权力阶层这一边就可以了,维新三杰这样的人才能站上历史的舞台,吏治也就随之得到了整顿。

相反,清朝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影响封建保守势力,只能做到引进技术,丝毫没能动摇清朝贵族的利益。改革派没有权力的保障,一旦变法伤及保守派的利益,立刻就会遭到毫不留情的镇压。晚清的统治阶级既没有富国强兵的能力,也没有主动让利的眼光和自觉,躺在天朝上国的虚假幻想上睡大觉,将改良和革新的举动视为仇寇。

晚清中央政府政府一次次丧失改良机会,直到事态发展到再无转圜的可能。中央失能令国内外一切稍有能力和权势的群体蠢蠢欲动,随之而来的便是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外敌趁火打劫。

中国人民注定无法像日本那样进行君主立宪,走权力和平制衡的道路;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数量也决定了我们走不了泰国间于齐楚的道路。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一条血与火的革命道路,虽然艰辛曲折,但别无他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