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文化》。
在过去老福州的街头巷尾,书场茶馆里经常有评话艺人登台表演。他们用福州方言边说边唱,凭借着手中的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片铙钹等,征服了台下无数听众。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福州评话的故事。
我国南北方流行着各种评话或者评书,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其中,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带有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它是福州方言艺术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曲艺界素有“活化石”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评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进入福建的中原说书人,明末清初的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被福州评话界尊奉为祖师爷,相传柳敬亭的弟子曾经到过福州表演。福州艺人吸收了柳敬亭一派的技艺特点,结合本地特色元素,正式形成了现在的福州评话。
福州人尊称说评话者为“评话先生”。评话先生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通常在书场及街头表演,也可以应邀到家里做专门演出。他们带着折扇、醒木、铙钹等,将历史演义、乡土故事、时事新闻、家里长短、儿女情长等,讲诉得绘声绘色。曾经,评话是福州社会最流行、最普遍的娱乐之一,许多榕城民众将听评话当做一种享受,几乎每条街道都有说书场。评话开演时,里面一排排躺椅座无虚席。除了专门书场,每当夜幕降临,公园广场、榕树荫下,也会腾出一块稍微宽敞的角落搭上高台,让评话先生上台表演。附近的街坊们纷纷自带小椅凳赶来,汇集台下,专心聆听,不少人甚至听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这就是福州评话的动人魅力。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走向多样化、电子化,福州评话一度淡出市民的生活。如今,随着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持续加大,福州评话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生。这块扎根于民间文化土壤的曲艺活化石,将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散发出宜人的艺术芬芳。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