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文化》。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的寿山石而得名。它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并称为“榕城三绝”。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福州的寿山石雕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福州先民打磨寿山石的现象。在南北朝时期,福州人就懂得用刀雕刻寿山石作为殉葬品。在唐朝时期,福州寿山地区的僧人用寿山石雕琢成各种佛教物品和生活用品,使寿山石雕有了现实意义和欣赏价值。
到了宋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寿山石雕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品类丰富、造型各异,各式人物禽兽形象生动多姿,寿山石雕技艺进入了成熟阶段。
元、明时期,开始盛行用寿山石雕刻制印章,这种印章倍受书画家和篆刻者的喜爱。此时寿山石印章钮头装饰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显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寿山石章也成为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清代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代,雕刻艺人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及器皿,特别是印章钮头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受到民众乃至帝王的喜爱。清代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喜欢用寿山石篆刻印玺,尤其是乾隆皇帝拥有的寿山石印章多达600枚,其中举世闻名的寿山石“田黄三链章”,是用一块大田黄石镂空成三条石链,每链系一方印玺,分别文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和“乐天”,乃是乾隆的随身御宝,后由末代皇帝溥仪将此稀世珍宝捐献给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寿山石业迎来了新生与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寿山石热”,寿山石文化被誉为福州四大文化品牌之一,福建寿山石还曾列入国石候选石之首。寿山石及寿山石雕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及馈赠、收藏、鉴赏的上佳选择。
寿山石雕是石文化与雕刻文化的融合,是天然之力与人工之力的叠加。一千多年来,正是一代代寿山石艺人不断努力,薪火相传,用他们的斧凿刀削和才识智慧,推动着寿山石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展望未来,它将以更加璀璨的身姿,更好地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