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习俗

拗九节习俗

00:00
05:17

      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闽都文化》。

      “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勺都是孝”,福州人对这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不会觉得陌生,因为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人特有的拗九节、孝顺节,很多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拗九节的习俗故事。

      “拗九节”相传由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而来。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被关在牢房里。他去探监时,经常送些好东西给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牢房看守见这食物黑乎乎的,问是什么东西,目连随口答道:“黝垢粥。”黝垢就是肮脏的意思,狱卒以为这粥很脏,不愿吃。因此甜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故事传开之后,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于是纷纷模仿他的孝行,在正月二十九日煮这种粥孝敬双亲,相沿而成“拗九节”的习俗。

      “拗九”又可解释为“后九”,因为在福州民间,正月分为“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二十九称为“后九”,所以在正月二十九这天煮的粥便叫“后九粥”或“拗九粥”。

      福州习俗: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必须要提着拗九粥回家探望父母与尊长者。以前盛拗九粥的容器,是用面积较大的海碗或小钵,粥面上用花生或红枣等排成“福”字或“寿”字图案,以示祝福之意,有时还会加送太平面、鸭蛋和猪脚等美食,送给父母以表孝心。福州人盛放拗九粥的礼盒颇为讲究,一般是用竹制并刷过生漆的精美掼盒。

      关于“拗九节”还有另一种起源是送穷。相传正月二十九这一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老人相聚到一起,大家用自己家里的杂粮煮成甜粥,像过生日一样欢庆,以求平安、健康。在拗九节当天,家家户户打扫干净屋里的灰烬,意为“送走穷神,迎来好运”。

      拗九节扎根民间,具有百姓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仪式感强等特征,它集感恩孝道、祈福平安、勤劳致富等理念于一体,表达了人们对长幼有序、美好亲情的向往与追求。“福州拗九节习俗”也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福州举办了首届拗九节,此后通过“一碗粥,一片情”等活动,将传统拗九节从家庭模式引向社会,从一家之粥延伸为满城粥香,反映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尊老敬老、关爱弱者、和谐友善、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