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00:00
14:58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一章,又是讲兵强,为什么会这样讲呢?老子是在什么时代?春秋。也就是春秋,接下来的战国,是乱世,大家都在用兵强于天下。所以老子就要反复的强调,不要去用兵。圣人呐,他都是有悲悯之心的,都不提倡用强,因为不想让生灵涂炭,不想去伤害天下万物,包括草木。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说用兵,这是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裕者弗居。物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厌恶(兵者)的,都是讨厌(兵者)的。这个有裕,我们再来讲一讲。比如说如果你在仁德上是有裕的,你就不会用兵。再比如说,在兵力上如果你是有裕的,你也不会用兵。换一个词就好理解了,我们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会用强?就是你不足的时候,无力的时候。
比如说你辅导孩子写作业,为什么会吼?无力感,你实在辅导不了。如果但凡你可以轻松地解决,你都不需要用强。我们越是用强的时候,反而越是无力的时候。所以这里讲什么?有裕者弗居。只要你在哪方面是有裕的,是很富裕、宽裕的,是多出来的,你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君子在平时的时候,都是以左为尊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在行礼的时候,是不是左手在上?这就是尊。你看我们在站位的时候,是不是以左为尊呢?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那也就是告诉我们: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为用兵是不吉祥的事情,所以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所以说,君子是不用兵的,因为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之器。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兵者,是不祥之器,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之,即使用也是什么?恬淡为上。什么叫恬淡?就是没有那么热衷,没有那么喜欢,没有那么热烈,没有那么热情,叫恬淡。恬淡为上,这四个字可以单独拿出来讲一讲。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当我们自己没有那么多欲望,就变恬淡了。你看为什么会很热烈,会很热情,因为我们想要。当你不想要的时候,自然就变恬淡了。
举例:比如说,我们对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不能变得恬淡呢?因为你太想要他学习好,太想要他考个好成绩,这个时候恬淡就没了。对我的爱人呢,为什么总是那么多苛责?因为你太想要从他身上获取什么,或者是关爱、关心,或者是让他变得更好,想获取更多的时候,你的恬淡就没了。
再举个例子,说一个人面对吃的东西,没有那么爱吃,吃哪一个都差不多,你就很恬淡、很从容。如果有你特别爱吃的,你就会很热情,就很想要吃那一个,所以恬淡就没了。还有一个什么不能恬淡呢?我们的性格很急,做什么东西都想快点做完,这个时候恬淡就没了。所以,恬淡为上,也是《道德经》的一个惯用思维,告诉我们一定要淡然处之,因为当你恬淡的时候,就会少消耗。
举例:比如说,你看你的心剧烈地跳动,然后你遇见事情很着急,是不是你血液流通的都更快,那对身体来讲有没有消耗?有,尤其是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你看我们在小的时候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他是处在好的状态。可是随着我们年龄一天一天的老去,如果我们性格还是很急躁的,对于身体的伤害性就很大。年龄越大的人,我们越要保持什么恬淡为上。就是什么东西,都淡然一点,不要那么热烈,不要什么东西都那么快,都那么急,它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器官多消耗。
那你看我们对于情感是不是也如此,就是我们恬淡一点,会更持久、更持续,而不是那种热烈的和猛烈的。越是这种热烈的和猛烈的,它消散的就会越快。所以我们经常讲,其实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你喜欢的人和事。我们性格很强势、很强硬这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行为也是这样子,那我们喜欢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也喜欢这样的。有没有发现,是因为你的思维当中认为强势是好的,所以不强势的那个人你还看不上,最后你又找了一个这样的人,是不是两个人就会对着来。
当你的那个价值观变了,你的思维变了,你所有生活当中的喜好也会变。说你的思维变了,没有那么强了,懂得处弱的美妙了,是不是你自然就恬淡了。对于很多东西的追求,你不再喜欢热烈的了,不再喜欢那么多复杂的东西,反而变得很简约了。包括你对孩子的教育,对爱人的要求,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后面所有的东西都会变。
再比如说,我们喜欢很热烈的,可能我们就会喜欢那些特别懂得浪漫的人,会讲的人,会说的人,这是我们的喜欢。那你知道通常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久了,你会发现他对别人也会讲,他对别人也浪漫,是这样的吧?就是当你选择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那个相应的结果。这个时候我知道了,可能我并不适合那么浪漫的人,我也不适合那么有情趣的人,我只想找个安安稳稳的人过日子,所以我找了一个很老实、很忠厚的人,是不那个结果它也是相应的。
所以我们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后面的命运,改变什么?你改变你的思维就好了,只有你的思维变,后面的东西它是结果,是自然产生的。如果你的思维没变,你还会喜欢这样的人,还会喜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结果在重演呢?就是这样的。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若美之的人是什么?就是乐杀人者,所以告诉我们勿美也。那有的人是什么?乐杀,一提到说我可以领军打仗会很兴奋,或者是欲望多的人,他想要立什么?立军功,想要荣誉,这在老子看来都是乐杀人者。
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就是你不会得到天下的人真正的拥护,这个天下也不会在你这里归附多久。那么回头再来看,这个不得已而用之什么意思呢?我们去看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是他想要用兵吗?往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逼到了那个程度。比如说刘邦,比如说你看朱元璋这样的人,是他自己从一开始就谋划了想要去争天下吗?不是,都是把他逼到那个程度了。
比如说刘邦,因为什么?秦朝的律法太严苛,他带着兵去做苦力,但是时间晚了,按照秦律,到那以后是要杀头的,反正是死,怎么办?我就只能反。并且他也不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实力比他强的很多,后来一步一步他做到了。包括朱元璋,一开始他是个放牛娃,后来出家做了和尚,为什么做和尚?没饭吃,当和尚有饭,就这么简单。但是后来有人又举报他,说他要谋反。他说:我这和尚当得好好的,你要举报我谋反,这还得杀头,没办法,我反吧。
整个讲这段话在告诉我们什么呀?不要乐杀人。因为乐杀人,你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为什么?这就是天道,因为上天是有好生之德的。虽然你用武力、用强力你看似一时得到了,但是最后你的志向,在天下是没有办法得到推广的,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这就像是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即使是你对你的孩子用强,你看似是这一次把他镇压住了,这一次他听你的话了,不可得志于孩子。好不好理解?就是你没有办法在他那里实现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你看似那个压制住了,只是暂时的,将来他蓄积力量是一定会反抗的,所以你的志向就没有办法得以实现。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吉事是贵左的,上左。丧事是贵右的,就是上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那我们说偏将军大还是上将军大?上将军大。正常来讲是该大的居左,但是这里上将军居右,为什么?因为他主的是兵士,是不祥之器。我们去看电视或者读历史,在那个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官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是不是文官在左,武将在右?说明什么?贵左。通常能做到丞相、宰相的那一个是文官还是武将?文官。一个是他更有文化,他学习了道,学习了经典,还有是什么?说明贵左,是不贵右的。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是不提倡争夺的国家,只不过在那些乱世,人们的欲望不停地去生起。
言以丧礼居之也。为什么会上将军居右呢?就是言以丧礼居之也,这是不祥之事,像对待丧礼的态度是一样的。
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杀了很多人的时候,就是用悲哀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那种喜悦的心态。打了什么胜仗,战胜的时候,对待丧礼的态度是一样的。
我们看整个这一段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去用兵,因为它是不祥之事。不要去用强,它不是一件好事情。那我们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对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不要去用强。包括我们和别人去竞争,是不是用强?同样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避免用强,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也是恬淡为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