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B 白话转变 第三段

1.3.3 B 白话转变 第三段

00:00
05:07
白话文翻译:
翕辟的哲学原理是深远而难以言述的。现在,我将提出四点解释,附在左边。
所谓的恒转,从翕的态势来看,似乎不再坚守其本质,换句话说,就像它正在变成物质。这正是唯物论者错误地认为实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原因。同时,从辟的态势来看,它确实遵循其本质而流动,最终并没有变成物质。翕的态势似乎是故意这样,以便更加明显地展示出辟的独特态势。如果不是这样,辟的态势就无法得到表现。
我们将辟称为心理,将翕称为物质。物质,指的是我们的身体和与之相关的万物。如果没有身体和物质,我们又怎能感知到心理呢?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翕辟的原因。
汉代的儒家学者在讨论《易经》时说:“阳动而进,阴动而退。”阳代表精神、心理,阴代表物质、色彩。根据他们的说法,前进的动作是心理的,后退的动作是物质的。宋明时期的学者讨论的升降、上下、屈伸等概念,其含义也与此相符。现在我们所说的翕辟,与进退的意义是相互印证的。翕似乎在放弃其本质,趋向于物质化,这是退的意义。而辟始终保持其强健的本质,变化不留痕迹,始终在创新,道德因此常新而坚定,所以能够转化物质而不被物质所同化,这是进的意义。
我们将翕称为物质,将辟称为心理。心理主导着身体,与物质感受相互作用,但不被物质形态所驱使,这就是所谓的辟运用翕而不被翕同化。因此,翕完全依赖于辟,物质完全依赖于心理。翕和辟本质上没有不同的趋势,即物质和心理最终不是两种不同的法则。

疑难字词或专业术语解释:
1. 翕辟:翕指物质的聚合状态,辟指心理的清晰状态。这两个概念用于描述物质与心理的关系和转化。
2. 恒转:指事物不断变化的状态,强调变化的连续性和不可捉摸性。
3. 唯物论者:主张实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哲学观点。
4. 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来自《易经》的理论,阳代表积极、向上的动态,阴代表消极、向下的动态。
5. 升降、上下、屈伸:宋明理学家讨论的哲学概念,与阴阳理论相似,用于解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核心内涵:
这段文字深入探讨了翕辟理论,阐释了物质和心理的关系。作者认为,物质(翕)和心理(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实体。物质和心理的变化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互相影响的过程。通过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物质和心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不断的变化中相互作用和塑造。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理解万物的真实本质是不断变化和相互依存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