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首相说:我们为中国不可救药的迷茫而感到悲哀

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首相说:我们为中国不可救药的迷茫而感到悲哀

00:00
13:21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非常有必要再来回顾一下这段惨痛的历史。

日军大屠杀后的南京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宣告沦陷。疯狂的日本侵略者一路势如破竹,12月2日就攻克了江阴要塞,南京的水路门户已经洞开。很显然,侵华日军的华中方面军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们的目标已经直指南京,对他们来说攻克中国的首都将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日本华中方面军第十军军长柳川平助已经能够遥遥看到南京城,他认为眼下正是攻克南京一雪前耻、重建功勋的天赐良机。他马上致电日本国内,强烈要求立即对中国宣战并下达进攻中国首都的命令。他强调不能让溃败的敌军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这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柳川平助向日本政府和军方表示,如果不正式对中国宣战,日军在中国的作战就是师出无名,不伦不类。而且,如果已经逼近敌国的首都却不去占领,会让日本国内的民众对军方的作战能力产生怀疑,同时也会极大地打击一线官兵的士气。

对日本政府和军方来说,他们当然明白,战而不宣,让日军在军事上会受到限制,而且占领区的行政系统也无法正常运作,他们扶植起来的那些汉奸就没有撑腰的。更严重的是,会使中国政府怀疑日本战争的决心而继续抵抗。但日本内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宣战。

日本内阁担心,一旦对中国宣战,不但会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停掉对日本战略物资的供应,日本赖以支持战争的大量战略物资大部分都来自美国。之前,日本军方和政府都认为,日军攻陷平、津、沪之后,中国必然会乖乖屈服就范。

但让日本军方和政府意外的是,他们预想的结果并没有出现,这让他们坐不住了,1937年10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会见了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表示日本愿意和中国谈判。11月2日,广田弘毅开出日本与中国谈判的条件,很快就告知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

蒋介石无法接受日本提出的这些苛刻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包括“内蒙古自治,扩大华北非武装区到平均以南,扩大上海非武装区,中国停止抗日,共同防共”等等。蒋介石寄希望于即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希望会议能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定。

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浇灭蒋介石的希望,这次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对日本制裁的决议,连中国提出的“将日本定为侵略国”的意见都没能达成。日本军方决定加紧在中国的战争,11月17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宣布成立,向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柳川平助

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将首都迁往大后方的重庆,军事机构迁往武汉,在那里建立起中国中部的防守基地,以此表示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随后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表示,前线将士一心杀敌,更无顾虑,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誓以血肉相撑持!

11月22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表示,除非南京的态度有所改变,停止抵抗,否则,日军的铁蹄将继续西进,开往南京、汉口,乃至陪都重庆!12月1日,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期待的上级命令终于到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南京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易攻难守”,只要攻占南京外围的几个战术要点,背靠长江的南京城就将成为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瓮中之鳖。首都南京该弃还是该守?蒋介石连续召开了一系列军事会议进行研究决策,李宗仁和白崇禧都认为南京不可守。

李宗仁更是提出,最优之策就是把有生力量撤退至长江两岸,既可以阻止敌军沿津浦路北上,又可以防止敌军沿长江两岸快速西进。他认为,孤零零的一个南京城就算丢掉了,对长期持久抗战也没有很大的妨碍。但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却认为,南京是首都,必须守。

刘斐的理由是,有必要对首都南京进行象征性的防守,在做了适当抵抗后再主动撤退,这样也算是给全国民众一个交代。从前线战场上撤下来的陈诚认为,南京孤立又没有现代化要塞设备,不宜坚守,军队应迅速撤至皖南,以南京为前卫阵地,这样才能持久战。

但最终,训练总监部部长唐生智高调表示,南京既是首都,又是孙总理陵寝所在,如果不战而弃,何以对得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所以必须坚守。蒋介石顺水推舟,马上接唐生智的话说,那就守一下,就由你来守。唐生智再次高调表示,卑职愿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当即宣布,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15个师约10万人马进行南京保卫战。12月7日凌晨,蒋介石偕夫人乘坐“美龄号”专机离开了即将沦陷的首都南京。日军由朝香宫鸠彦和柳川平助分别率军,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南京已经在劫难逃!

南京外围修建了几条防线,在溃兵和追兵的轮番冲击下已经土崩瓦解,再经过混乱的外围战,南京很快就直接暴露在两路日军的威逼之下——日军在北面用军舰封锁长江江面,地面则经芜湖从西面包抄,切断了南京与后方的联系,东面和南面也已经被日军合围。

松井石根

南京成了一座死城,12月6日,唐生智下令全城戒严。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用飞机向城中投撒对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唐生智置之不理,命令各部队“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尽力固守,绝不许轻弃土地”,并下令封锁从南京退往下关码头的通道。

12月10日,日军见劝降未果,就开始向南京发起全面进攻,守军立刻节节败退。此时,蒋介石为避免南京守军全军覆没,于11日中午开始考虑让南京守军撤退。蒋介石马上通过顾祝同转告唐生智,要唐生智当晚率守军相机突围,渡江北上。

唐生智当晚与罗卓英、刘兴两位副司令研究后决定,于12月14日夜开始撤退。但12月12日中午,日军已经突破中华门,南京沦陷已成定局,城中开始出现严重混乱。唐生智等人被迫决定当夜撤退,当天,他召开会议出示了蒋介石的电令,并下达了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

但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太仓促,甚至还没有通知到三天前奉命封锁从南京城通往下关码头通道的第36师,导致第36师不允许各部撤退,双方甚至发生交火。散会后,大多将领立即部署部队突围,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个撤退电话,就自己先行离开部队乘船抵达江北。

部分将领提前逃跑,严重加剧了撤退的混乱。从南京城通往下关码头的通道挹江门左右两边门洞均已堵塞,只有中间一门可以通行,但各部争先抢过,互不相让,许多人因挤倒而被踩死。下关的混乱情况更加严重,各部队都失去掌控,争先恐后抢渡,落江丧生者不计其数。

此时,担负掩护任务的乌龙山要塞守军私自撤走,12月13日拂晓,日军轻松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迅速通过封锁线抵达下关江面,日第十六师团一部乘舟艇抵达八卦洲附近江面,就以装甲车、机枪、步兵炮等武器猛烈扫射正在渡江和困在江边的中国军民。

谷寿夫率日军第六师团最先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城,其余各部也相继攻入城内,南京就此沦陷。中国10多万守军只有很少一部分突围出去,大部分溃散。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命令,日军随即在南京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共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共15万人,在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超过了30万人,古都金陵、首都南京血流成河,成为人间地狱。就连冷酷的德国军事观察家也认为,日军无异于一群野兽。

唐生智

就在日军攻陷南京的第二天,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新闻发布会上以胜利者的姿态高调炫耀:接到攻克南京的捷报,在我们为这必然的胜利欢欣鼓舞之时,站在同文同种的5亿民众之立场,我们不能不为他们不可救药的迷茫感到悲哀!

参考书目:

《太平洋战争系列》 青梅煮酒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