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61 “平价”中超,票房“逆风翻盘”?

Vol.361 “平价”中超,票房“逆风翻盘”?

00:00
04:33

【三分钟热度】“平价”中超,票房“逆风翻盘”?

三分钟热度,直抵体坛沸点。我是张闻。刚刚过去的周末,中超联赛挺热闹。我拿到了一份上座率的数据。清明小长假期间,8场比赛总上座196073人次,场均24509人。这不仅是本赛季新高,同时也超过了2023赛季最高的191553人次,是2020赛季以来中超上座最高纪录。特别要提醒您的是,本轮中超,上个赛季球市排名二、四、五的成都蓉城、山东泰山和上海申花还都是客场作战。也就是说在2024赛季,中超球市仍有继续向上的空间。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在2024年开年的亚洲杯当中,经历了令人尴尬的失败。叠加近期面对东南亚球队都难言顺利的世预赛,让局外人很难想象在一个休息日里,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入一座足球场的这24000多人,图什么?我甚至想套用那句名梗,“大哥你看中超,看他有啥用啊?”

在上期聊北京国安队的球迷文化时,我们曾经稍微触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支球队,30年的周末陪伴。对于老球迷来说,有好多人看的不是球,看的是球迷。都市生活越来越原子化了。球场看台成了很多中年人的社交客厅,过去我自己来看球认识一帮哥们,现在我带着孩子一起来加油。如果没有中超,可能很多朋友早不联系了。但有了这支球队,有了周末的联赛,咱们的情分就还能时不时地紧一紧。对于俱乐部来说,时间成为了“票房”的朋友;那些在中超联赛当中,在一地稳定存续的俱乐部,比如山东泰山、上海申花、北京国安等俱乐部都是票房大户。国安今年的套票卖出了27000份,甚至超过了去年俱乐部前总经理高潮最乐观的预计。相应得,去年在三个主场间漂泊,今年流动去了深圳的新鹏城俱乐部就成了中超票房的洼地。5000-7000的上座,也告诉我们职业足球必须有地,有根。让根在土地上长出来,是需要时间的。

再来,这两个赛季有不少专业足球场在新建、扩建、改建之后,成为了中超联赛不同俱乐部的主场,比如北京的工体、上海的浦东、成都的凤凰山、天津的泰达足球场、青岛青春足球场。此外,一些综合性的场馆,比如浙江的黄龙,上海的八万人,不仅体育场可以承载的观众多,而且地理位置也相对便捷。申花队今年做了一个主题的公交车和公交站,从八万人出发,坐着城市公共交通,一路驶过上海市中心,衡复历史风貌区,老有腔调了。专业球场的体验,以及周边地铁、公交等城市网络的铺设,让看球成为了一件更容易触及,也更享受的都市生活。

你可以把足球当作竞技体育,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商品。是商品就有卖相,有性价比;花上一百多块钱去看一场现场的足球比赛,哪怕是当作一次性的体验,也是物有所值的。对比去年火爆的演唱会经济,体育场经济仍有潜力可挖。

当然,中国的足球管理机构本赛季的一些努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在帮助联赛复苏。比如,五外援让联赛的观赏性更强了,精确补时提升了联赛净比赛时长。刚刚结束的这轮联赛,共攻入24球,场均3球也是本赛季至今的最高纪录,24个进球中,有7个来自比赛80分钟之后,补时阶段进球有5个,特谢拉第98分钟的进球,武磊第96分钟的进球,都成为了过去这个周末中超的高光时刻。

回到,我们开始的那个问题,“大哥你看中超,看他有啥用啊?”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他逻辑的原点,国家队成绩不好,中超也就不值得一看。但事实上足球不只是世界杯,足球还是我们的日常。提升国家队的成绩并非一时之功,但对待球迷的诚意,大家则可以立刻感受得到的。从这点来看,这个赛季各俱乐部做得不错,请继续保持。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三分钟热度的全部内容,我是张闻,咱们隔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