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5月10日,在凡尔赛宫里办公的梯也尔和俾斯麦签署了一个法兰克福条约(法语:Le traité de Francfort),内容只有一个,加快凡尔赛条约的执行,比如说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地区,必须马上割让,德国现在就可以派军队过去接收了。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法语:Alphonse Daudet)的《最后一课》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重点考试内容,说的就是洛林被割让之后,一个孩子最后一次上法语课的情形,国破文化灭的伤心,从文字里一直流淌到文字之外。
于是,在俾斯麦的运作下,1873年,德皇威廉一世,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有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订了“三皇同盟”(League of the Three Emperors),除了约定攻守同盟,条约还声明了,凡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都是三个大皇帝的敌人,这当然很正常,皇权讲究的是尊卑有序,你想把臭工人抬高到和我们一样的地位,那肯定是过分了,必须抑制。
维多利亚一开始给自己拟定的称号是“大不列颠,爱尔兰及印度女皇”,只是当她和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商量的时候,后者思考了很久,然后建议说,您不要使用这个称号,而只使用印度女皇的称号(Empress of India)。维多利亚最后接受了这个建议,这样一来,她的头衔就变成了“维多利亚陛下,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信仰的守卫者,印度女皇”,这一下,应该不会出现丈母娘比女婿低一头的尴尬了。
想当年亨利八世叛出天主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在1532年《禁止上诉法》里明确提出了“各种古老的,真实的历史和编年史,都明确地宣称和表达了,英格兰这个王国是一个帝国……”这句话清晰表明了英国是一个皇帝做主的国度,不称帝,那只是俺谦虚。而且,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在很多国际文件里,反复使用“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作为自己的称呼,如果你说它的国王称帝没有法理基础,那么这些文件合同和条约,就全都不能算数了,那可咋整?所以啊,称自己为不列颠皇帝,维多利亚并没有什么法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至少,在英国内部以及欧洲都没有,因为他们早就称呼自己为帝国了。
欧洲史话 179 六十天巴黎公社,花甲年印度女皇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说1870年的一场普法战争,让胜利了的普鲁士变成了德意志帝国,德国人非常讲究地没有祸害巴黎,可是这个革命老区自己却开始了内讧,革命群众们不仅赶跑了自己的政府,还成立了一个叫做巴黎公社的组织,接管了整个巴黎。
一、巴黎公社
掌握了权柄之后,巴黎公社很快就做了几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第一件事是确定了法国的国歌,我们今天都知道,它叫《马赛曲》(法语:La Marseillaise),实际上,这本来是80年前法国大革命诞生的一首曲子,被当时来自马赛的志愿军唱成了流行歌曲,它在1795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歌了。只是后来拿破仑大帝上台,发现这首歌居然是骂国王的,那还了得,于是,这哥们就废除了这首歌国歌的地位,可也没彻底禁止它。这时候巴黎公社把它重新翻了出来,骂国王的?正好,俺们工人阶级就喜欢骂当权派,于是,立法为法国国歌。再后来,1879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在巴黎掌权,他们对骂国王没啥兴趣,但是觉得让老百姓没事就骂骂国王,出口恶气,总比憋着造反,再来一次巴黎公社强,于是,他们也正式立法,《马赛曲》为国歌,两次立法强行推广,最终是确立了这首歌法国国歌的地位。
巴黎公社做的第二件事是政教分离,把宗教从学校教育里踢出去了。这个也不难理解,马克思这一派,基本都是唯物主义者,天天拜上帝,却从来没见到他老人家出来走两步,他们很自然地说这就是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坚决不能留在学校里了。但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要在三十年后,一直到1905年,才重新拾起这个政策,在学校实行政教分离。原因自然是“共和”两个字上,统一战线,共和执政,就包括了宗教的神职人员,自然没有巴黎公社的气魄。
最后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871年4月11日,巴黎公社创建的“保卫巴黎以及护理伤员妇女联盟”,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组织。她们宣传性别平等,工资平等,妇女有离婚的权力等等,这些今天全都实现了,而且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可是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巴黎公社这群铁娘子简直就是疯了。
可惜的是,所谓平等,是要用实力说话的,即便你自己没实力,也要有一位尊崇平等的大哥罩着你,你才有平等的权力,巴黎公社既没有这样的大哥,自己还没实力,简单一句话就是,没有受过训练,甚至可以说是乌合之众的巴黎公社自卫军,不可能是法国正规军的对手。
那么,已经被巴黎公社从巴黎赶到凡尔赛的法兰西共和政府,是从哪里整出来的正规军呢?也是一句话,俾斯麦给他们的。
1871年5月10日,在凡尔赛宫里办公的梯也尔和俾斯麦签署了一个法兰克福条约(法语:Le traité de Francfort),内容只有一个,加快凡尔赛条约的执行,比如说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地区,必须马上割让,德国现在就可以派军队过去接收了。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法语:Alphonse Daudet)的《最后一课》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重点考试内容,说的就是洛林被割让之后,一个孩子最后一次上法语课的情形,国破文化灭的伤心,从文字里一直流淌到文字之外。
对于签订这个法兰克福条约,法国政府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德国要立即释放所有法国战俘,俾斯麦是笑嘻嘻地答应了这个要求,法国政府要用这些战俘干啥,他心里是清清楚楚。
果然,十几万法国战俘马上就组成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军,随后就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围剿。
仅仅过了10天,5月21日,巴黎的西城墙就被攻破,到5月28日战斗全部结束,这一周的时间,在历史上称为“流血周”(法语:Semaine Sanglante)。流谁的血?政府军和巴黎公社都有,但大部分,还是巴黎公社抵抗军的,他们大概12000多人战死,5万多人被俘虏,至于说这些俘虏有多少被处决了,那就不知道了,有说几百名的,也有说几万的。
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而且有些做法也值得商榷,比如说公社领导人最后下令焚烧卢浮宫、市政厅、巴黎歌剧院等无辜的建筑物,说什么“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就很极端了。但在马克思眼里,因为这是第一个践行了他社会主义设想的组织,他就高度赞扬了公社的各种成就,在其著作《法兰西内战》这本书里写道:“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伟大心坎里。”
那既然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人马克思同志都这么说了,恩格斯,以及后来俄罗斯的掘墓人列宁以及布尔什维克人也就必须跟上,把巴黎公社推崇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体”,这就导致了仅仅存在60天的巴黎公社在死了之后,直接登上神坛,尤其是在后来陆陆续续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里,其声望如日中天,犹如图腾一般的存在。
二、法兰西的政体改革路
我们说虽然梯也尔政府最后胜利了,打败了巴黎公社,却没有办法掩盖普法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啊,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一个巨大的耻辱,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法国人的心上。同时,所有法国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复制了美国制度,搞了一个总统共和制,明明拿破仑三世那小子就是一个总统,说好了,是给老百姓打工的,可为啥后来三弄两弄,就把自己整成了皇帝,然后把国家祸害成现在这个鬼样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美国史话》和《中国史话》里或多或少都回答过,在制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它和个人也许有很大关系,你选上去那位爷是个什么性情,啥样野心,当然会主导他的个人行为,但最重要的,是整个国家的环境,政治土壤的问题,钱穆老先生称之为“人事”,而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为“国情”。
就像前面说的,拿破仑三世当皇帝这件事,几乎是整个法兰西都赞同的,甚至说是老百姓的热情把他推到了那个位置,也不为过。这和后来的希特勒是一样的,虽然没有自称皇帝,但在德意志全体人民的狂热支持下,他的权威和皇帝又有啥区别?
不过呢,除了这一点,起源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也是有问题的。这个制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行政机构的政府,和立法机构的议会完全脱离,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党即便是在议会里一个席位都没有,你也可能被老百姓选举为总统,同样,总统老爷子也不会在任职期间,仅仅因为政见不同,失去议会支持就导致下台。虽然说议会可以弹劾总统,但它又把弹劾的门槛设置得很高,美国迄今为止,无一总统被弹劾掉,而英国议会立宪里面的首相,却是三天两头地换人,道理就在于此。
问题是,一个身兼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三军总司令的总统,对他的制衡却如此之小,如果个人野心稍微大一点儿,国民理性差一点儿,社会监督弱一点儿,那就完了,很容易形成独裁,非洲,中美洲,南美洲无数采取美国总统制的国家,经常形成军事强人独裁的局面,道理也在于此。
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就开始琢磨再一次改换制度,至少,在共和制的国体下,把政体换一换。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争论,最终在1875年2月,法国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名义上,国家还是有一位总统,是国家最高长官,但实际权力被严重削弱,众议院、参议院、部长联席会议纷纷登场,夺走了大部分的权力。
这个历史学家也没给出什么适当名字的政体,却一口气维持了65年,一直到1940年法国被希特勒干趴下之前,法国都是这个政体,效率虽然不高,政坛看起来也不稳定,老大们经常就被赶下了台,但法国从此没有过独裁,倒也是真的,正应了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后来,到了1958年,戴高乐总统强势回归,建立了延续到今天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它的政体,被称为半总统制(Semi-presidential republic),总统依旧是国家元首,有一定的权力,但必须和政府分离,改成一个叫总理(Prime Minister)的家伙去组建内阁,主持和管理政府的事务,你可以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半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已经差不多了,总统就是一个不能世袭,要选举上位的“王”,而总理就相当于首相。
至于说法国这个革命老区将来还要咋折腾,说实话,它再搞出一个什么四分之三总统制,八分之七皇帝制,我都一点儿不奇怪,在巴黎这块风水宝地,一切皆有可能,浪漫的法兰西人,似乎永远都在寻找最好制度的道路上,祝他们好运。
三、俾斯麦的“文化斗争”和外交
言归正传,让我们说回新成立的德国,打败了法国,1871年的德国人几乎都在欢欣雀跃,还是只有俾斯麦一个人,保持了冷静,一脸严肃,为啥?因为遥远的东方大国还说了,“创业难,守业更难”,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实在是面临内政和外交两大挑战。
在俾斯麦看来,帝国内部有两大势力,必须要压制,否则新生的德国随时可能翻车。第一个势力是天主教,以新教立国的德意志,内部还是有很多老百姓信仰天主教的,这些人抱团取暖之后,组建了一个叫做天主教中央党的党派,占据了议会的很多席位,经常和俾斯麦作对,更大的麻烦是,这个党还和罗马教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教皇这时候在真正的大佬眼里啥也不是,但影响力毕竟在,尤其是普通民众,关键时刻一句“俺是神派来的”,那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另一股势力就是社会主义者,他们也有一个政党,叫社会民主党,这些家伙时时刻刻都想取缔私有制,很自然地,俾斯麦为了国家的稳定,也必须压制他们。
那么,要咋压制呢?四个字,以文化之。在文化上进行改革,教育老百姓起来反对天主教和社会主义思想,俾斯麦老爷子称之为“文化斗争”(culture struggle)。
为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在媒体的帮助下,俾斯麦推动了大规模的反天主教、反社会主义、反教权和反修道院的浪潮,代之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大力鼓吹德意志民族的优秀、团结,拥有包括善良、聪明诸多美德,反正就是让你出门之后,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天主教徒和社会主义者,只会因为自己是德意志人而特别自豪,
当然,在一些时候,还是要流血的,比如说在工厂解散工会,取缔社会主义性质团体,要是大老粗工人们敢于反抗,那俾斯麦绝对不会手软,开玩笑,丹麦,奥地利,法兰西俺都打了一个遍,还害怕你一个小小的工人组织?
有一件事,我们必须强调一下,那就是为了和当时的社会主义组织争取工人,俾斯麦让国家承担起了照顾工人们的责任。德国在那段时间,推行了很多社会福利,比如说意外保险,养老保险,社会化医疗保险等等,这些东西几乎都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对于工人阶级来说,那自然是一件又一件的好事。
最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本身和社会主义者的主张有很大重叠,除了没把工厂主和资本家一棒子削死,其他的,俾斯麦都在给你争取。前面我们说过,社会主义者里面也有很多不主张暴力运动,而坚决走改良主义道路的,在这些人的眼里,当时的俾斯麦简直就是自己人,那还造啥反呢?
以民族主义对抗宗教,以社会主义主张对抗社会主义组织,俾斯麦看起来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有一件事是老爷子万万没想到的,他播撒的这两颗种子,在几十年后开出了一颗罪恶的花,花的名字叫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它的德语缩写是NAZI,中文的翻译是纳粹,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
除了内政,俾斯麦面临的问题还有外交,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难题,最大的原因是德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咋地,它就是中国古书上说的四战之地,南有奥匈帝国,东有俄罗斯帝国,北边是瑞典,西边就是刚刚结下了死仇的法国,这里面任何两个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德国,都够他喝一壶的。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找好基友,法国是别想了,就算是订立了盟约,只要有机会,高卢雄鸡绝对会狠狠地对德国啄上一口;瑞典的威胁不大;剩下的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就是要极力争取的。
于是,在俾斯麦的运作下,1873年,德皇威廉一世,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有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订了“三皇同盟”(League of the Three Emperors),除了约定攻守同盟,条约还声明了,凡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都是三个大皇帝的敌人,这当然很正常,皇权讲究的是尊卑有序,你想把臭工人抬高到和我们一样的地位,那肯定是过分了,必须抑制。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战争、内政和外交,俾斯麦终于把原来一盘散沙一样的德意志,搞成了一个大帝国。
对于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陛下来说,也许俾斯麦做的其他事情都没啥,但有一件事,实在是让女王很羡慕,那就是德国的威廉一世现在居然也成了皇帝,看起来,还获得了奥匈皇帝和俄罗斯皇帝的承认,这个戏法是咋变的先不说,维多利亚实在琢磨不明白的是,自己老家的那个威廉何德何能,能高居帝位,而自己把英国弄到了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难道只能委委屈屈地当个王?况且,这时候她的大女儿早已嫁给了德皇威廉一世的儿子,皇储腓特烈,将来女婿女儿升级为皇帝皇后,自己这个老丈母娘只是一个国王,丢人不?见面给女儿下跪不?想想都尴尬。
所以呢,老太太也想称皇。
维多利亚一开始给自己拟定的称号是“大不列颠,爱尔兰及印度女皇”,只是当她和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商量的时候,后者思考了很久,然后建议说,您不要使用这个称号,而只使用印度女皇的称号(Empress of India)。维多利亚最后接受了这个建议,这样一来,她的头衔就变成了“维多利亚陛下,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信仰的守卫者,印度女皇”,这一下,应该不会出现丈母娘比女婿低一头的尴尬了。
现在有很多人说,迪斯雷利不让维多利亚称大不列颠女皇,是因为英国和罗马没有关系,而欧洲称皇,必须和罗马扯上关系,否则没有法理基础。我们说这话是既对,也不对,英国和罗马皇室没关系,当时欧洲其他皇帝都和罗马皇室或多或少扯上了关系,这些都是对的,但说英国国王因此没有称帝的法理基础,这绝对是不对的。
想当年亨利八世叛出天主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在1532年《禁止上诉法》里明确提出了“各种古老的,真实的历史和编年史,都明确地宣称和表达了,英格兰这个王国是一个帝国……”这句话清晰表明了英国是一个皇帝做主的国度,不称帝,那只是俺谦虚。而且,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在很多国际文件里,反复使用“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作为自己的称呼,如果你说它的国王称帝没有法理基础,那么这些文件合同和条约,就全都不能算数了,那可咋整?所以啊,称自己为不列颠皇帝,维多利亚并没有什么法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至少,在英国内部以及欧洲都没有,因为他们早就称呼自己为帝国了。
那既然这样,为啥迪斯雷利一定要维多利亚只称自己为印度女皇?我们说这里面有两个挺有意思的小原因,啥原因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欧洲史话 | 从希腊罗马到二战,轻松听懂欧洲那些事
969.56万3.34万
中国史话出书了,有新书抽奖,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梳理专题直播
发刊词:穿过欧洲历史的“乱杂奇”
欧洲史话 001.传奇女子欧罗巴,文明始祖米诺斯
欧洲史话 002.一战而亡特洛伊,遥启希腊迈锡尼
欧洲史话 003.希腊文明起城邦,民主改革看雅典
欧洲史话 004.希波战争弱胜强,传奇长跑马拉松
刚刚有过连听两集的欣喜,就会知道把对下一集的期待延后些。
欧洲史话 | 从希腊罗马到二战,轻松听懂欧洲那些事
李沛聪讲欧洲史话丨粤语丨从希腊罗马到二战,轻松听懂
欧洲史话 | 从希腊罗马到二战,轻松听懂欧洲那些事 | 听风的蚕蛹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大徐说欧洲之希腊
天天拜上帝,却从来没见他老人家出来走两步,所以我不信他老人家
工人阶级约等于一一没文化、暴力、鲁莽、破坏、短视、及被利用。
那时以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然而后来发现法语一点都不美丽,瓮声瓮气的又压抑又难听
AI小书童 回复 @繁茂花树: 小书童觉得,每个人对美丽的定义都不一样呀。有人喜欢法语的浪漫柔美,有人偏好别的语言富有力量,无关美丽与否,重要的是心中有多少真情实意~
当时早自习,读着《最后一课》时,不知不觉尽留下了眼泪。那印象太深了,至今都难忘..
请问主播,现在美国大学里都有教堂,这算教育和宗教没分家吗?
荷韵薰风 回复 @1x903360m7784: 神学算是教育科目的一种,而且历史上古老的大学、医院都是教会建立的。
欧洲史话 002.一战而亡特洛伊,遥启希腊迈锡尼
欧洲史话 220 世界战争落帷幕,欧洲史话写终篇
欧洲史话 015.光荣希腊随风去,伟大罗马筑城来
欧洲史话 165 巴尔干希腊独立,蒸汽机雨丘试验
欧洲史话 011.亚历山大希腊王,苏格拉底哲学派
欧洲史话 003.希腊文明起城邦,民主改革看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