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打输了,就怪卫立煌是卧底?

辽沈战役打输了,就怪卫立煌是卧底?

00:00
05:59

大陆的电视剧有个习惯很不好,喜欢替对手反思,用对手的反思来夸自己。

这就给很多人造成一个误会,以为对手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

比如大决战这个电视剧里,常公反复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武器装备比对手好,兵力比对方多,为什么每次战役都输?

然后给里面安排了很多明白人,比如杜聿明,卫立煌等等,看问题都很深刻,都能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打败仗。

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找了很多解释。

在特赦1959这个电视剧里,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们都还在反思这个问题。

甚至画了作战地图,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这是很矛盾的,说明国军的高级将领们一直在反思,从战争时期到已经成为战俘,都在反思。

但这些都是假的,是今天从大陆的角度做出的解释,事实并不是这样。

尤其是战争时期,国军高级将领其实并不反思自己,最多反思到自己的队友。

从功德林丛书的回忆看,对自己失败的解释基本上就是两点,队友都是猪,常公瞎指挥。

至于自己有什么问题,都是尽可能掩饰,或者是辩解。

所以功德林丛书又可以称为甩锅常公大全,有各种理由、各种角度来证明常公愚蠢。

对于队友都是猪这一点,例子就更多了。

比如宋希濂每次提到孙元良,就各种黑料,从淞沪抗战的时候擅离职守到后来各种逃跑。

还有淮海战役的回忆录中,基本上都归结为刘峙无能,常公瞎指挥。

如果队友不是猪,没有瞎指挥,能力比较强,但却没有按自己的想法来,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他是卧底。

所以国军将领到台湾之后,有很多阴谋论,经常相互指责对方早就私下通共了。

这种风气的极致就是后来有人说,胡宗南也是卧底,搞得胡家的后人到法院打官司。

卫立煌因为回到了大陆,地位还比较高,所以辽沈战役被俘的将领不怎么敢直接说他是卧底。

但是逃到对岸的人就无所谓了,辽沈战役的失败基本都是解释为卫立煌是卧底。

甚至战役刚结束,就有人跟常公说了。

这个思路其实还是以前那个传统的套路,不是兄弟我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但其实就算是卧底,辽沈战役中的卫立煌和侯镜如,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

卫立煌反对廖耀湘西进,这是公开的,而且一直坚持这一点,廖耀湘也同意。

但不去救援锦州,卫立煌可以有很多解释,都比他是卧底这个理由要靠谱。

比如说,范汉杰到锦州成立指挥所,本来就是常公派去给卫立煌掺沙子的,卫立煌指挥不了。

在后勤补给和弹药分配问题上,范汉杰和卫立煌在战前就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能在锦州另外成立一个补给区。

你事先仗着自己是天子门生,跟我闹脾气,闹别扭,不听我指挥,被包围了才想起我来了,我就得来救你,凭什么?

还有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的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和他是不是卧底也没多大关系。

因为他去的时候,罗奇正在瞎指挥,阙汉骞他也指挥不了,所以他基本上就是磨洋工。

本身他的性格也不是特别强势、坚持自己主张的人,碰上阙汉骞和罗奇这种人,他自然就懒得管了,你们爱咋整就咋整,输赢都跟我没关系。

更重要的是,卫立煌主张在沈阳周围坚守待变,这是他到东北之后就提出的主张,而且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和美军巴达维沟通能否空运补给等等。

直到东北野战军包围锦州,国军在东北都没有必败之势,他就算是卧底,也犯不着这时候就故意放水,给国军挖坑,因为这太明显了,容易暴露。

就算是起义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这些人,虽然之前有联系,但在起义的问题上,也是很犹豫的,费了很大力气争取,才促成最后起义。

这些人起义那是因为他们是杂牌军,长期被歧视和打压的结果。

卫立煌和侯镜如不一样,他们是正牌的中央军,资历很老,并没有被打压,

所以说,用卫立煌是卧底来解释辽沈战役国军的失败,这种话国军说说可以理解,咱们这边就没必要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