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乡传承咯吱到建成田园综合体 创业夫妻七年打造京白梨合作社

从回乡传承咯吱到建成田园综合体 创业夫妻七年打造京白梨合作社

00:00
16:04

清明节过去,梨花又要开了。

回乡7年,满山的梨花开了7次,李福奎也看了7次。

渐渐地,他开始像农人一样去看一棵树,当走在挂满花苞的梨树林时,李福奎不再只为美景陶醉,他想着,要赶紧打一遍药了,等到花开就有点晚了。

这块30多亩的京白梨园,位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脚下的担礼村,是李福奎夫妻和村里几位农民一起合作经营的。7年中,从单纯地种梨、卖梨,逐渐发展成为集合了生产、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田园综合体。

春耕季节,就在李福奎准备打药、疏花的时候,果园里的工人们,也开始准备春季的赏花、游园、林下骑行活动了。

京郊村庄的农业困境

7年前,李福奎没想到过,会有一天重新回到村里,重新下地种田。那时候,他和妻子在深圳工作,早已经习惯了大都市忙碌的节奏,习惯了每天奔波于公司和家里的生活。

离家日久,关于家乡和田园的印象渐渐淡了,但有些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很难真正磨灭,在某个特别的时刻,或许就会重新泛起。

改变李福奎命运的,是一个北京人熟悉的小吃,咯吱。咯吱技艺在李福奎家已传承了5代,奶奶一年年老去,这项技艺也开始面临传承的困境。李福奎的父亲是工人,从小没有学过,很难继承家传的技艺。

李福奎觉得,他可以成为那个新的传承人。

和妻子尹丹商量后,他们决定回乡,追寻田园之间的理想,在京西妙峰山脚下的小村庄里,重新开始创业。

李福奎继承了奶奶的手艺,李福奎的妻子尹丹觉得,自己未来,也需要一份新的事业。她曾经两度创业,最开始,收购村民的京白梨去集中销售,但很快,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散的农户,每家的梨并不多,留守的老人们,大多在公路边摆摊销售,不成规模。

京白梨发源于北京西部山区,担礼村所在的妙峰山镇,是它的原产地之一。李福奎介绍,在过去,担礼村的京白梨远近知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梨树越来越少,梨也没有小时候好吃了。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担礼村也面临着和中国大部分乡村一样的问题——人才流失、村庄空虚……年轻人不再务农,留下的人越来越老,也渐渐不再靠农业生存,很多时候疏于对梨树的管理和维护。

返乡青年的科学种田实验

怎样提高京白梨的价格,让这个特色农产品,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尹丹觉得,可以联合更多人,把规模和品牌做起来。她的想法,获得了6家农户的认可,不久之后,一个简单的合作社在担礼村成立,成员只有7个。

7家人以出资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尹丹是合作社的理事长。成立之后,合作社流转了30多亩山地,整理梯田,种植果树,同时雇佣本村的村民进行管理。

有了30多亩地,合作社就能经营了。尹丹想要恢复担礼村京白梨的声誉和品质,但只靠原本的种植方式显然不够。

尹丹和李福奎都没有种过地,而村民们依然用传统方式种植果树,京白梨的品质并没有提升,收益也就难以提高。

李福奎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往返位于门头沟的农业职校、位于京西海淀区的中国农业大学,向众多农业专家求教。他发现,传统的种植方式确实有许多亟待改变的地方。

比如追肥,果园主要用有机肥,几乎不用化肥,有机肥往往需要足够的深度,尽可能让肥料接近果树的根部。什么时候追肥最合适?在过去,农民多在春耕时追肥,李福奎发现,这时候果树的根系脆弱,一旦损伤,很可能影响到开花结果,所以他选择在入冬前施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根部。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留果,农民每根枝条上留一簇三个,呈鸡爪状,三个果实挨在一起,就很容易争夺营养、互相挤压。而科学的方法是间距留果,每隔几十厘米留一个,让每一个果实都有充足的营养。

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的年轻人,是否真的会比多年的老农更会种田?在科技迅速更新的时代,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的多元业态

在李福奎学习种植京白梨的技术时,尹丹则开始考虑,怎样让果园产生更好的效益。

担礼村距离市中心只有40公里左右,村庄所在的妙峰山镇,又是京郊知名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这里的农业,必然和普通农业不同,更符合大都市周边休闲农业的特点。

从打造果园开始,尹丹就为果园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人们赏花、踏青、采摘等,这里还是一条骑行路线的起点,过去许多年中,多场骑行活动都从果园开始。

果园里还搭建了许多帐篷,供人们暂时小憩,春天坐在满树繁花之下,一家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一整天的春日风光,秋天则徜徉在低垂的枝条间,感受成熟的味道和丰收的欣喜。

尹丹为合作社的京白梨申请了商标,重新定制了统一的包装,制定了销售的标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几年中,担礼村的京白梨逐渐走出山村,最远销往广东。

合作社不仅种植果树、从事休闲服务,也有自己的加工业。作为京西咯吱的传承人,李福奎在自己做咯吱的同时,也组织村民加入其中,通过订单模式,雇佣村民制作咯吱。再通过合作社,开发更多菜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非遗文化展演和非遗制品销售活动。

门头沟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经济合作科科长尹向前,见证了这个合作社的变化,从最初的统购统销,到把村里的特产带出山村,走进城市社区,走向全国。

尹向前介绍,2022年,门头沟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单位,此后门头沟区在帮扶农民合作社中,采取了政策、技术、金融、销售等多种措施,比如技能培训,经管站曾经联合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对门头沟区农民专业合作进行培训。

尹丹也曾参加过培训,在此之前,这个返乡不久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太懂真正的合作社是怎样运行的,包括合作的模式、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等。初建的合作社,更像一个粗放的合伙公司,很难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力量。

尹向前和经管站的同事以及邀请的专家,曾帮助尹丹的合作社,一点点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的所有制度。尹向前告诉记者,经管站负责规范和帮助区内的合作社发展运营,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助农的作用,在过去,做了许多类似的工作,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乡村里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都是他们帮助的对象。

一个合作社的成长之路

“从一个收购农民农产品进行销售的农村经纪人开始,到建成一个逐渐成熟的农民合作社,并进行一二三产的融合,担礼村的合作社,正走在一条快速发展的路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门头沟教授工作站站长李梅说。

李梅长期在门头沟区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在一次新农人的培训中第一次认识尹丹,也是第一次指导担礼村的合作社,那时候的合作社还很简单,更接近一个创业者的起步状态。李梅告诉尹丹,作为国家提倡和推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的目的,是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衔接起来,让小农户分享发展的成果。

和纯粹由农民组成的合作社相比,具有市场经验的返乡青年,显然更具有经营和管理合作社的优势。

从2017年9月建立合作社开始,尹丹就在不断寻找扩大合作社效益的方法,从独自探索开始,到获得政府、研究机构的帮助,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尝试和挫折。

有时候,看似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却会影响整个合作社的发展。最初,尹丹将京白梨搬到网上销售的时候,很快就获得了许多订单,但在真正销售时却发现,京白梨不耐运输,下单的客户收到后,许多都已经摔烂了。那一年,他们的产品销售量很大,但越大的销量,就意味着越多的差评,这对刚刚建立的品牌,无疑是一次考验。

解决运输和包装的问题不难,有许多现成的方法和产品可以选择,真正难的,是如何挽回品牌的声誉损失,这需要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尹丹为合作社出售的京白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果型、大小、外观等,不符合标准的,都不会直接作为商品销售,而是加工成果干。

其实,不符合标准的京白梨,口味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标准化显然更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李梅觉得,这可能是合作社真正让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表现之一。“在乡村,劳动力匮乏、传统观念依然存在等因素,在不断倒逼创业的年轻人去提高品质,冲击高端市场,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这反过来也会冲击小农户,让小农户更快靠近市场。”

都市农业的新模样

2024年清明节假期刚刚过去,乡村旅游旺季将正式开启。

妙峰山下的果园中,春耕还在进行。尹丹的合作社,也正在不断扩大产业的范围,她和更多的经营者合作开发乡村民宿、旅游等项目。今年梨花完全开放时,新的产业也将开始经营。

这个原本自发建立的合作社,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展。尹向前觉得,在整个门头沟区的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担礼村的合作社可能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尽管合作社还很年轻,也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在考虑,怎样更快地完善规则、完善产业布局,发挥助农增收、振兴乡村的作用。在今年,我们会进行更多的合作社培训、经营模式提升、惠农助农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困扰和问题。”

如今,担礼村的合作社,已经有80亩山地果园,还有果干、妙峰山咯吱、骑行小镇、民宿、亲子等众多产品。李梅表示,“现代农业发展中,一二三产的融合是大趋势,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把产业链更多放在乡村、把利润留在乡村的基础。都市农业更是如此,以三产融合的方式,让小农户真正和大市场衔接起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更高的收入。”

尽管合作社的业态越来越丰富,但尹丹还是更钟情于农业本身。尹丹从小没有种过地,却对土地格外重视,她告诉记者,在众多业态发展中,她更倾向于合作,自己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中。只是,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土地经营权的稳定,即是其中之一。

合作社的80多亩果园,都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在京郊妙峰山下,土地的成本已经很高,即便如此,也仍有很多的竞争者,使得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随时可能会失去经营权。

“土地是根本,或者说在三产融合中,农业生产是基础。”李梅说。

从传统的小农户经营,到现代农业中的新型经营主体,一个山村的合作社,会面临众多全新的问题。尹向前介绍,在过去的时间里,门头沟区经管站全面摸排了制约区域内合作社发展的堵点难点,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深入每一个合作社,点对点探讨,提出解决的办法,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合作社更加规范、良好地运营。目前,在区域内已有国家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社6家的基础上,培育了市级后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在未来,更多的工作正在展开,“我们已经制定了更多的帮扶和培训计划,对现有的合作社进行更加充分的帮扶和培育,确保合作社顺利运营,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为合作社进行专业的服务与指导。此外还会加大宣传,让更多农民了解合作社的功能和意义,帮助他们成立合作社,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助农增收,振兴乡村。”尹向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