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歌括(伤寒论.卷五)

长沙方歌括(伤寒论.卷五)

00:00
25:44

卷五

阳明方

1.大承气汤

治阳明病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腹痛大热,其脉沉实者,此方主之。

芒硝(三合,内台方三两) 大黄(四两 酒洗) 枳实(五枚 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歌曰

大黄四两朴半斤

枳五硝三急下云

朴枳先熬黄后入

去滓硝入火微熏。

 

2.小承气汤

治阳明病潮热,大便难,脉沉而滑,及内实腹痛者,此方主之。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歌曰

朴二枳三四两黄

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

妙在同煎切勿忘。

 

3.猪苓汤

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者主之。

猪苓(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阿胶(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

泽胶猪茯滑相连

咳呕心烦渴不眠

煮好去渣胶后入

育阴利水法兼全。

 

4.蜜煎导方

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而大便虽硬,不可攻之

,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也。

 

蜜七合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5.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歌曰

蜜煎熟后样如饴

温纳肛门法本奇

更有醋调胆汁灌

外通二法审谁宜。

 

6.茵陈蒿汤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方主之。又,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此方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不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歌曰

二两大黄十四栀

茵陈六两早煎宜

身黄尿短腹微满

解自前阴法最奇。

 

7.麻仁丸

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方主之。

麻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研作脂)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以知为度。

 

歌曰

一升杏子二升麻

枳芍半斤效可夸

黄朴一斤丸饮下

 

8.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发黄发热。

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里郁业经向外驱

身黄发热四言规(身黄发热之外无他证)

草须一两二黄柏

十五枚栀不去皮

 

9.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赤小豆(一升)甘草(二两)生梓白皮(一升)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姜(二两)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歌曰

黄病姜翘二两麻

一升赤豆梓皮夸

枣须十二能通窍

四十杏仁二草嘉。

 

10.竹叶石膏汤

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及虚烦客热不退者,主之。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半升)麦门冬(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三参二草一斤膏

病后虚羸呕逆明

粳夏半升叶二把

麦冬还配一升熬

 

少阳方

 

1.小柴胡汤

本论无方。此方列于《太阳篇》中,今补其方名。

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言少阳之上,相火主之。少阳为甲木,诸风掉眩。皆属于木。主风主火,言少阳之气化也。

 

论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恐。此言少阳自受之风邪也。

 

论云: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此言少阳自受之寒邪也。

 

论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属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寒热往来,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此邪从太阳转属,仍达太阳之气从枢以外出也。

 

论云: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此言当审汗、吐、下、温针四者之逆而救之也。

少阳未列专方,当于“太阳”、“阳明”篇求之。

 

太阴方

 

论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心下结硬。此总论太阴气之为病也。

 

论又云:太阴病,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

论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此二节,言太阴病在外者宜桂枝以解肌;在内者不渴,无中见之燥化,属本脏有寒,宜四逆辈。曰“辈”者,理中汤、丸等温剂俱在其中也。

 

论云: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此言太阴寒证外亦有热证也。经云: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若不得中见之化,则为脏寒之病;若中见太过,湿热相并,又为发黄之证。小便自利者不发黄。至七八日,骤得阳热之化故暴烦,阴湿在内故下利,然下利虽甚亦当自止。所以然者,以太阴中见热化,脾家实,仓廪之腐秽,当自去也。

 

论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桂枝加大黄主之。此言误下转属之证也。又云,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弱易动故也。此承上节脾家是宜芍药、大黄以行腐秽,而脉弱者,大便陆续而利出,宜减芍药、大黄以存胃气。甚矣!伤寒之治,首重在胃气也。

 

1.桂枝加芍药汤

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桂枝加大黄汤

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而大实痛者。

即前方加大黄。(二两)

 

歌曰

桂枝倍芍转输脾

泄满升邪止痛宜

大实痛因反下误

黄加二两下无疑

 

少阴方

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以少阴标本水火阴阳之气,见于脉证者为提纲也。

 

1.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此方主之。

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麻黄二两细辛同

附子一枚力最雄

始得少阴反发热

脉沉的证奏奇功。

 

2.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此方主之。

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甘草麻黄二两佳

一枚附子固根荄gai

少阴得病二三日

里证全无汗岂乖。

 

3.黄连阿胶汤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主之。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 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

四两黄连三两胶

二枚鸡子取黄敲

一芩二芍心烦治

更治难眠睫不交。

 

4.附子汤

治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宜此方主之。又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宜此方主之。

 

附子(二枚生用)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生附二枚附子汤

术宜四两主斯方

芍苓三两人参二

背冷脉沉身痛详。

 

5.桃花汤

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此汤主之。又少阴病二三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主之。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纳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歌曰

一升粳米一斤脂

脂半磨研法亦奇

一两干姜同煮服

少阴脓血是良规。

 

6.吴茱萸汤

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主之。又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主之。又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

升许吴萸三两参

生姜六两救寒侵

枣投十二中宫主

吐利头疼烦躁寻。

 

7.猪肤汤

治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主之。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歌曰

斤许猪肤斗水煎

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白粉。五合。)蜜(白蜜。一升。)熬香服

烦利咽痛胸满痊

 

8.甘草汤

治少阴咽痛者。

甘草(二两生用)

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甘草名汤咽痛求

方教二两不多收

后人只认中焦药

谁识少阴主治优

 

9.桔梗汤

治少阴咽痛,与甘草不差者,与桔梗汤。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斤,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甘草汤投痛未瘥

桔加一两莫轻过

奇而不效须知偶

好把经文仔细哦

 

10.苦酒汤

治少阴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主之。

 

半夏(洗破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歌曰

生夏一枚十四开(洗破十四枚。)

鸡清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

咽痛频吞绝妙哉

 

11.半夏散及汤

治少阴咽中痛者主之。

半夏(洗。)桂枝甘草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巳,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

 

歌曰

半夏桂甘等分施

散须寸匕饮调宜

若煎少与当微冷

咽痛求枢法亦奇。

 

12.白通汤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13.白通加猪胆汁汤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此方主之。服汤已,脉暴出者死。脉微续者生。

白通汤中加猪胆汁(一合)人尿(五合)无胆汁亦可。

上如法汤成,内猪胆汁、人尿,和令相得,温服。

 

歌曰

葱白四茎一两姜

全枚生附白通汤

脉微下利肢兼厥

干呕心烦胆尿襄。

 

14.通脉四逆汤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

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此方主之。

 

甘草(三两)干姜(三两强人四两)附子(一枚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歌曰

一枚生附草姜三

招纳亡阳此指南

外热里寒面赤厥

脉微通脉法中探。

 

加减歌曰

面赤加葱茎用九,

腹痛去葱真好手;

葱去换芍二两加。

呕者生姜二两偶;

咽痛去芍桔须加,

桔梗一两循经走;

脉若不出二两参,

桔梗丢开莫掣肘。

 

15.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主之。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圻。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二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歌曰

枳甘柴芍数相均

热厥能回察所因

白饮和匀方寸匕

阴阳顺接用斯神

 

加减歌曰

咳加五味与干姜

五分(去声)平行为正路

下利之病照此加。

辛温酸收两相顾。

悸者桂枝五分加

补养心虚为独步

小便不利加茯苓

腹中痛者里气塞

炮附一枚加勿误

泄利下重阳郁求,

薤白三升水煮具,

水用五升取三升

去薤纳散寸匕数

再煮一升有半成

分温两服法可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