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00:00
26:41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原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开地,曾在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期担任丞相。父亲张平,曾在釐王、悼惠王时期担任丞相。在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张平去世二十年后,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年幼时,并没有在韩国担任官职。在韩国灭亡时,张良家里有三百名奴仆。他的弟弟去世时,并没厚葬,而是变卖了全部家产,以寻求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复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曾担任过五代韩王的相国。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并在东方拜访了仓海君,找到了一个大力士,为他制作了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巡游至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中袭击了秦始皇,但误击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全国范围内展开搜索,追捕刺客,而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为了躲避追捕,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了下邳,躲了起来。


在闲暇时,张良曾经到下邳的桥上信步漫游。一位老父,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抛入桥下。他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捡起我的鞋!”张良非常愕然,本想要打他,但又因他的年事而忍住了怒火,下去将鞋捡了起来。老父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既已捡起鞋,便跪下为他穿上。老父伸出脚等张良将鞋穿好,然后笑着离去。张良特别吃惊,目送老人离去。老父走了大约一里,又折返,说:“你这小子可以教导了。五天之后,天刚亮,你在这里等我。”张良因感到此事非常古怪,便跪下回应:“好的。”五天之后,天刚亮,张良按时前去。老父已经先到,他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却反而后到,为何?”老父转身离去,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五天之后,张良仅在半夜就前去了。过了一会儿,老父也到了,他欣喜地说:“应该是这样。”老父取出一本书,说:“读完这本书,你将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十年之后,将会有起色。十三年后,你可到济北山下的偲城山下,那块黄色的石头下就是我。”然后他离去,再也没有多说。天亮后,张良翻看了老父赠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由于觉得这本书非同寻常,他经常学习并诵读。张良居住在下邳,仗义行侠。项伯曾经杀人,他也帮助项伯隐匿。


十年之后,陈涉等人起兵反抗秦朝,张良也集结了一百多名青年。景驹自封为代理楚王,驻扎在留县。张良本打算前去投靠他,但在路上遇到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了下邳以西的地区,于是张良投效了他。沛公任命张良为厩酱,张良屡次借用《太公兵法》为沛公献计。沛公对他十分赏识,常常采纳他的策略。张良对其他人分享这些计策,但往往难以理解。张良认为沛公很可能是得天独厚的人才,因此他选择跟随沛公,放弃了前往见景驹的念头。


沛公抵达薛地,与项梁会面。项梁推选楚怀王为王。于是,张良劝告项梁说:“你已经支持楚王的后代,而在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最有才能,可以立他为王,以壮大势力。”项梁派遣张良去找韩成,将他立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随韩王率军一千多人西征,夺取韩国的原有领土,虽然取得了几座城邑,但秦军总是迅速夺回,于是韩军在颍川地区展开游击战。当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越辕山时,张良随军随从沛公,攻占韩国的十余座城池,并击败了杨熊的军队。于是,沛公让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南下,攻占了宛城,然后进入了武关。沛公计划使用两万兵力进攻秦国边关的守军,而张良劝告道:“秦军实力仍然雄厚,不宜轻举妄动。我听说边关的守酱是屠户之子,市侩容易被金钱引诱,建议沛公暂且驻守军营,派人提前准备五万份口粮,在山头上悬挂旗帜作疑兵之计,同时派郦食其带着贵重宝物去收买秦酱。”果然,秦酱背叛了秦朝,希望与沛公联合袭击咸阳。沛公本打算接受秦酱的投降,但张良说:“这只是边关守将的一时兴起,恐怕士兵不一定会听从。士兵不听命令会有危险,不如趁敌人放松警惕,我们去攻打。”于是,沛公率军发起进攻,大破秦军,并一路追击至蓝田,再次交战,秦军最终溃败。沛公随后抵达咸阳,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沛公进入秦宫,见到众多宫殿、帷幔、珍宝、美女,一度产生留宫中的想法。樊哙劝谏沛公迁出宫殿,但沛公未听。张良提醒道:“秦朝之所以被推翻,是因为其残暴暴政。沛公应来此地铲除暴秦,不应沉溺于奢华。如今刚刚进入秦都,便安享宫廷的奢侈,正如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建议。”沛公遂率军撤退,在霸上扎营。


项羽率军到达鸿门宴地,有意袭击沛公。此时,项伯急驰夜间前往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希望一同离开。张良表示:“我是为韩王随沛公而来,如今形势紧急,逃离并不符合道义。”他将情况详细告知了沛公。沛公大为震惊,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建议:“沛公真的想要背叛项羽吗?”沛公沉默了一会,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夺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并请项伯向项羽详细阐述,自己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派兵守护函谷关,是以防其他强盗。等沛公与项羽会见后,两人和解了。详细情节见于《项羽本纪》。


汉王元年正月,沛公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区。作为赏赐,汉王赠送了张良一百镒黄金和两斗珍珠。张良将这些财物全部转赠给了项伯。汉王因此对张良感激不已,也厚赠了项伯,希望他代为请求汉中地区。项伯答应了,并确实使汉王获得了汉中地区的控制权。汉王前往封地,张良将他送至褒中,然后汉王要求张良返回韩国。张良在回程时,顺便劝告汉王:“为何不将所经之处的栈道焚毁,以显示你决心不再回头,稳定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继续前行,并焚毁了栈道。


然后,张良返回韩国。由于让张良随从汉王,韩王成被项王阻止前往封地,而是陪同张良一同回到韩国。张良对项王说:“汉王焚毁了栈道,这表明他不再有返回的念头。”同时,张良将齐王田荣反叛的事以书面形式告知了项王。由此,项王不再为汉王在西方的威胁所困扰,从而率军北上攻击齐国。


项王最终并不允许韩王成前往封地,反而贬谪他为侯,并将他杀害于彭城。张良被迫逃亡,找到了一条小道,投奔了汉王。此时,汉王已经回师平定了三秦。汉王再次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随军东进,参与对楚军的作战。在攻打彭城时,汉军遭遇重大失败。行至下邑,汉王下马靠在马鞍上,问道:“我计划放弃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但谁能够与我共同建功立业呢?”张良献策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人都可以迅速借势而用。至于汉王的将领中,韩信是唯一可以任用做大事的人,他可以独当一面。如果我们放弃这些地方,将它们捐赠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将会被削弱。”汉王于是派遣人前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同时联络彭越。当魏王豹反汉时,汉王派遣韩信率军讨伐他,趁机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最终,楚国的失败主要得益于这三人的合力。尽管张良身体多有疾病,但他从未独自领兵出征,始终作为策略家辅佐汉王,时时刻刻跟随汉王。


汉王三年,项羽迅速将汉王围困在荥阳,汉王感到惶恐不安,于是与郦食其商讨,以削弱楚国的力量。郦食其建议:“商汤曾讨伐夏桀,将夏朝的后代封在杞国;周武王曾讨伐商纣王,将商朝的后代封在宋国。如今秦朝道德败坏,背离正道,侵略诸侯国,灭绝六国的后代,使他们失去了立足之地。如果陛下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让他们接受陛下的封赏,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必然会感激陛下的恩德,都会向往尊敬陛下的道德,愿意成为陛下的臣民。随着德政的推行,陛下就能够称霸天下,楚王也会恭敬地前来朝拜。”汉王说:“很好,快去准备好印章,您可以出发了。”


郦食其还未动身,就有消息称张良从外面回来,前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进餐,便对张良说:“子房,你来之前,有位客人为我谋划了削弱楚国势力的方法。”随后,汉王详细地将郦食其的计谋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了张良,然后问道:“你认为如何?”张良回答说:“请陛下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来帮助您筹划一下局势。”接着,张良从前商汤讨伐夏桀的事情开始,细致地将郦食其的计谋逐一阐述出来,询问汉王的看法。


“接下来,我们来说商汤伐夏桀的事情。当时,商汤将夏朝后代封在杞国,此举意在消除夏桀的威胁。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将项籍置于死地呢?”汉王回答说:“不能。”张良继续说:“这是第一个原因,不能够如此行事。再说周武王伐商纣的事情,他将商朝后代封在宋国,此举意在得到纣王的头颅。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得到项籍的头颅呢?”汉王仍然回答说:“不能。”张良接着说:“这是第二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周武王攻入殷朝的都城,在商容门前表彰善行,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葺比干的坟墓。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修葺圣人的坟墓,向贤人的门前表彰他们的德行,向智者的门前致以敬意呢?”汉王依然回答说:“不能。”张良继续说:“这是第三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周武王曾赏赐巨桥的积谷,分发鹿台的积蓄,以奖赏贫困的百姓。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分发府库的粮食和钱财,以慰劳贫苦的百姓呢?”汉王仍旧回答说:“不能。”张良继续说:“这是第四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周武王废弃兵车,改用乘车,将武器倒置放着,上盖虎皮,以示不再动用兵器。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停止战争,推行文治,不再动用兵器呢?”汉王依旧回答说:“不能。”张良继续说:“这是第五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边,以示它们不再有用。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呢?”汉王再次回答说:“不能。”张良接着说:“这是第六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周武王将牛群放牧在桃林的北边,以示不再用它们运送辎重。而如今,陛下是否能够让牛群休息,不再用来运送军需呢?”汉王依旧回答说:“不能。”张良继续说:“这是第七个原因,也不可以那样做。而且,天下的游士将离开亲人,抛弃祖坟,告别老朋友,随陛下四处奔走,只是为了一小块封地。如今,恢复六国,封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那么天下的游士们会各自返回侍奉君主,陪伴亲人,回到老友与祖坟之地。陛下与谁一同征战呢?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此外,如果楚国不受削弱,封立六国的后代将重新屈服于楚国,陛下又如何使他们臣服呢?如果采用客人的计谋,陛下的大事将会彻底失败。”汉王听完后,几乎吃不下饭,一口气吐出了嘴里的食物,然后大声骂道:“这个愚蠢的儒生,几乎毁了我父王的大计!立即下令,将那些印绶赶紧销毁。”


汉王四年,韩信攻占齐国后有意自立为王,引起了汉王的大怒。在张良的劝说下,汉王决定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的印绶。具体对话的内容被详细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同年秋天,汉王追击楚王项羽,到达阳夏南边,在战斗中失利,只能坚守在固陵,与诸侯之间的约定也已经过期未至。在此时,张良向汉王进言,汉王接纳了他的计策,终于使诸侯们前来。这段对话的详细内容被记载在《项羽本纪》中。汉王在汉六年正月时封赏了功臣们。尽管张良并没有参与战斗取得战功,但汉王认为:“谋略在帐中布,决定胜败千里外,全赖子房之功。让他自行挑选齐国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谦虚地表示:“当初我是从下邳起身,与陛下在留县相遇,这都是天命。我所提供的策略,虽然常常奏效,但希望留在留县作为封地已足够,我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赏。”于是,汉王将张良封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同受封。


君主已经对二十余位大功臣进行了封赏,但其他人都在日夜争夺功劳,无法确定其大小,因此尚未得到及时的封赏。皇上当时居于洛阳南宫,他从空中的阁道上常常看到诸位将领聚集在沙地上议论纷纷。皇上便问:“他们在议论什么?”留侯回答:“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商议反叛之事。”皇上疑惑地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他们为何要谋反呢?”留侯解释道:“陛下起初是以平民身份发动起义,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而如今陛下已成天子,所封赏的多是陛下亲近的萧何、曹参等老朋友,所惩处的多是陛下平生怨怼之人。眼下军吏们在计算功劳时,觉得天下的土地不够封赏,他们担心陛下无法对所有人封赏,也害怕因往昔过失而遭受惩罚,于是聚集在一起谋划造反。”皇上因此感到忧虑,说:“该如何是好?”留侯建议说:“陛下憎恨的事情,群臣皆知晓,其中谁最为突出?”皇上回答:“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令我感到困窘羞辱。虽然我想杀了他,但因他的功劳较多,所以我不忍心。”留侯继续说:“那就赶快先封赏雍齿,让群臣见到,一旦雍齿得到封赏,其他人也会对自己的封赏坚信不疑。”于是,皇上安排宴会,将雍齿封为什方侯,然后催促丞相和御史评定功劳,进行封赏。在宴会结束后,群臣都欣喜地表示:“雍齿都被封为侯了,我们这些人就不必担忧了。”


刘敬建议高帝将都城设在关中。高帝心生疑虑。身边的大臣多数来自山东地区,他们大多建议高帝将都城设在洛阳。他们说:“洛阳东靠成皋,西靠殽山和渑池,背依黄河,面临伊水和洛水,地势坚固,足以作为根本之地。”留侯则表示:“虽然洛阳有这些自然防御条件,但其中心地带狭小,方圆仅数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不适合兴兵。而关中西有陇山、蜀地的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丰富资源,北有适于放牧的草原,依托三面自然屏障,只需东方有一道屏障即可掌控诸侯。在诸侯安宁时,可以通过黄河和渭水转运天下的粮食,向西供应都城;若诸侯有异心,也可以顺流而下,轻松运送军队的粮草。这正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寓意。刘敬的建议是明智之言。”于是,当天高帝驾车,决定将都城设在关中。留侯也随同高帝进入关中。由于留侯身体多病,他静养于一处,不食五谷,闭门不出,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皇上考虑废黜太子,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许多大臣劝谏阻止,但无法改变高帝的坚定决心。吕后感到十分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策划计谋,高帝也对他非常信任。”于是,吕后派遣建成侯吕泽威胁留侯,说:“你曾是高帝的谋士,如今高帝欲更换太子,你怎能高枕而卧,袖手旁观呢?”留侯回应:“当年皇上多次身陷危险,幸而采纳了我的策略。而如今天下安定,关系到太子更迭,乃亲生骨肉之事,即便我们一百多人再进谏,又能有何效?”吕泽坚决要求:“你务必出谋划策。”留侯提议说:“这件事难以用言辞辩论解决。但考虑到皇上当下无法招来的,天下中有四人。这四人年事已高,均认为皇上傲慢、轻蔑人,因而逃至山中避居,他们重视道德,不愿做汉朝的臣子。皇上极为敬重这四人。如今如果您真能不惜金玉珠宝,令太子亲笔写信,表达谦恭之意,并准备豪华车马,派遣使者前去恳请,他们应当会前来。他们一旦到来,待之如贵宾,让他们常常随从太子上朝,皇上见到他们,自然会感到惊奇并询问起来。这样,皇上得知这四人的贤才,将会大有助益于太子。”吕后让吕泽派遣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之辞并附以丰厚的礼物,迎请这四人。这四人来到后,被安排在建成侯的府邸,以贵宾的身份居住。




汉王十一年,黥布发动叛乱,皇上身体不适,考虑任命太子为主将,带领军队前往讨伐叛军。这四位人互相商议后表示:“我们的目的是保护太子。如果太子亲自率军征战,大事可能会面临危险。”于是他们劝告建成侯说:“让太子亲率军队出征,无论成绩如何,都不会增加太子的权力;若有功劳,也未必会增加他的地位;而如果无功而返,将可能招致祸害。再者,与太子一同出征的将领,都是曾与皇上共同平定天下的勇将,现在要让太子统领他们,无异于让羊来统领狼,他们恐怕不会全力支持太子,太子建立战功的希望也许不大。我们听过‘母亲受宠,她的儿子就会被人抱’的谚语,如今戚夫人日夜侍奉高帝,赵王如意也常常被高帝抱在身边,皇上也曾表示‘终究不能让不称职的儿子取代优秀的儿子’,很明显,赵王如意有望取代太子的地位。您为什么不立即请求吕后寻找机会向皇上陈诉,表达对黥布的担忧,指出黥布是天下的猛将,擅长用兵,各位将领与陛下过去同龄,让太子统领他们,无异于让羊统领狼,恐怕没有人愿意听从太子的指挥。黥布听到这一决策,可能会积极前进。尽管陛下身患重病,强忍坐上辎重车,仍保持卧床以受护理,这将鼓励众将不敢懈怠。陛下虽然会吃些苦,但为了家庭,必然要坚强不屈。”于是,吕泽连夜前去见吕后,吕后找到机会向皇上陈诉,并倾吐了这四人的建议。皇上说:“我一直想,这孩子原本并不具备派遣的条件,我自己去吧。”于是皇上亲自率军东征,而群臣留守,送行至灞上。由于留侯身体有病,他勉强站起,护送皇上至曲邮,谒见皇上时说:“我本应随行出征,但病情实在太重。楚人勇敢而机智,希望陛下不要与楚人争夺一时的胜败。”趁机劝谏皇上说:“让太子担任将军,监守关中的军队。”皇上答道:“子房尽管病重,也要坚持精神,以卧床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担任太傅,留侯则执行少傅的职责。


汉王十二年,高帝随着击败黥布叛军归来,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但他仍然坚持想更换太子。尽管留侯进行谏争,但高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由于病情,留侯不再参与政务。叔孙通作为太傅,用古今事例劝说高帝,希望保护太子不被更换。高帝假意答应了他的建议,但实际上仍在考虑更换太子。在一次宴会上,摆设酒席时,太子在一旁侍奉。那四位年过八旬的长者紧随太子,他们须发皆白,衣着非同寻常。高帝感到疑惑,问道:“这些人是谁?”四人上前回答,逐个报出姓名: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高帝大为吃惊,说:“我多次寻找你们,你们总是躲避我,如今却主动随从我的儿子交往?”四人一同回答:“陛下轻慢士人,口出恶言,我们重视道义,不愿忍受侮辱,因此逃避藏匿。我们听说太子品德仁义孝顺,恭敬有礼,对士人充满尊重,天下的人无不愿意为太子拼尽全力,因此前来。”高帝说:“请你们继续教导保护太子。”四人表达完意愿后,迅速离去。高帝目送他们,随后召唤戚夫人,指着四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这四人会支持他,太子的权势已经确立,不易改变。吕后现在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泪流满面,高帝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他唱起歌来:“天鹅高飞,展翅千里,羽翼已成,横越四海。横越四海,可奈何!虽有短箭,何所用之!”高帝反复唱了几遍,戚夫人叹息流泪,高帝站起离去,宴会以不欢而散告终。最终,太子没有被更换,而这一切实际上是留侯所安排的。


留侯随同高帝攻打代地,在马邑城下提出奇计,并提议任命萧何为相国。他与高帝交谈天下事务非常频繁,这些都与国家的存亡无关,因此没有被记载。留侯声称:“我家世代为韩相,即使韩国灭亡,我家也不遗余力,付出万金之资,报仇强秦,震惊天下。如今我凭借三寸之舌成为帝王谋士,获封万户侯食邑,已是平民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对我张良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意放下尘世之事,随赤松子一起修行。”于是他学习辟谷的方法,实行导引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继承了侯爵的封号。


张子房当初在下邳桥上遇见的那位赠送《太公兵法》的老人,十三年后跟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黄石,便将它视为最珍贵的宝物,用来祭祀。留侯去世后,他将黄石一同安葬在自己的坟墓里。后来的人每当扫墓或者在伏日、腊日祭祀留侯时,也会一并祭奠黄石。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因为犯了不敬的罪过,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曰: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鬼神,但却提及精怪的存在。就拿留侯遇见老父赠书的经历来说,这实在是异常神秘的事件。高祖曾多次陷入困境,而留侯常常在这种危急关头展现出出色的才能和贡献。难道这不能被解读为某种天意吗?皇上曾言:“在军营中出谋划策,却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败,我与子房无法相比。”我之前一直以为这位人物可能具有高大威武的形象,直到我亲眼看到他的肖像,却发现他的容貌有如美丽的女子。孔子曾有言:“仅凭外貌评价他人,就在对待子羽的问题上犯了失误。”这种看法同样适用于留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