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更是一个可笑可悲的超级奇葩。
虽然顶着文明古国的帽子,但今天的印度和古印度没有一卢比关系。
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在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气候,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雨热同期的鱼米之乡的同时,更挡住了征服者自西向东挺进的脚步。
在向东无路的情况下,他们纷纷掉头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窄窄的开伯尔山口,成为千百年来“打印”的绿色通道,南亚次大陆文明也在前赴后继的征服中成为五彩斑斓、秀色可餐的千层饼。
17世纪开始,英国人也漂洋过海地加入了“打印”豪华套餐,并成为现代印度的祖先。因为没从开伯尔山口进门的“不走寻常路”,印度也被注入了奇葩的基因。
所以,世界惊奇地发现:那个千百年来习惯于跪着唱征服的印度,那个见了谁都喊爸爸的印度,在独立建国后突然改头换面、元气满满了。
除了那和咖喱味一样,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大国雄心,印度的外交政策更是咄咄逼人,除了发自心底地认为巴基斯坦不应该存在,印度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心想要做周边国家的爸爸,并将碧波浩渺的印度洋视为自家后院的游泳池。
印度的恬不知耻,得到了周边国家的强烈回应,它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热乎乎的大嘴巴子在印度的脸上胡乱地拍。
尤其是北方邻国,在百思不得其解了很多天后,也不得不举起了小皮鞭,直接抽断了印度的脊梁,让印度从此患上了治不好的“1962综合症”,逢人就说“我们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迫切。
但,这个给了南亚“打印”国家无限希望和鼓舞的北方大国,自62年雷霆一击后,却几乎再也没有出手打印了。
这是个匪夷所思的现象,要知道,作为真正的战斗民族,千百年来我们打败甚至消灭的对手不计其数。而即便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中国,在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时,大板砖也是拍得风生水起,直让侵略者再也不敢有再来一次的想法。但印度却是个例外,在被打得屁滚尿流后,印度依然雄赳赳气昂昂,誓要找回自己的大国尊严。
那么,面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印度,为何我们却其中不能满足印度的朴素愿望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印战争一战定乾坤
在新中国的所有对外战争中,中印战争时间不算长,规模不算大,甚至影响也不算深远。
但对于印度而言,这场战争却成为印度名副其实的民族存亡之战,更是名副其实的“国耻”。
毕竟不是所有战争都能从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不是所有国家的士兵都能跑出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而且战后不久,在印度德高望重的尼赫鲁就晚节不保且郁郁而终,印度更是彻底掉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民族脊梁被彻底打断,昔日不可一世的大国崛起梦也彻底稀碎。
虽然由于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更因为当时国内捉襟见肘的后勤供应,猛虎下山般的解放军并未对咄咄逼人的印度侵略者造成空前的杀伤,甚至都未完全收复失地,这让印度能在短期内恢复元气。
但这场战争却远远超出了毛主席“一仗打出10年和平”的目标预期,更让我们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定义了中印边界。占领中印边界几乎所有制高点的我们,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使得仰望我们的印度不得不常年保持人数超过15万的山地部队。
今天的印度,外部尤其是北方面临的局面可谓相当尴尬。除了被北方邻国全面压制,作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也是印度境内诸多河流的发源地。虽然雨季时降水补给充沛,对上游来水基本无所求,但每当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来临,印度就特别担心北方邻国和自己一样无耻地断水。
从当前印度的国情来看,虽然中印战争已经过去50多年,但印度的战斗力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一塌糊涂的水平。毕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广大人印度人民又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觉悟,并将参军作为谋生手段,所以印军送人头的战斗力长期有保证。
而因为从未经历过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立国以来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改变一盘散沙的撕裂局面。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推动土地改革工业化铺平道路。中不能彻底废除种姓制度,释放巨大的人口红利。
所以独立以来的印度,虽然继承了英属印度的大部分遗产,开局就是准王者,但却无法缓解社会矛盾,只能通过对外挑衅的方式转移视线。
但问题是印度根本难以建立自力更生的工业体系,所以武器只能是外国造,这是印度深受大国喜爱的重要因素。
所以这样的印度,根本就不可能大国崛起,更不具备报当年一箭之仇的能力。
因为中印对峙态势长期“稳定”,所以别说打印,看一眼都显得多余。
2、不与奇葩论短长
和尼赫鲁的思想一样,印度的战斗力,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个谜。尤其是当新中国已经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揍得屁滚尿流后,在如此空前的战争奇迹面前,尼赫鲁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挑衅北方邻国,甚至扬言要将解放军从印度占领的土地上清除出去。
所以,毛主席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有想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但来而无往非礼也,面对印度一再的闯门拜访,如果不客气一下就太不给印度面子了。
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进行了自卫还击。然后,昔日还咄咄逼人甚至不可一世的印度精锐,短短数天就被打得满地找牙。
战争的一边倒,让中印双方都非常意外,尤其是印度,似乎根本就没有做马失前蹄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前线刚刚传来兵败如山倒的噩耗,首都新德里的人们就准备拖家带口地跑路了。
早在印度自立门户之前,开国总理尼赫鲁就为印度定下了“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二流角色不能令我满意”的目标,独立后的印度也很快从“非暴力不合作”的逆来顺受中“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转变。
鉴于一母所生的巴基斯坦和自己半斤八两,剩下的不丹、斯里兰卡等小国又噤若寒蝉,印度的膨胀可谓情不自禁。再加上1961年成功从葡萄牙手中夺取果阿的光辉战绩,让尼赫鲁不由自主地就想到青藏高原去碰碰运气。
而由于印度体量较大,天生适合做棋子,更因为高喊“不结盟”的印度,既是美国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关键一环,又是苏联冲出亚欧大陆走向印度洋的重要窗口,所以两国对印度的拉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苏联,给予印度的工业化支持相比于新中国不遑多让,今日印度的万国牌武器中,俄制武器也占到了70%以上。
当然,人缘再好的外交,也掩盖不了印度由于印巴分治从未经历革命或战争洗礼,国内山头林立且政令不出新德里的尴尬。
英国殖民时期,强化种姓制度并拉拢土邦领主结成统治者联盟,四平八稳的英属印度也成为英国的模范殖民地,以及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后,为了让大家记住自己曾来过,英国推出了“印巴分治”的大手笔,留下了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麦克马洪线等一系列祸根,并被印度全盘接收。
所以,印度的对华挑衅,本质上和结仇巴基斯坦并无二致,其目的无非就是转移国内矛盾,提升政客的支持率罢了。
面对这样的逢场作戏,冷兵器都是最大的客气。
3、中国龙志不在南亚
时至今日,西方的江湖上依然流传着“龙象之争”的传说,印度也习惯以“平行崛起”描述中印两国并驾齐驱的特殊关系。毕竟两国人口相当,且历史都源远流长,在同样经历了帝国主义的无情殖民后,最终走上了大国复兴的伟大征程。
但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半殖民”和“全殖民”从来不是一回事,再加上今日印度社会发展一塌糊涂,连掉皮金牌都凤毛麟角的情况下,把中印相提并论,那是对东方巨龙的巨大侮辱。
而从中印的区位上来看,印度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从印度的地势上来看,无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绝地”,虽然靠山面水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但俺们村口的瞎子张半仙说这里只适合修坟。
今天的印度之所以对英国老爷感恩戴德,除因为英国为印度注入了自由和民主的灵魂,更因为英国在几百年时间里长期以印度为家,为印度打下了一个辽阔的疆土。
但即便英国加班加点地扩张,英属印度也只能止步于阿富汗,并将其作为英俄势力范围的缓冲,于是阿富汗的动荡贻害至今。
对于印度而言,按照尼赫鲁“大印度联邦”的设想夺取青藏高原并不理想,毕竟以他们的稀松战斗力根本就不可能固守。而且更重要的是青藏高原在地缘板块上属于东亚,和南亚根本就是两回事。而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则长期位于中华文化圈之内,和印度披着黄皮的白人文明依然南辕北辙。
所以,印度最适合的扩张方向就是踩着巴基斯坦的尸体拿下阿富汗,以“寻根问祖”的决心重返中亚,并完成对北方邻国的反包围。
但中亚各国一再表示大哥你谁呀?咱们很熟吗?而塔利班也对印度想要到帝国坟场刷“帝国勋章”的无耻行为大加鄙视。
当然,当前的印度连南亚都出不去,对巴基斯坦更是无可奈何。
虽然巴基斯坦体量远不及印度,但中印战争让世界人民看清了印度外强中干的战斗力的同时,更让巴基斯坦看到了美国的靠不住和北方邻国能合作的本质,于是中巴关系迅速升温,“双面打印”局面逐渐形成。
为了彻底搞定巴基斯坦,印度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核武器在手,巴基斯坦算个球”的思想,在1974年成功进行了“微笑佛陀”的核试验,并在1998年突然宣布拥核。
印度的拥核,深深震撼了世界,并大大鼓舞了巴基斯坦。从此,这个“近墨者赤”的国家奋发图强,用长达15天的时间实现了核武器从无到有并从有到优的飞跃。更令人惊叹的是,巴基斯坦还出版了中文说明书,为向中国推销做了充分准备。
鉴于核武器毁天灭地的恐怖威力,所以巴基斯坦的成功拥核,瞬间拉平了印巴的实力差距,并彻底浇灭了印度想要消灭巴基斯坦并一统南亚的幻梦,从此印度被彻底封死在南亚次大陆。
而巴基斯坦的成功,也深深鼓舞了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从此“3D打印”逐渐成型,印度周边再无宁日。
虽然印度一直有望文生义地将印度洋作为“印度之洋”的野心,但美国的刀枪棍棒一再表示不行,所以印度别说崛起,安分守己都费劲。
这样的国家,真的有资格做我们的对手?恐怕除了印度没人相信。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来,新中国就是美苏之外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大陆强国,和美国主导的海洋文明形成了新的对抗。在静夜史看来,国土深入内陆且面向海洋的中国,在与海洋文明的对抗中,东西的拓展将是主流方向,这和“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而印度必将和日本等势力一样被彻底边缘化。
所以,我们绝不是不给印度面子,而是我们压根儿就和印度见不了面,大国复兴必将面对更加强悍的敌人,而不是印度这种豆腐渣对手。
因此,中国的克制,绝不是软弱可欺和息事宁人,而是紧抓重点的必然选择,很明显,印度没那么重要。62年的战争已经证明:黔驴技穷不是耸人听闻,当它只会叫两嗓子和踢一脚的本事一览无余,“不要小看印度”就是一句可笑的废话。
别说印度和周边国家打了几十年作战经验丰富,兔子还天天跑步呢,它跑过捕猎者的利爪了吗?
正视印度,才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题目不错,脉络清晰,批判得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