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可能“起死回生”吗?
每到清明节,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在这个日子里,大家会走进陵园和墓地,瞻仰祖先的墓碑,悼念已故的亲人,或许在某个瞬间,我们会不禁想象:如果墓碑上的人能对自己微笑一下,与自己交谈几句,那该多好啊。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寄托思念和哀伤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那就是通过AI技术“复活”亲人。
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就通过AI技术,“复活”了女儿的“数字生命”。三年前,包小柏目睹了女儿生病后长达700天的痛苦治疗过程,在女儿去世后,他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也随之而去。在朋友的启发下,他自学AI知识,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AI女儿”。
首先,他花费8个月“复原”女儿的声音。接下来,他需要搭建女儿的成长记忆库,从女儿出生开始,喜欢什么食物,爱看什么书,有哪些朋友以及所有一切和女儿相关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上传到一款虚拟人相关的软件上,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AI女儿更真实。最终,包小柏成功用AI“复活”了女儿,女儿在妈妈生日时还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
通过AI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人们可以使用已故亲人的照片、录音等资料,让他们以数字影像的形态“复活”,这是技术带给人类的慰藉。但这也给一些不良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在电商平台上,招揽顾客,宣称只需要几百块就能让你和已故的亲人面对面讲话,这听起来很有吸引力。
目前市面上能提供的“AI复活”产品,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不具备互动能力的视频片段,也就是卖家可以通过买家提供的影音或图像资料,制作人物视频,这类产品成本较低。另一类是在具备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嵌入了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买家可以和人进行文字或语音类的对话,这类产品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智能,但人物的真实度还需要依赖买家提供的专有信息,如爱好,家庭关系,表达习惯等。
看上去,AI复活技术确实给人们带来了重新与亲人相聚的希望,但也存在着信息被泄露、滥用的风险。首先,商家需要拿到亲人的大量照片、视频等资料,很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暴露。其次,诈骗问题也是需要警惕的。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AI复活技术,冒充已故亲人向家人索要财物,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普通人来说,使用AI复活技术需要谨慎对待,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必须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轻易将自己或亲人的信息提供给不明来源的平台或机构,以免遭受难以把控的风险。
最后,要想真正实现AI复活,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和道德规范。目前的技术虽然可以复制亲人的声音和画面,但要想复制其记忆和思考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通过AI技术“复活”的亲人,或许能满足亲友的不舍之情,但是也带来新的伦理挑战:AI“复活”的“人”是否能真正代表死者本人?在法律和伦理的交汇点上,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平衡技术发展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一次“复活”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关于AI领域的发展和变革,请订阅并收听《AI实践真知课》,我们将第一时间为你们带来最新鲜、最前沿的AI趋势解读。
听完之后,你觉得“复活”的AI亲人能代替死者本人吗?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
这样只能使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不出来,我着的生活还要继续,还要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