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减”工作中做好教育加法?全国教育学者专家蓉城论道

如何在“双减”工作中做好教育加法?全国教育学者专家蓉城论道

00:00
04:41

“无人机飞上飞下,机甲战车PK火热,还有智能穿戴设备拉满格调”,学生的现场操作,深深抓住了与会嘉宾的注意力,时不时掏出手机拍照打卡。

“双减”政策落地三周年之际,中小学科创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3月29日,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主题,2024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在成都市郫都区天立学校举行,行业专家及学者齐聚论坛,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做好“双减”政策下科学教育加法。

2024科学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重要阶段,如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构建相匹配的发展格局,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之本,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论坛期间多位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分享观点,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的。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教育部原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就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教育为培养人才提供基础,科技是推动创新的引擎,而人才则是科技发展的核心。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当前,全球形势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更显重要。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意识,注重学科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正分析未来职业趋势时提到:“未来五年,新增的绝大部分工作与新技术和数字化有关,而消失的多为简单、重复性工作。”

产业变革对未来人才提出新的需求,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就抓起。“尤其要重视青少年高阶思维的培养。我国科学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书记古槿表示,教育者需要对智能科技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主动拥抱但也不要过度解读,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减少“试错”代价。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注重将能力培养融入到知识传授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要更强调能力培养而非机械记忆,同时也要认识到能力培养需要知识传授作为基本载体。

天立教育集团课程研究院副院长肖昀芸博士分享了天立教育集团在科学教育中的落地实践。20多年来,天立教育深耕深研基础教育一线,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围绕“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逐步形成以“六立一达”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立身、立德、立学、立心、立异、立行、达人的培养有思想、有个性、全方面发展的学生。

天立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罗实表示,未来,天立教育将坚持实践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打造天立科学教育服务样板,让教育的发展成果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更多的家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