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瓦白墙,烟雨江南
观世间之美景,品万国之风情。湖光山色,让我们对酒当歌。雨打残荷,让我们画船听雨。骤雨初歇,让我们细说从头。苏堤杨柳,让我们信步而游。山间世界有别趣,空气清新人舒畅。满眼皆是绿意漾,蓝蓝天空碧水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诗人张继一首诗带来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苏州如诗,是枫桥夜泊船,凌波过横塘;苏州如画,是姑苏台上月,人尽似神仙。
天地悠悠,湖山点点,有一座城是苏州,是江南,既纯粹,又斑斓。代表中国文化核心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是江南,而代表江南文化之深度与广度的则是苏州。苏州的诗意是浑然天成的,苏州的风雅是骨子里的,苏州,是江南的极致。
如果你来到苏州,上佳之选即是寻一艘乌篷船,游过小桥流水。惬意地从青砖黑瓦,白墙黛瓦中穿过,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和潮湿水汽带来的朦胧,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做了一场穿越回到明清苏州的美梦。“街桥环环相扣,河畔青屋比邻”,平日里平视的景色,此时你必须稍稍仰头才可看见。斑驳的青石板、平实的河桥头、临河的木窗、窗台上的花草,一样样扑入你的视野里。河两岸的古建筑,有精美的雕刻置于其上点缀,优雅的轮廓线条,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美。民居和桥梁依水而建,形成微妙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历史上,昆山的锦溪古镇曾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也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文人文化朝向不同方向的延展,都能和平相处,共存于一个庞大的城市商业社会。
苏州园林甲天下,咫尺之内有乾坤。苏州,是江南园林的极致。当你走入园内,入眼处皆是飘渺的水,山水萦绕,带来层层叠叠的错落感,小径曲折,门廊重重,每座亭子、每座楼阁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处处透出婉约、朴素、清幽的意趣。建筑学家童隽说:“所谓园林,应该称之为“園”。‘口’是围墙;‘土’是亭台楼阁;居中的‘口’是池塘;剩下的笔画,如石如树,如声如色,如烟如火。一座园林,应该有历史、有人家、有生活。”
由一蜿蜒朽木装饰的窗口望入,是古色古香的楼阁,是看似杂乱却与周边草木相得益彰的怪石,是容纳了满满生气的鱼儿的水潭。孩童钻入曲折的洞穴中,或开启探险,或玩起了捉迷藏;大人弯下身去,欣赏池塘里含苞待放的莲花。游历于布满青苔的庭院之中,枯藤缠绕的幽径之内,自是感受到了苏州人的自适与惬意。
苏州的风雅,还在苏州人的吃食中。苏州人吃鱼,要按照月份来。正月的塘鲤鱼,二月的鳜鱼,三月的甲鱼,四月的鲥鱼......江南的老百姓习惯于品尝时令蔬菜,所谓“不时不食”。吃食如人生,自有节奏。
苏州出名的苏帮菜不以珍贵为奇,而重博彩时新,因材施艺。在江南,人们常会用"鲜"去评价一道菜。鲜代表了好吃的最高赞赏。鲜不同于其他味道,体现了江南菜的灵气。腌笃鲜被誉为春鲜第一味。此时春光,苏州人的餐桌格外“固执”,他们说,没有腌笃鲜的春天,是不完整的春天。腌笃鲜,是一道江南名菜。它生于江南,堪称最“江南”的汤菜。且不说“笃”字就是江南本地方言,腌笃鲜的食材种种都是江南风味。“腌”指咸肉,由于这里水网遍布,气候湿润,肉类不好保存,一到冬至前后,江南人家家腌咸猪肉,一直到来年开春。“鲜”则是指春笋。是春天赐予江南的珍贵风物。中国最好的竹种集中在长江流域附近,长江中下游遍地“笋痴”,更以江南为甚。几例食材,拼凑出一派氤氲江南。“笃”则是小火炖的方言,暗示了这道菜的节奏与火候--绝不可烈火烹煮,也不同于广东老火例汤的一锅慢炖,腌笃鲜是有层次地“笃”。灶上砂锅中,汤水轻沸时缓缓地笃笃发声,如春风轻微,也如春雨润物一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是古代怀着旅愁的游子由寒山寺的钟声表达孤寂忧愁的载体。而今每年元旦或者除夕夜的时候,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预祝人们来年幸福安康。因时应景,享受而自得,便是苏州人风雅的极致。余秋雨曾说:“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身心俱疲,若是惦记遥远处的山水与炊烟,不如去回苏州吧!”
以江南之人文渊薮,苏州文化的任何一种优长都很难说为本地所特有,但苏州的特质在于,它将文人文化的切成果都熔于一城,凡见于江南他处的,往往也都见于苏州,不见于江南他处的,未必不见于苏州。
一如苏州博物馆苏博先生为苏州书写的结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既古典,又现代,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旅行其实没那么浪漫,那些看到的美景当下也许没有太大意义,那些拍下的照片也许就放在角落了。真正重要的是,旅行能让我们认识自己。越知道自己想回什么地方去。见过的人越多,越知道自己真正想待在什么人身边。旅行让我们在世俗中找到自己。
在陌生的环境里,能更好地学会怎么和自己相处。我们与你相伴,你并不孤独。我是主播韩淇凯,代表编辑春歌,感谢您的倾听。下周三傍晚时分,期待能再次与您相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