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非教学任务加码,才能从源头减轻教师负担|九派时评

防止非教学任务加码,才能从源头减轻教师负担|九派时评

00:00
06:48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有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投诉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普遍较重,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教师减负,以保证教学质量。3月25日,绵阳科技城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通过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回应表示,该局要求当地学校积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切实做好减负工作。这一回应,态度和思路明确,值得肯定。

据这位绵阳教师介绍,学校经常将一些繁杂的事务扔给班主任老师或者科任老师,导致许多老师经常性加班到凌晨,而且学校还时常规定某些比赛,某些活动教师必须参加,这给教师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尤其是中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不仅需要全面负责班级管理,还要参加各种学校、班级各种活动比赛。同时,老师们还有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填写,这极大增加了教师的非教学负担。

该教师反映的现象,不独出现在绵阳,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去年9月,新华社报道指出,部分地方中小学教师仍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湖北、湖南、河南、甘肃和贵州等当地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承担大量非教学任务。这一新闻报道,可谓对前述绵阳教师所反映问题的隔空呼应。

非教学负担过重,就必然占用中小学教师教学时间,最终伤害到学生。去年11月顶端新闻报道,有家长通过顶端新闻“我想@领导”反映“学校老师不批改作业”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但顶端新闻就此调查发现,84.24%的教师认为,本能在校完成大半的批改作业工作,被教学之外的任务占去了大段时间。非教学杂务繁多,老师纷纷吐槽“身心疲惫,难以安心教学”。这就是明证。老师不是机器,岂能“内外皆修”,把教学任务和非教学负担都能给“安排”好?

帮助教师脱离非教学负担过重的苦海,不仅是呵护教师身心的必有之举,也是及时纠错,让教师回归本职、保护学生利益的根本要求。

但是,要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仅对学校提出要求是不够的。原因很简单,在基层,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虽然也和学校有关——毕竟相关任务多是学校向教师具体发出,而且确实有一些学校领导喜好搞一些“轰轰烈烈”、上级看得见的活动。但归根结底,很多非教学任务,源自行政部门,校方作为非教学负担“中转站”的事实不容否认。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所承担大量非教学任务,不仅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检查、评比,还包括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普法、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等任务,其他政府部门的大量创建类工作也借助学校来完成。

这种情况,不仅教师反感,学校也感到头疼。例如,一名小学校长告诉新华社记者,县里将统计碘盐食用率的任务交给学校。为此,教师只好千方百计收集学生家中的食用盐,做好标记送有关部门检测。而检测结果出来后,该部门又提出,要求老师对食用非碘盐的家庭进行科普并回传记录。这种瞎折腾,不仅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令教师和校方无所适从。说到底,在“学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乱象中,学校和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都成为受害者。

因此,要解决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学校做要求可以有,更重要的是非教学部门少给学校压任务。否则,在各种非教学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只对学校进行规范,是无济于事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述绵阳教师希望出台相关政策为教师减负。其实,这方面的政策并不缺。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出台了《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分类型、分学段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明确指出不能要求学校“照单全收”。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更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表示将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可以说,只要对照要求落实,就不可能出现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但“骨感”的现实说明,国家层面的好政策,在一些基层单位,没有被执行好。

对此,唯有严格梳理政策要求,深入基层摸查、调研,看看哪些规定被搁置、被架空,看看哪些问题比较突出、容易被熟视无睹,继而针对规律性、普遍性问题集中研判、严肃纠正。同时,还要加大问责力度,让国家规定长出“牙齿”,提高违规成本,如此才能震慑那些任性给学校、教师加码和加戏的行政力量。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