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濛溪河亮相“十大考古”终评 王巍:动植物遗存的丰富程度令人震撼

四川濛溪河亮相“十大考古”终评 王巍:动植物遗存的丰富程度令人震撼

00:00
05:12

3月21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当天上午,作为本次入围终评的四个旧石器遗址之一,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的发掘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进行了汇报。

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川东丘陵地区,沱江支流濛溪河边,西距资阳人遗址直线约35公里。据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年代距今约7万-5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遗址中发现了一系列国内、国际最早阶段的罕见复杂行为,也是旧石器时代物质遗存和相关行为要素最丰富全面的遗址之一。

濛溪河遗址部分动物化石

濛溪河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遗存,目前初步可鉴定的动物共有3纲、7目、12科、13种属。包括象、犀牛、熊、牛、马、鹿、猪、貘、鸟、鱼、两栖类、啮齿类等,涵盖了包括大中小、水陆空、食草食肉等种类齐全的动物,显示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界中动物资源的深刻认识和高超及广谱的狩猎能力。濛溪河遗址是国内最早发现成规模水生动物的遗址,也是最早明确利用大型食肉类动物的遗址,同时还是国际上旧石器时代中期利用相关动物极为罕见的实证。

濛溪河遗址部分浮选植物种子遗存

丰富的植物遗存是现场专家关注的焦点。据郑喆轩介绍,目前,濛溪河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其植物遗存的程度,在同期、同类遗址中前所未有。初步分析其植物遗存以坚果类的壳斗科、水果浆果类的蔷薇科为主。濛溪河遗址还发现了比例较高的接骨草和筋骨草,这是在现代中药中治疗跌打损伤、舒筋活血的药用植物。

濛溪河遗址所发现的植物、骨器、石器、动物骨骼等遗存上,均发现了疑似人工的痕迹,推测有切割、刻划、用火等痕迹。结合对有机质材料的早期开发利用、对动植物资源的广谱利用等内容,濛溪河遗址展现了国内乃至国际最早阶段的复杂性行为的系列集中发现,为探讨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起源扩散等关键问题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木器

郑喆轩介绍,经过对濛溪河遗址群的调查发现,遗址群发掘的时期超过95%由硅化木为原料,这是对单一且特殊原料的强化利用。同时,石器以小型刮削器为主,几乎不见大型工具。“这种案例比较特殊,但它也不是‘昙花一现’或是单一的,而是在整个濛溪河流域普遍存在了至少2万年,且形成了区域特色、长期稳定的文化传统。”

“动植物遗存的丰富程度令人震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在提问环节说。他对濛溪河遗址中,附有划痕的遗存所占的比例格外关注。“目前初步观测的一千多件骨片中,发现有划痕的至少有几十件,其中也包括了自然形成的。”郑喆轩回答道。他补充道,虽然研究还在进一步推进中,但汇报过程中所展示的划痕,已经邀请了专家进行论证并确认。

濛溪河遗址人工刻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关注的是资阳当地硅化木的资源,以及濛溪河先民选择使用硅化木制作木器的原因。“当地的红砂岩和泥岩并不适合用来制作石器,我们推测在这个流域,稳定使用硅化木、多使用骨器的原因是石料的缺乏,又或许是一个文化传统。目前具体的原因还在探讨中。”郑喆轩回答道。

除此之外,现场参会专家就濛溪河遗址对鸟类的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提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