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对董璜的着墨很少,正是这一笔带过,更说明这一笔非常重要。
以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后汉书·董卓列传》
190年袁绍等关东诸侯并起,相国董卓将朝廷从洛阳迁往长安。191年四月,董卓入长安。
入长安前,董卓已让朝廷拜自己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
也就是说,他此时名义上已在献帝一人之下了!
入长安后,董卓升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哥哥董擢已故,任命他的儿子董璜为侍中兼中军校尉,二人都掌管军队。
这不只是董卓发达了,让兄弟家都鸡犬升天、享享富贵那么简单。
我们先看看董璜的这两个官职里的文章。
侍中在汉代可以随时出入皇宫,掌管皇帝的一切具体起居生活,即所有吃喝拉撒睡;需要常陪伴在皇帝身边,以便皇帝随时咨询事情。
献帝时期一般设五名侍中,为附加官职。
说到中军校尉,我们首先就想到洛阳的西园八校尉,首任中军校尉正是袁绍,掌管禁军。
很明显,董璜兼任中军校尉,就是要为董卓掌管长安皇宫中的禁军。
两个官职都不算特别显赫,都只是朝廷中层,任命给侄子舆论压力也不会太大。
但这两个职位一组合,虚岁才12岁的小皇帝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安全宿卫全都掌握在了董璜手里。
这就不得了了,董卓通过大侄子董璜彻底控制了皇宫里的献帝!
董卓对董璜的任命内容这么丰富,我们再看看董旻的左将军有没有文章。
左将军在汉代不常设,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要么是负责京师兵卫,要么屯兵边境。
我的乖乖,果然有大文章!
董璜掌控皇宫,董旻掌控的是皇宫外的整个长安城的守卫。
董旻在董卓入洛阳前就已是朝廷的奉车校尉,起点比董璜高,而且杀何进之弟、车骑将军何苗对董卓立有大功,升为左将军这样的高层也说得过去。
董旻继皇甫嵩担任左将军,后来出现了袁术、吕布、刘备、马超、于禁、张郃等著名的左将军。
搞清了董卓对董旻、董璜的布局,我们再看看他女婿牛辅等西凉系大军在干嘛。
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后汉书·董卓列传》
董卓在函谷关以西,布置了董越、牛辅、段煨三支主力,其余樊稠等将校分散在各县,以防备关东联军。
这些军队中,牛辅的部队无疑是绝对的主力,我们熟知的李傕、郭汜、张济、董承等名将都在其麾下。
甚至贾诩也被董卓调出太尉府,以讨虏校尉身份调到牛辅手下。
可见,长安之外的安全防务主要由以牛辅为首的西凉军负责。
这样,董卓统治汉王朝层次分明的三层架构就很清晰了。
由内到外,董璜控制皇城和献帝,董旻控制长安,女婿牛辅等西凉军掌管长安城外。
其父送绢给张奂
董卓做过“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军司马,很仰慕他,曾让董璜的父亲董擢送去细绢百匹。但是张奂不喜欢董卓的为人,拒绝不收。
这件事不知是否发生在董卓做张奂手下的时候。如果不是,倒是平常结交;如果是,董擢就是在帮弟弟行贿。
董擢应该对弟弟董卓很好,所以在他死后,董卓对他的儿子董璜委以重任。
授封董白
董卓到长安后,在郿县建了郿坞,母亲等家人都住在里面。他的大儿子早死,留下个孙女叫董白,当时还不满15岁及笄的年龄。
董卓疼爱孙女,让朝廷封她为渭阳君,并为她举办了大型的册封仪式。
在郿城东为她修了封坛,宽二丈多高五六尺。
仪式要开始时,让董白坐着青盖金色马车去封坛,一路上在郿县的都尉、中郎将、刺史等二千石的官员,都争着为她开路向导,或跟随在她的香车后面,场面壮观。
等董白上了坛,献帝派出的正是她堂兄董璜为使者,正式举行授封仪式。
这事可见当时的董家荣耀至极,掌控着小皇帝的董璜,是为董家维护这份荣耀的重要人物之一。
族灭身死
192年四月,王允、吕布在长安杀死董卓,董旻坚守郿坞,朝廷派皇甫嵩将其攻陷,将董家灭族。
董璜也死于此。
史家提倡用笔简洁。在读史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些一笔带过的人物、物品等,觉得貌似可有可无,这时可以稍微留意想一下会不会史家另有所指。
这时候我们查查资料,作作对比、比较,有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这纯属个人读史的一点小心得,献丑分享给大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