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随着渡江战役的爆发,国民党引以为豪的长江防线尽数崩溃。23日,南京迎来解放,蒋介石纵有千般不甘,此时也不得不着手准备撤离大陆。12月10日,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登上了飞往台湾的“中美号”,国民政府正式退守台湾。值得注意的是,在离开大陆前,蒋介石除了偷偷运走了大批物资和军队之外,还专门拟定了一个撤退名单,其中有三位“大师”是他点名必须带到台湾的。这三人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让蒋介石败走逃亡之际还要牢牢惦记着?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提到“孔”这个姓氏,大多数国人估计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圣人孔子,而接下来要说到的这个孔德成,还真就是孔子的后代。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力不必多做赘述,即便是到了今天,儒学仍旧颇受中华人民的认同和传承。身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后人,孔德成一出世便是第三十一代衍圣公,清王朝覆灭后更是收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势力抛来的橄榄枝。当然,大家看重的从不是孔德成本身的价值,而是他身后站着的中国旧知识分子,以及千年来中国人对孔子和儒家天然的信服感。孔德成虽然执着于延续孔家尊荣,但他明确拒绝了日本人的示好,转而接受了蒋介石的笼络。借着国民政府的扶持,孔德成可谓是名利双收,他虽顺应摒弃封建残余的时代潮流主动辞去了衍圣公的爵位,但紧接着就被蒋介石封为了世袭制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既保全了孔家的颜面,又获得了优渥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对于蒋介石来说,孔德成的政治、文化价值是他绝对不能舍弃的,他深知即便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但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仍然象征着中华正统,若有朝一日能攻回大陆,孔德成一定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而孔德成自己则非常清楚,他跟蒋介石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离开了蒋介石,自己绝不可能维持得住如今的风光,所以就算蒋介石不下死命令,他也会主动跟蒋介石走。抵达台湾后,孔德成便投身教育,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孔德成于政治上只是空挂了虚职,他虽作为儒文化代表与外国有过一些交流,但影响也仅限于文化层面上,他的政治作用微乎其微。蒋介石对此大失所望,但碍于颜面只能继续优待孔德成,所以孔德成的结局还算不错,晚年也得以善终。第二个被蒋介石点名的“大师”名叫张恩溥,为六十三代天师,人称“张天师”。同儒家文化一样,道家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觑,所以在抗战时期,张恩溥作为有名的道士同样也收到了日本的合作邀请。不过他跟孔德成一样不愿背弃国家,便选择“归隐避祸”,直到抗战结束才重新出山传教。蒋介石看中了张恩溥的宗教影响力,于是主动联系了张恩溥,而张恩溥也想要借蒋介石的势复兴道教,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帮国民党搞宣传,一个助力张恩溥传教。1949年,张恩溥随蒋介石退守台湾。他本以为自己的传教之路能像在大陆一样顺利,却不想遇上了台湾本土道教流派的排挤,几乎是寸步难行。好在蒋介石更希望天师道在台湾占据主流,所以鼎力支持张恩溥的传教活动。不久后,张恩溥建立了中华道教总会,在东南亚地区获得了极高声望,然而蒋介石扶持张恩溥的本意是让他吸纳台湾本土道教势力和吸引大陆道教信徒,张恩溥并没有做到这些。因此,蒋介石后来逐渐放弃了对张恩溥的支持,不过此时的张恩溥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有了不少信徒,所以即便没有蒋介石支持,他后来的传教之路也走得很顺利。最后一位被蒋介石带走的大师乃是曾被光绪帝册封过的七世章嘉活佛,是蒙藏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精神领袖。随蒋介石去往台湾后,章嘉活佛便开始潜心研究佛法和传道,不过台湾当时对藏传佛教的接受度并不高。当然,蒋介石本来也不指望藏传佛教能在台湾有什么成绩,他只期望章嘉活佛能够一直保持对蒙藏地区的影响力。然而随着内蒙古的解放,章嘉活佛逐渐失去了对蒙藏地区的统治力,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好在章嘉活佛一心向佛,即便在失去政治价值后遭到蒋介石冷待,他也并不在意,继续刻苦钻研佛法、积极参与传教活动,为藏传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总的来说,蒋介石带走三位大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承传统文化,而是利用宗教信仰控制人们的思想,为之后他“攻回大陆”打下基础。不过他的计划注定要落空,新中国是人民的选择,是民心所向,一个政府如果得不到人民认可,那么再如何把持宗教也是在做无用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