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原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最近跟孙挺谈海外投资,我说:“到境外投资,一种选择是对冲基金,因为好的投资经理一般都会离开公募基金,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这样自己赚钱更多”。可是,一提起对冲基金,孙挺的反应就是“怕”,觉得对冲基金风险高、回报低,然后还不断爆出基金经理骗钱或者捐款逃跑等等丑闻。那么,对冲基金真的这么糟糕吗?他们的业绩到底如何呢?
过去几十年,全球媒体普遍喜欢妖魔化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业。你很容易从媒体上得到一个它们的负面印象。而客观讲,全球对冲基金行业有一万多家公司,就像任何行业一样,这么多人里总会有几个做出些违法的行为,出现这样那样的丑闻,但这并不证明这一行业整体上都是坏的。
最近二十几年,全球对冲基金行业资产规模提升很快,1990年时只有390亿美元左右,到2000年上升至4910亿美元,到最近超过3万亿美元。当然,这个数字从今天的中国看,似乎不那么惊人,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就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
什么是对冲基金?
关于对冲基金,你可能看到过关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报道,这家基金曾经是这个行业80年代的标杆,通过大幅做空英镑逼迫英国货币贬值。还有就是1998年倒闭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它的主要合伙人中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可是最后还是倒闭。
那么,什么是对冲基金呢?为什么有的对冲基金会倒闭?
对冲基金跟国内的私募基金在法律意义上是一样的,也是投资者人数不超过99个的有限合伙企业,每位有限合伙人必须满足财富或收入的底线要求(比如500万美元个人财富),而且资金必须是非公开、无大众广告的私募,包括不能同时给很多人讲解基金的投资策略或做其它公开宣传。
虽然对冲基金跟公募基金一样,也只能交易流动性相对好的证券和金融合约(一般不做私募股权投资),但在操作上比公募基金的灵活性多很多,通常是既做多头又做空头仓位,目的是为了利用管理者的证券选择能力更好地控制风险,争取多头和空头都赚,至少是帮助降低风险、实现稳定的绝对收益。关于对冲基金的一个关键词是绝对收益,也就是说,不管熊市还是牛市尽量都能赚钱,而不是只有在牛市的时候才赚钱!
为什么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而不是像公募基金那样追求相对收益呢?
这个原因在于一般的公募基金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证券,所以,它们必然是牛市才赚钱、熊市亏钱,这些公募基金经理唯一能做的是在牛市多赚、在熊市少亏,也就是做得比大市场的收益好一些,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于市场更好的相对收益。
导致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募基金只收固定的管理费,比如1.25%,没有业绩分成,能做到旱涝保收;而对冲基金除了收取1-2%的管理费之外,还一般收取20%左右的业绩分成,这么高的好处当然要求对冲基金必须比公募基金更加出色,不能只是跟着大盘股市跑,而是要给投资者带来旱涝保收的绝对收益!正因为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它们更受关心资本保值的投资者欢迎。
由于对冲基金的私募性质,在操作层面受政府的监管很少,因此,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杠杆水平等等都很灵活,只要跟投资者说清楚了、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就行。它们可以使用任何投资策略、杠杆率也可以高到10倍甚至更高,比如,当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杠杆率一般不到4倍,老虎基金的杠杆率不到10倍,但长期资本基金的杠杆率经常超过20倍,导致它最后的倒闭。关键就看对冲基金具体的投资者是否答应,只要投资者愿意就行。不过投资者也应该注意,过去倒闭的对冲基金大多数都是因为杠杆率太高所导致。
“对冲基金”(Hedge Fund)这个名称最早是在1949年由一个叫琼斯(Alfred W. Jones)的人发明,他就是创建美国“道琼斯股票指数”的那个财经记者。他在那一年不仅成立了基金,还首次确立了对冲基金的结构。也就是,为了中和市场总体的波动风险,琼斯采用买入看涨资产、卖空看跌资产的手法,让跟大盘关联的风险相互对冲掉。他把这种管理系统风险敞口的操作称为“对冲”,想法很有吸引力。也因为琼斯既采用杠杆、又发明对冲策略,他也是第一个收取业绩分成的基金经理。到1966年,《财富》杂志说,尽管琼斯收取的业绩分成高达20%,但是去掉各种收费之后,他给投资者的基金业绩比当时最好的公募基金还要高。
到1968年,美国共有近200只对冲基金。在1969-1970年的经济衰退期以及1973-1974年间的股市崩盘时期,第一批对冲基金很多都损失惨重,纷纷倒闭,使对冲基金行业进入萧条期。但是,到了80年代,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改变了局面,它们的突出业绩引起广泛关注,让对冲基金行业重获新生。
对冲基金的真实业绩
孙挺听完这些介绍,就急于问:对冲基金的业绩到底怎么样?是像媒体报道的那么糟吗?
我们就先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10年作为窗口,比较不同投资品种的表现。如果不包括2008年,那么,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到2007年底,美国大盘股的年回报为5.9%,但如果计入2008年的表现,则是年均亏损1.4%;小盘股尽管2008年亏损了36.7%,但在包括2008年的10年里年回报还有6.4%,高于大盘;同期间,长期国债年回报为8.4%。所以,在经历金融危机时期,长期国债打败了股市,表现最好,其次是小盘股,打破蓝筹股更能抗危机的神话。
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发达国家股市下跌43%,当年对冲基金总体也下跌,但相对表现更好,只下跌18.4%。
以更长时间看,1999-2008年间,全球对冲基金的年回报还是有7.5%,远高于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大盘股与小盘股的表现,也高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回报!在那10年里,全球股市是累计下跌的。
就以我熟悉的公司——博茂集团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1973年,是最早的“对冲基金的基金”公司,一直是从投资者私募资金,然后分别投资到近两百家其它的对冲基金之中,所以,它是第二层的对冲基金公司“FoF”(Fund of Funds)。也由于这一点,这种公司的业务经常被质疑,因为博茂在对冲基金收费的基础之上再收取1.5 - 2%的管理费,加重投资者的费用负担,让投资者怎么赚钱呢?
由于我给博茂集团做过几年顾问,所以比较了解他们的运作。他们有二十几人的投资管理团队,管理200多亿美元的资金,在过去多年里这个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对冲基金行业人脉,对各基金经理了如指掌,这种信息是一般投资者自己所无法具备的,无疑能帮助博茂挑选出好的对冲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价值。另一方面,博茂的这些投资经理每天跟很多对冲基金通话,或者面谈交流,实时掌握着市场的全部最新动态。尤其要注意的是,博茂的规模非常大,许多重要的对冲基金都希望从博茂融资,因此都会认真对待博茂的询问、给他们提供真实的信息,这样就让博茂团队比一般投资者更能把握市场方向,知道这些大玩家在做什么买卖决策。博茂团队每天在内部发布最新市场动态,把各主要对冲基金对全球市场和经济的最新判断每周综述一遍,实时更新信息流是这些“对冲基金的基金”所具备的关键优势。
那么,博茂的投资业绩如何?由于这家公司在2014年被收购、转型了,我们就来看看它的旗舰基金“博茂固定收益基金”在2000-2014年间的表现。这个基金主要分投各类债券对冲基金、外汇对冲基金、宏观策略基金和其它绝对收益基金。在那些年里,博茂固定收益基金的年化回报8.2%、风险波动率5.9%,显然好于同时期内全球对冲基金的综合表现,因为后者的年化回报5.8%、风险波动率10%。这些回报都是去掉各种费用之后给投资者的回报,这至少说明博茂的“对冲基金的基金”是给投资者带来额外增加值的。
在这些年里,美国股市的年化回报1.6%、风险波动率19%,世界股市的回报率1.1%、波动率21%,这些表现显然不如全球对冲基金、更不如博茂固定收益基金!
我们以前经常谈到股神巴菲特。那么,如果把博茂集团对标巴菲特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会怎么样呢?
在上述说的2000-2014年时间内,巴菲特的年回报也是8.2%,但风险波动率为17.1%,几乎是博茂基金5.9%波动率的三倍。其实这不奇怪,巴菲特的公司总体上是做多股权,而且是集中投资几家公司的股权,因此,它的风险波动率会更高。综合起来看,从2000年初到2013年底,博茂基金的累计回报为212%,而巴菲特的累计回报217%,两者基本不相上下。
尽管博茂集团的业绩跟巴菲特一样优秀,但是,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却没人在媒体上看到博茂集团的名字;尽管对冲基金行业整体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好于巴菲特等,但关于对冲基金的报道还是只有负面,没有正面的。
为什么会这样?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在西方也好、东方也好,媒体对待对冲基金普遍是嫉妒,所以媒体倾向于找对冲基金的坏故事、忽视好故事,于是,孙挺关于对冲基金的印象只有负面的。其次,很多对冲基金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惯于低调。我多年在耶鲁大学教一门对冲基金课,经常邀请对冲基金创始人、总经理到课堂交流,差不多每次我都会请他们吃晚餐,细聊他们的经历。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乎都说过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原因在于,一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担心自己被绑架。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匿名地生活,赚很多钱就不值得;二是担心议员动不动就把自己叫到国会去询问;三是担心讲得太多,容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头寸仓位,让其他人模仿自己的交易思路。他们不愿意抛头露面,只好让各路人士自己去猜测了。
从媒体报道上,你得到的印象可能是对冲基金是每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所以要加强监管。这中间当然误会很多,因为实际情况是,如果对冲基金出现崩盘或关门,它们会自生自灭,对冲基金是真正的私人企业,不需要政府去救。比如说,对冲基金行业受到的监管,比银行和证券公司受到的管制少很多,那么,是不是对冲基金更容易给纳税人带来损失,而受到高度管制的银行就不会出问题呢?事实上,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恰恰是受到严密管制的银行和投行要政府拿大量资金去救,而对冲基金如果失败,就自己认了,不会给纳税人带来麻烦。
对冲基金行业藏宝很多,就看你怎么去挖掘。该行业给有兴趣投资海外的人提供了许多选择,但策略与风格五花八门,一般人不容易弄得懂,需要专业人士帮忙。从过去的经验看,股票多空基金、特别是股市中性策略基金、宏观策略基金等给投资者带来的阿尔法最可观,这些类别的基金更是追求绝对回报。
今天的要点:
1、对冲基金在国内也叫私募证券基金,包括阳光私募基金。这些基金在投资标的选择、投资策略、杠杆率、收费标准等方面远比公募基金灵活,投资锁定期长、退出时间受限,受到的监管也少。
2、由于媒体和社会的偏见,人们对对冲基金的看法普遍比较负面,但跟真实情况不符。就像其它行业一样,全球一万多家对冲基金,偶尔有几家出现问题不太奇怪。
3、一般对冲基金的风险远低于股市等金融市场,波动率大约是股市的一半。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其回报跟大盘股市和债市的相关性低。去掉风险因素后,整个行业的表现有时超前股市、有时落后,但对冲基金的风险与收益搭配总体上优于股市。
二、思考题
对冲基金行业为什么会有一些持续表现好的基金?股市和其它金融市场能够持续高效运转,是这些对冲基金努力的结果,还是这些基金的表现证明了金融市场本身是低效的?
三、课后加餐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简介
在本课的正文部分,我们举了两个对冲基金的例子。其一是大名鼎鼎的索罗斯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另一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被称为LTCM)创立于1994年2月。总部设在纽约附近,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期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初始的创业者来自所罗门公司,当他们还在所罗门公司的时候,就因为应用强大的数理模型成为了这一金融巨头最能赚钱的工作者,不可谓不是天才。在自立门户之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更成功邀请到了金融界的大人物加入其中。其中有两位诺奖得主: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与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 。更有当时的美联储副主席莫林斯(David W Mullins)加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团队可谓是星光璀璨。
在一开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确体现了它超凡的盈利能力。1994年的收益率为28%,1995、1996两年的收益率均高于50%。即使它要求比其它的基金更高的利润分成和资产管理费、而且还要求投资者锁定投资,这一明星般的对冲基金依旧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为什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能有这么高的盈利呢?原来,它充分相信自己的数学模型,敢于利用非常非常高的杠杆来获取盈利。
但在收益高歌猛进的背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面对的风险却被它的数学模型掩盖起来了。按照这些数学天才的计算,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依旧能理性地面对价格波动,因此市场会很快回到原样。实际上,市场陷入了恐慌之中,每个市场都有人在抛售资产,因此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大亏特亏。甚至有过一天亏损超过5亿美元的记录。最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惨淡收场。
该公司的创始者后来又开设了名为JWM Partners LLC的基金,但仍然在2009年以损失了42%本金的结局关闭。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环境下,仅靠数学模型而忽视人类非理性本能的投资原则是无法持续的。
陈老师国内的对冲基金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啊我刚刚开始自己学习理财。
单大胖子 回复 @文毁三观: 老师说博茂了,可以看看
人类非理性的本能的投资原则,在牛市和熊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2000-2014博茂年化回报8.2%,为什么2000-2013 年年底累计回报212%?请陈教授解答,谢谢
你好陈老师,能说下现货吗?
搞笑吗?媒体妒忌对冲基金。这种东西也能拿来做理由?
对冲基金的业绩可能很好,但是不同的公司之间差异很大,不能一时脑热就冲进去了,还要考虑实际情况。
新年好陈老师。我对索罗斯很崇拜的。这些年都查不到他的消息,量子基金现在业绩还好吗?
为什早上能看到陈老师讲关于海外房产投资。课程现在就不见了?
向知Lumibay 回复 @书写生活Writinglife: 您好,海外房产是周三的内容,周一的节目是对冲基金
陈老师好,一般投资者利用3倍杠杆,收益率7.5%,这个收益是如何计算的?
向知Lumibay 回复 @晓凌L: 这个收益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的数据。而且实际中目前也差不多有这个水平。
陈老师,您好,那对冲基金具体投资是怎么运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