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三次放弃诺奖回国,甘愿隐姓埋名17年!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三次放弃诺奖回国,甘愿隐姓埋名17年!

00:00
13:52

1998年,一位老人在散步的时候被自行车撞倒,正当老人倒地痛呼时,凶手只是看了一眼就扬长而去。

若不是有好心人看到了倒地的老人,他怕是要当场撒手人寰。这次的车祸使得老人的身体急剧恶化,一年后便离世了。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他曾经三次放弃诺贝尔奖,晚年却倒因为一场意外因病离世。

别的科学家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很荣耀了,他为何放弃了三次呢?他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国界的科学家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许多来自苏联的科学家都被召回国内,一时间研究陷入僵局。

不久后,一位苏联科学家发来了密电,密电中说道:“我们走了没关系,你们还有王淦昌。”

王淦昌是谁呢?他是我国核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当时他正在苏联的科学实验室中交流学习,苏联科学家被召回后,他自然也不能多待,便匆匆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王淦昌怅然若失,因为如果再研究一段时间,他就能研究出划时代的成果,彻底改变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还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国家有难,容不得王淦昌犹豫,况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了。

1961年,刚刚回国的王淦昌接到了党组织的通知,想让他进入核武器研制基地去。王淦昌知道,核武器的研制事关重大,一旦去了恐怕要过上长期隐姓埋名的保密生活。

但他没有犹豫,当场表示:“我愿意以身许国!”此后,他化名为王京,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然而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以往并没有先例,从无到有谈何容易?年过半百的王淦昌是研究所内年纪最大的科学家,但他以往并没有做过武器研究。

于是王淦昌从头开始学起,炸药学和爆炸力学都有所涉猎。不久后就提出了“炸药透镜法”等理论,解决了不少实践上的问题。

就像王淦昌经常说的:“我们就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个人和祖国紧密相连!”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白天做实验,晚上就看书学习新知识,每天都要看到12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核研究基地上方试爆成功,当巨大的蘑菇云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全体研究人员都热泪盈眶,王淦昌也不例外。

王淦昌却顾不得欣赏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试爆结束后就匆匆离开:他要去收集实验数据,向中央领导人汇报这个天大的喜讯。

此后王淦昌又在基地研究了14年,我国的许多研究中都有他的身影。就像他在回国的时候说的:“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祖国现在贫穷落后,身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回去建设它。”

那么,如此优秀的王淦昌,是如何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的呢?

从“娃娃教授”到“放羊教授”

1907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苏常熟的一个医药世家,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本是一个富足的家庭,但父亲却在他4岁时候就去世了,紧接着母亲也一病不起,王淦昌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王淦昌每天放羊补贴生活。还好他的外婆还在世,外婆是一位开明的老人,她鼓励王淦昌去读书,并且散尽家财把“放羊娃”送进了学堂。

1916年,9岁的王淦昌进入小学进行就读,因为成绩优异,13岁那年他又被保送到上海上中学。

高中毕业后,王淦昌起初找了一个“稳妥”的专业,那就是学汽修,可是他实在是志不在此。于是次年,王淦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学术之旅。

王淦昌考入的专业是物理系,他成为了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物理系的教授是叶企孙、吴有训两位教授,他们都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大牛。

上大学期间,王淦昌与自己的妻子吴月琴结婚。吴月琴是一个传统的小脚女人,从小就与他定下了“娃娃亲”,与其它包办婚姻不同的是,二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原因无他,吴月琴不仅具有贤良淑德的品质,心中还怀揣着家国大义。在与王淦昌结婚后,她鼓励王淦昌继续求学,还让王淦昌放心去国外研究,她会操持好家里。

就是妻子的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王淦昌放心前往德国留学,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导师——核物理学家迈纳特。

迈纳特是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甚至将她称作:“德国的居里夫人。”她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留学生,认为他是个学核物理的“好苗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迈纳特不遗余力地教授王淦昌核物理知识,王淦昌很快就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一次,王淦昌在参加物理学会时,偶然对一个实验产生了疑问。

他认为这个实验中释放的粒子不是辐射,而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对此,他兴致勃勃地找到导师迈纳特,想要重复这个实验。

然而迈纳特有着科学家独有的傲气,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学生重复别人的实验,于是王淦昌只好作罢。

两年后,英国人查德威克用王淦昌提出的方法找到了中子,并且成功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这时的他哪里想得到未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错过”呢?

在德国留学3年后,希特勒上台,开始了排犹政策,德国陷入一片混乱。迈纳特教授也因为自己的种族受到了迫害,王淦昌十分愤怒,对德国失望至极,决定回国。

回国后,王淦昌成为了浙江大学的一名教师,因为长着一张“娃娃脸”,同学们都叫他“娃娃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被迫转移到了贵州遵义。由于时局动乱,没有固定的薪水,王淦昌只好养了几只小羊,每天牵着小羊去上课。

这位看起来有些搞笑的“放羊教授”,就在这种环境下培育了包括李政道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物理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失踪”17年

1942年,王淦昌在缺少实验条件的环境下发现了观测中微子的方法,并且发表到了著名物理杂志《物理评论》上,一经发出,便引起了整个物理界的震动。

就当众人都以为王淦昌会继续进行研究时,他却突然偃旗息鼓了。同年,美国物理学家阿伦按照他的方法进行实验,果真观察到了中微子。

50多年后,美国科学家莱茵斯利用核反应堆,找到了中微子存在的切实证据,并且一举获得了诺贝尔奖。

88岁的王淦昌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这本来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是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哪有条件继续实验呢?”这是他第二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新中国成立后,王淦昌再次获得了研究的条件。1959年,他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存在,并且找到了它的完整图像。

这个发现是划时代的,甚至可以和同正电子和反质子的发现比肩。

然而这次王淦昌又在紧要关头“失踪了”,这一“失踪”就是17年,直到1978年才回到北京,与妻子儿女团聚。

在此期间王淦昌不仅成功研究出了原子弹,还在氢弹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曾经评价他说:“没有王淦昌,就没有原子弹和氢弹,中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晚年的王淦昌也不愿意离开实验室,常常工作到深夜,一直工作到了90岁。他始终坚信一件事——人必须有所作为的活着。

1997年的一天傍晚,吃过晚饭的王淦昌正在家门口的大路上散步,却不幸被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撞倒。由于老年人的骨头比较疏松,王淦昌当场骨折,而凶手却扬长而去。

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后,王淦昌被诊断为右腿股骨骨折,需要在家静养。此后,90岁高龄的他一直缠绵病榻。好不容易能拄拐行走了,妻子吴月琴也不幸骨折,没多久就去世了。

相濡以沫七十多年的老伴去世,给王淦昌很深的打击,同年,他也被查出胃癌晚期,在妻子去世后3个月随她去了。一代中国核物理学奠基人就此仙逝,享年91岁。

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监控设备不发达,又没有目击证人,撞倒王淦昌的肇事者至今也没有找到,夺走王淦昌生命的元凶就这样逍遥法外。

如果没有这场车祸,王淦昌或许能继续在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甚至可能成为一位百岁老人,而不是在无尽的遗憾中走完一生。

2003年,为了纪念王淦昌所做的贡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王淦昌星”,从此他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世界。

结语

王淦昌,这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深刻内涵。

从一句“我愿以身许国”开始,王淦昌矢志不渝,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科研之路,正如古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知与困难,他从未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

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精神,让他在核物理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世界科学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感谢他为中国核科学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愿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齐琪.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 [J]. 保密工作, 2021, : 38-41. DOI:10.19407/j.cnki.cn11-2785/d.2021.07.012.

[2]温伟力. 王淦昌院士:放下诺贝尔奖的人 [J]. 今日科苑, 2017, : 15-25.

[3]任宝祥. 王淦昌非凡而传奇的科学人生 [J]. 春秋, 2009, : 14-17.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