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2:如何走向死亡(作者:王浩威)

推薦序2:如何走向死亡(作者:王浩威)

00:00
17:24

作者简介:
1931年6月13日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是美国当代精神医学大师级人物,也是造诣高深的心理治疗思想家。
他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理论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并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心理治疗之中,开创了风格独特、也启发无数人的治疗思想。
曾任教于美国史丹佛大学,目前是该校荣誉退休教授,仍在加州执业。他的著作极受重视,其中《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存在心理治疗》为心理治疗的经典教科书,而一部部散文与小说,包括《日渐亲近》、《生命的礼物》、《凝视太阳》、《爱情刽子手》、《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眼泪》、《斯宾诺莎问题》、《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畅销之作。亚隆的太太玛莉莲‧亚隆(Marilyn Yalom)也是知名作家,着有《乳房的历史》,《太太的历史》等书。两人育有四名子女,定居加州。 

译者简介:曾任报社编辑、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为资深媒体工作者,曾获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现专事译作。译有《影子大地》、《鄂图曼帝国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榄树》(立绪)、《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一日浮生》、《写,在灿烂的春天》(心灵工坊)等作品。 


内容简介: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但现在才了解,在我内心深处有一泓我永远都处理不了的泪水......──欧文‧亚隆,85岁

 当代知名存在主义心理学者欧文‧亚隆回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数不尽的甜美、荣耀、精彩,但这位拉拔无数彷徨心灵的治疗师,却也有难解的悔恨、遗憾、无助与恐惧。这一切,都如实记录在这本温暖的回忆录里。

生长在贫穷的犹太小区,亚隆努力挣脱环境枷锁,一步步走上助人专业之路。他树立了团体心理治疗的新典范,勤于探索生命存在的本质,并将之融入心理治疗,以其独特的风格扶助病人探问生死,更将诊间风景化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与小说。

这本回忆录见证了亚隆思想与作品诞生的过程。让我们看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移民家庭的爱恨与梦想,以及一段心理治疗发展史的吉光片羽。他一贯的真挚,不管是对父母的遗憾、对妻子的爱恋、对亲友的思念、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尴尬的旅行经验、后悔写下的小说......在在令人动容。他那不畏困窘的分享,彷佛散尽人生最后的力量,也要以一己生命能量照亮众人。亚隆一生所疗愈的不单单是诊间的病人,还有遍布全世界的读者。他说:「我每天收到的信件提醒我,遥远的国度有一个人,我对他是有帮助的。」

这一次,亚隆将书写对象转向他自己,记录下他「成为自己」的历程。对读者而言,亚隆对生命与专业的反思是一种邀请,邀请你我跟着他的步伐探索自己人生的意义。 

「欧文‧亚隆的作品深思内省,说服力十足,喜欢他的读者一定会爱上这本书:深入记录了他的人生、感情,以及开启充实人生的钥匙。── Kirkus评论(Kirkus Reviews) 

「一如所有的读者,我也常感到好奇,作者不仅能把工作与生活照顾得面面俱到,优游其中,还能文思泉涌,著作等身,这样一身神奇的本事究竟是如何练就的。终于,答案揭晓了。《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一书出版,其多采多姿、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者的一生及他走过的年代尽在其中。绝佳好书!──亚伯拉罕‧佛吉斯,《双生石》作者(Abraham Verghese, auther of Cutting For Stone)

 「在《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的压轴篇章,欧文‧亚隆宣称自己是个「新手老人」,对于这一点,我有话要说:「拜托喔!──无论哪一方面,你无不在行,这方面的表现同样精彩。」说到人类心灵的探索,无论重要性或成就,举世首推欧文‧亚隆,好一本无话不说、发人深省的回忆录!」──Daniel Menaker, author of The Treatment and My Mistake: A Memoir 

「欧文‧亚隆,一个精神科医师,其思有如哲学家,其文有如杰出的小说家。《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不仅具体呈现了一位出类拔萃人物精彩的一生,同时也闪耀着人生及生活智慧的光芒。」
──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author of Plato at Googleplex: Why Philosophy Won’t Go Away
 
目录:
1 同理心的诞生
2 寻找明师
3 我希望她走
4 绕回原点
5 图书馆,A—Z
6 宗教战争
7 赌博少年
8 愤怒之于我
9 红色桌子
10 认识玛莉莲
11 大学岁月
12 结婚
13 我的第一个精神科病人
14 实习医师:神秘的黑木医师
15 约翰‧霍普金斯岁月
16 派驻乐园
17 上岸
18 伦敦一年
19 会心团体旋风
20 维也纳小住
21 日渐亲近
22 牛津‧史菲卡先生施了魔法的钱币
23 存在治疗
24 与罗洛‧梅面对死亡
25 死亡、自由、孤独与意义
26 住院病人团体‧巴黎
27 穿越印度
28 日本、中国、峇里岛‧爱情刽子手
29 当尼采哭泣
30 诊疗椅上的谎言
31 妈妈和生命的意义
32 快要成为希腊人了
33 生命的礼物
34 与叔本华两年
35 凝望太阳
36 最后的作品
37简讯治疗,唉呀!
38 我的团体生活
39 正派人士
40 新手老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投资幸福人生

    如何好好好的活着。

  • yyyy123654

    当代流派真多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yyyy123654: 流派从古至今都有

  • lauping

  • 地坛好玩

  • 勇者无敌_sh

    上面是我独处时的想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你也帮助思考一下如何完善? 好吗?

  • 勇者无敌_sh

    好好活着的人不仅仅先要让自己做到好好活着,而是有可能(而不是必须让)活得不幸,不够自在的人都摆脱不幸。 这不是一个:尽力不尽力的问题。而是将自己的有幸来转换他人不可能为可能的问题。 为他人付出相当极限、超极限的努力后,将事情成败、特别是失败的事实,即使是死亡的也归罪于自己的不好,将不幸的事实扭曲在自己人格上,把自己逼到绝境是痛苦的原因。 好好活着的态度是,有机会、有可能让自己能好好活着是件很幸运、很幸福的事,对于我正好好活着我真的要感恩世界上曾经对我好的每一个人,也包括感思世界中那个无处不在的我自己。

  • 勇者无敌_sh

    找乐子不是让人感受虚幻,而是让人感受更真正的实在。 活着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要做,让本能触觉美好、舒适。 好好活着会有源源不断的爱和被爱,给亲人的是温暖的,给自己也是温暖的,亲人给自己也是温暖的。 所以,好好活着,多好,何不多体会那好好活着的感觉?

  • 勇者无敌_sh

    在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和深受挫折、挫败、不幸的人的情况是:此时人真的活着,感受上自己是“要死去了”、“我真失败、我将永远真失败”、“我是那么地不幸和悲惨、无望”。 这是个伪命,这本来是活着不应该接受的事实,若强迫自己接受,那么真实地活在自己那个不真实的“要死去的人”、各种“我将永远真失败”痛苦之中,对自己是很不公平和不幸的,即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还要苟求对自己不幸? 学习向活着好好的人→好好地活着,是活在不幸的人转变活的方式,是转变为幸运、幸福的新地活着的方式。摆脱不幸是好好活着的使命。

  • 勇者无敌_sh

    如何与老年人和深受挫折、挫败、不幸的人相处? 这不是个爱和不爱、陪伴和不陪伴的问题,或者是传统狭义上的孝和不孝的问题。 为什么活着的人不能和死去的人、要死的人一起死去,因为活着的人有他自己要好好活着的理由和感受,包括本来应该感受的、追求的美好。 而死去的人己经死去了,他们不属于活着的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