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

00:00
07:14
共读《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
③⑦

二、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之后,我开始尝试觉察自己的情绪,慢慢想通了很多问题,心态也平稳了许多。当我们越比较越焦虑时,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1.我可以向他人学什么

当我们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时,内心其实还有一个声音,是在比较自己和那个孩子的父母。

就像我当时,认为自己也为了孩子投入了很多,到底比别人差在哪了呢?这么想心里就会愤愤不平,就会越想越生气。

但后来,我慢慢想通了。当时,我确实是在“游戏力”上研究很深入,但在孩子学习这一方面我的研究与投入是不足的。我开始将成绩好的孩子妈妈作为自己的榜样与目标,虚心向她们请教、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

我会约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出来玩,事无巨细地请教她们,孩子在家是怎么阅读的,怎样进行时间管理的,等等。她们也都乐于帮助我,非常详细地向我传授她们是怎么做的。

找到方法后,我认真地在孩子身上实践,加上我本身具有专业的养育知识储备,又很善于举一反三,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的进步真的很大。之前我羡慕的别人家孩子的状态,心心很快就做到了!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孩子善用比较,自己也要做到,将“比较”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向好的榜样虚心学习。同时要相信孩子,相信时间的力量。

2.拉长时间维度,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这么焦虑

这是我们可以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拉长时间维度,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这么焦虑?

如果自家孩子现在与别人家孩子有差距,那么一个学期、一年、三年以后呢?就像上文所说的,可能家长通过虚心学习,掌握了好的培养方法,孩子很快就能达到自己曾经羡慕的别人家孩子的状态,自己也就不焦虑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站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看现在的问题,我们也会不那么焦虑。

就如科恩博士所说,“更快并不意味着更好。成长有时像一场竞赛,但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孩子更早学会阅读或写字并不会比同龄人更胜一筹。”

我们回想自己小时候,再看现在的自己与同龄人的生活状态,也会非常清晰这一点。

比如我自己,小学二年级时我还分不清左右,数学考试能考60多分;可高中时数学却可以考年级第一;高中时我不爱学习,非常逆反,20多岁时竟然每天挤时间看书、写文章。

所以,我们或孩子现在如何,并不代表未来就一定会怎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当下的问题,在当下理性地妥善处理就好,不要想太多,也无须操心未来还没发生的事儿。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

3.我有没有全面看待孩子

当你越比较越焦虑时,再问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我有没有全面看待孩子?
你羡慕别人家孩子活泼大方,是否忽视了自家孩子做事情稳重谨慎?
你羡慕别人家孩子英语发音准确,是否忽视了自家孩子运动天赋很强?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了别人好的一面,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缺乏综合、全面的视角。

每个孩子都有其长处和不足,我们多肯定自家孩子的优势,可以让孩子在“比较”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真正明白人人不同且平等。

4.怎样放松地实现对孩子的高期待

不得不承认,每一位父母都对孩子有期待。有期待本身不是错,只要它基于孩子客观的状态,不是想当然的高期待。

“游戏力”倡导父母对孩子要保持放松的高期待。换句话说,我们有我们的要求和期待,但我们要意识到,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径各有不同。就像我们现在想从北京去上海,从北京到上海有很多方式方法,我们可以自驾、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坐高铁。选择出行方式时,我们要权衡哪一种耗时最少、最舒适、时间正好合适。

养育孩子的过程一样,当我们明确了目标与期待,选择达成方式时,也可以问问自己:我可以保持放松吗?我可以多使用充满爱的联结方式吗?我能尊重孩子的节奏,以合作的方式助力孩子达成目标吗?我能以让孩子有收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吗?当我们有更多这样的自我发问,我们就能跨越情绪,选择理性、科学的养育方式。

内容小结

1.如果我们能客观地将孩子与他人做比较,对孩子有信心,并引导孩子将他人当作目标与榜样,那么“比较”会激发孩子的行动力;反之,如果我们用“比较”打击孩子,“比较”则会让孩子自卑,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

2.当我们越比较越焦虑时,以下四个问题能帮助我们放松地实现对孩子的高期待。
我可以向他人学什么?
拉长时间维度,这个问题值得我这么焦虑吗?
我有没有全面看待孩子?
怎样放松地实现对孩子的高期待?

实践出真知

觉察:“比较”给你的人生带来过怎样的影响?现在你怎么看待它?

行动:回想一件你为孩子感到焦虑的事情,问一问自己上述4个问题,你有什么新思路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