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上新提质”?
“类似于实体经济需要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化或者数字化,也需要新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田林教授表示,当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足够大,就要从扩大规模阶段进入提质阶段。“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反哺实体经济,帮助实体经济提高运营效率。”
田林
实体经济会产生大量数据,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是简单地搭建数字网络,而是运用新的数字技术将实体经济数据加以利用。
“这其中最大的机遇便是人工智能。”田林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未来在许多领域都有望开展广泛应用。“可以说,人工智能就是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推器。”
大平台引领中小微企业
“人工智能+”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开花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
“市场分为需求侧和供给侧,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市场体系,则可以分为面向需求侧的消费互联网和面向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田林表示,过去,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当前,消费互联网已经足够成熟,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可以利用AI技术,从海量分子里找到最实用的药物,实现更高效的新药开发。 在“人工智能+交通”场景中,可以探索由AI进行交通指挥,找到更合理的交通灯配置方案,从而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
“运用数字技术连接、改造、重塑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将生产与流通环节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
田林强调,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践中,数字化平台是数字经济呈现的主要组织范式,而实体经济是由产业链、供应链中广大的中小型实体企业构成。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由低端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广大中小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转型路上的巨大挑战。
“就好比,大型企业要生产手机,供应链上无数中小企业则负责生产不同类型的零部件。” 田林以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制造端为例谈到,由机器人管理、控制工厂的生产流程,实现制造端的数字化转型。但目前具备这样实力的一般是大型企业,而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大型数字化平台的背后是大量的中小型制造工厂,它们就像一群‘蚂蚁’,跟在平台身后发展。”田林指出,当前,大型数字化平台的发展已经到一个阶段,迫切需要平台企业引领,去带动广大中小型实体企业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生态体系,“大平台吸引消费流量带来订单,小企业在供应链上提升技术、扩大生产,以更好的产品供给平台,继续吸引更大的消费流量,从而形成正向双循环,这就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范本。”
“很多产业链集群都有龙头企业,它们也是产业经济中的关键节点企业。这些企业如果能够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赋能,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同样能够对企业自身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是一种双赢之举。”
同时,田林也指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政策推动,例如报告中提到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也可以由此促进平台创新、增加就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展数字基础设施
为数字经济时代“修桥铺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老少皆知、耳熟能详。在田林看来,某种意义上,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修桥铺路”。
“就像修路不是一日之功,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可能‘现修现用’,因此就像报告中所指出的,需要适度进行超前建设。”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工作。“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资产,是数字经济的基本要素。如果我们将数字经济比作一个人,那么数据就是空气、食物和水。”田林指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处于闲置和浪费中,因为缺乏标准化的保存标准,也就很难加以利用。
“只有对数据进行合理筛选、清洗、保存,然后才能开放和流通,进而实现数据的优化配置和再生。”他表示,“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将标准化数据资产进行交易,去创造更多价值。”
“数据+算力+算法,就像食材+火力+厨师,只有完美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才能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田林还强调,与此同时,算力水平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集中化的算力就能拥有越强大的算力功能,“因此,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算力体系在未来也至关重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