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自然》上线了一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论文,声光刺激的频率设定为40赫兹。这种新疗法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在2023年公布的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对患者大脑造成的伤害。
脑波是指人脑内的神经细胞活动时所产生的电气性摆动,因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故称之为脑波。也可以说是由脑细胞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脑细胞活动节奏。人类每一秒,不论做什么,大脑都会不时产生像电流脉冲一样的脑波。脑波依频率分五大类:德尔塔波6(无意识)、西塔波0(潜意识)、阿尔法波a(桥梁意识)以及贝塔波B(显意识)和伽马波y(专注于某件事)。这些意识组合,形成一个人内外在行为、情绪及学习上的表现。伽马波的频率范围在30到44Hz之间,并且是唯一在大脑每个区域都存在的频率组。 当大脑需要同时处理来自不同区域的信息时,40Hz的伽马波活动统一了同时处理问题所需的区域。 良好的记忆力与高效的40Hz伽马波活动相关。
阿尔茨海默症,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情绪不稳定、自理和行为异常等,最终导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并发症死亡。目前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清楚,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Tau纤维缠结。多发于在65岁以上的年龄有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65岁以上,随着人物寿命的延长,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全球和中国都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由于大脑内部的传导机理复杂,包括电信号传播、光信号传播、化学物质传播以及波传播等,发病原理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都尚不明确,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研发一直屡遭失败。
罗勒小酒馆 回复 @罗勒小酒馆: 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物理治疗,意在通过研究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活动来开发相关设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其中,神经元活动发出的波信号,被大量学者用EEG记录,并分析。并根据分析,脑波模式按频率可分为5种:α波、β波、θ波、δ波、γ波。脑电活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的行为、思想或情感,脑电波可以说是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