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世事难料,人生几度秋凉,无常人生,值得更多温暖。叶檀老师决心做一件身体允许且力所能及的温暖之事——定期回复读者来信。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倾诉的话,都可以发送到我们的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或者在公众号长留言,更多归属可在公众号菜单栏寻找。温暖一个是一个,一起好好的活着。
文/顾左右 半间白云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19.1平方公里,相当于浦东新区面积的二分之一。
但新加坡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不仅仅因为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更因为新加坡成为二战之后迅速崛起、具有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弹丸大国”。
1949年,新加坡GDP只有30亿新元;到了1997年,上升到460亿新元;2023年,GDP6733亿新元,74年的时间上升了224倍。
1997年,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八,2023年排名世界第一。
李光耀开始打造金融体系,目前成果丰硕。2023年,新加坡的人均金融资产净值约22万新元,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瑞士和丹麦。
所有这些数据印证了一件事,从二战之后至今,新加坡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国际航运、金融、造船、服务业等中心,在地缘政治的疾风暴雨中,他们折冲樽俎,在暴风眼中安然无恙的活了下来。
国际人才纷纷落户新加坡,就以国人最熟悉的一些人才而论,根据一些传说:
沈南鹏已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张磊已拿到新加坡公民身份搬去新加坡、张瑛早已在新加坡落脚、博裕资本童小檬、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都移居新加坡。
在新加坡落脚的高级人才远远不止于此,这里,拥有第二座望北楼,有全球汇聚的精英。
2022年秋天,一对年轻的互联网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正在某个一线城市郊区宽大的宅子里收拾行装,他们卖了房子,准备前往新加坡,因为,那里有不受管制的电子产业。
根据去年11月7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新加坡超具人才竞争力的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排名在美国之前。
如今,拥有西方教育、开放视野、华人印人马来人血统的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的心脏。
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是新加坡?他们何以成为人才的汇聚地?
国家独立 他却痛哭流涕
2024年2月9日起,新加坡与中国的免签协定生效,成了国内中产的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携程数据显示,截止2月8日中国春节假期期间,预定到新加坡的游客订单量同比上涨960%。
大量中产们到达新加坡,会发现物价不低、住宿出行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一系列罚款令人无所适从,感受到一波波文化震荡。
新加坡,既令人向往,又令人生畏。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自传中,曾用一句话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一组团结而有决心的领袖,获得讲求实际而刻苦的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李光耀没有照搬任何教科书,而是秉持了人类文明准则至上的实用主义精神,兼容并蓄儒家传统与英国法制。哪个国家的什么行业做得好,他就学习,一切以能够落地生根开花作为行为标准,至于什么形象,他并不在乎。
新加坡曾经的殖民者是英国,他带领人民行动党赶走了殖民者,但他自己接受了英国完整的高等教育,获得法学博士,在英国有很多朋友,对于海洋法系驾轻就熟,相当推崇。
李光耀认为,能够嫁接到英国制度上,对新加坡来说挺幸运的。
李光耀尤其强调,相比法国和比利时,英国人颇有绅士风度,如果当初的情况类似于刚果和几内亚,自己不确定有没有能力将国家变成如今面貌。
因此,新加坡的法律、教育和外交,与英国血脉相连,在新加坡独立、脱离马来西亚的过程中,英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而言,李光耀注重的是能否让新加坡人文明而富裕,其他的一切,他并不关心。
他认为,美国和英国把自己的那一套制度推行到东南亚是愚蠢的,他本人决不接受。新加坡的鞭刑、媒体一度饱受西方诟病,但李光耀不打算改。
1964年,他让惟一一所接受华文教育的高等学校南洋大学改成了英语教学,在自传中,他给出的理由是,华文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受到限制,他必须为国家和学生的前途着想。
这是当时新加坡官员团队的共同准则。
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主要接受的是英文教育,为了消泯种族鸿沟,他让三个孩子先进入华文小学,留学时主要是美国大学。
因此,李显龙他们会华文、马来文、英文等。为了预备苏联可能崛起,他甚至鼓励自己的长子学习俄语。
不仅自己的孩子,他鼓励更多的新加坡学生去美国而不是英国留学。
原因很简单,当时是美国势力主导的世界,如果新加坡的年轻人才接受了一套古板而不思进取的思想,就无法与国际一流的技术发展衔接。
李光耀是个强势人物,但他没有因为长期执政成为昏庸之人,而是把新加坡带上了富裕开放之路。
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太小了,永远强敌环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可能成为老大帝国的永恒君主。
压力是保持清醒的良药。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大会上痛哭流涕,这不是在庆祝胜利,《经济腾飞路》这本回忆录中清楚地写着,他的心情是:
我带着惶惑不安的心情启程,走上一条没有路标和茫无目的的道路。
那时,英国可能撤军,让新加坡感受到不安全,与马来亚联合成马来西亚之后,又陷于激烈的种族对抗,争吵之后脱钩,四顾茫然。
面积小、人口少、缺乏资源、气候炎热、人才与资本不足,能达到如今的高度,新加坡堪称世界奇迹。
新加坡成功的第二个秘诀,是形成了一套呵护诚信的制度,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公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23年说: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是信用,要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必须兑现承诺,并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守护这份信用。
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身之本。
融入全球 变身投资天堂
独立初期的新加坡一穷二白,地理位置比较独特。李光耀形容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心脏,但这颗心脏没有躯体。
只剩心脏,是无法跳动的,得别人愿意把他当心脏才行,得有腹地的国家愿意把把当作服务基地才行。
这很难,马来亚一度想绕开新加坡的港口。
李光耀上台后,面对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工业结构单一、国内市场饱和、失业率一度高达14%。
1968年英国决定撤军,英国的海、空军基地军费开支一度占据新加坡GDP的20%,带来超过四万人的就业,李光耀请求没有拴住英国决绝的步伐。
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成为新加坡经济的唯一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耀政府聘请了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魏森梅斯博士担任经济顾问,这位顾问不收钱,成为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大功臣。
在魏森梅斯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没有采取当时第三世界流行的保护性关税壁垒、实行进口限额的做法,而是全面放开。
因为,新加坡当时是一个过境港和修船基地,没有外来贸易就没有一切。
新加坡对国内效率低下的本土工业企业不提供保护措施,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邀请大型跨国公司把资本、技术和技能引入新加坡,对外国资本比例和利润汇出不做任何限制。
想像一下,200万人口不到的一个小岛,出动公务员们在全球各地招商,为了一个小项目甚至出动总理,是不是很熟悉的招商引资配方?
当新加坡说动了越来越多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企业落地之后,新加坡终于嵌入,成为二战后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由于新加坡信用卓著,因而借势崛起,成为全球公认的投资天堂与世界工厂。
1968年,新加坡政府决定成立裕廊工业区管理局,国会通过法规,让管理局同时负责全国其他工业区。
管理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然后对园区企业价钱管理、灵活多样地给予协调合作,为厂商提供优惠用地,自己要建造标准厂房,出售或出租给外商投资企业,还要向厂商提供设备,建立资讯网络。
1970年,裕廊工业园区有3万多工人从事生产,另有100多家新进驻的工厂正在建设,李光耀终于找到了解决公民生计的方法。
原先的劳动力过剩、高失业率一举转变为劳动力短缺,成了幸福的烦恼。
如果不了解裕廊工业园区,我们可以看看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截止2024年,成立30周年,我们到苏州参观时,当地人感叹,至今在制度上、基础设施上依然领先,经验值得传承。
学习先进经验就得扎实的学,新加坡几乎是在华人文化圈中最值得借鉴的发展样本。
到1970年代末,新加坡只花了20年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也是苏伊士运河以东、日本以西最大的修造船基地,国际重要电子电器生产基地,世界金融中心。
经历了原始积累,进入经济转型期,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经济重组战略。
具体来说,就是逐步进行产业升级,从过往的低利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为高利润、高技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政府具体列出11个产品项目作为重点领域,主要包括:
自动化器材元件、机械设备、医疗器材、化学药品、电脑软硬件、光学仪器、电子设备、水电控制产品。
新加坡国会修改了《所得税法案》,规定用于科研、开发项目的支出可获得双重减税;用新技术更新设备的工厂可提前折旧。
为了给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政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附近特设科学技术工业园,成立国家电脑委员会,负责引进外国专家,培训科技人才和技术开发。
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电子工业需求大幅下滑,新加坡又一次开启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和发展生命科学、环保产业。
新加坡走的是一条典型的服务经济体系道路。
政府制订游戏规则服务企业,新加坡服务全球,支柱是儒家传统与海洋法,法治成为基石。
新加坡人很幸运 他们的权威成功了
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政府,定位非常清晰。
找到先进经验,学习他们,建立高效的社会,让多数国人感到幸福。
李光耀坚持把英语作为行政用语,并且在各大学校中推广英语+母语的教学,比如华人学校是英语+华语,马来学校是英语+马来语。
语言政策一度遭到海量反对声,然而李光耀不为所动,他清楚,这样的政策既能够消除种族鸿沟,又能够带来英语红利。
解决了语言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更让人头疼的政府治理模式,如何建立稳定、高效、廉洁的政府,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为政府服务,是核心问题。
1952年,新加坡在英国殖民期间,就成立了反贪污调查局。
1959年,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将廉洁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为了生存,必须廉政;为了发展,必须反贪”,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在实行廉政的同时,新加坡政府给与公务员更高的薪资,并且与市场挂钩,有三大显著特点:
一、与市场挂钩
二、政务官高于事物官
三、具有奉献精神
新加坡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根据市场和社会的薪酬水平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政府的财政能力或其他主观标准来制定的。
2019年,新加坡总理的年薪是230万新元,约合170万美元,而新加坡收入最高的1000名人士的年薪中位数是500万新元,约合370万美元。
新加坡的政务官,大多数都是从事务官中选拔出来的,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的,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他们在事务官的岗位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薪酬和地位,当他们成为政务官后,他们的薪酬并不会随之成倍增长,而是会有一定的折扣。
李光耀有一种独特的人才观:认为优秀的人才是30-50岁之间的人。
这么说的原因主要是个大学毕业生无法承担起建设国家经济的重任,还需要融入社会,了解国计民生,才能形成自身真正的竞争力。
《外交政策》杂志曾经高度评价李光耀的政治生涯:
新加坡向世人证明了,即使没有西方式的民主,国家也同样可以有担当,政府永远都存在,对公民有求必应。
有学者评论说,李光耀的治国理念,主要受到应该哲学家密尔的观点影响,比如非常认同一点:
谋求最大多数人最大福利的整体主义。
李光耀坚持认为个人效用服务于集体需要,个人自由只具有有限的工具性价值,不应成为社会的终极目标。
这也解释了早期的铁腕与强权统治的必要性,实际上他可能比绝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关心每一个具体新加坡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
据说,有一次外媒采访李光耀时,问了他一个问题:
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额外提到了一点:空调。
众所周知,新加坡作为热带国家,气温常年在23°到34°之间,李光耀非常怕热,要求工作环境永远保持在19°到22°之间。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他看到的调查显示,22°是人体保持头脑清醒的最佳温度,能够提升公务员办事效率。
这种务实精神深深刻在了新加坡人的基因里,值得学习。
PS: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写了一篇小短文,想成为这样的女性
在三八节,我想成为这样的女性。
首先,忘掉性别,摆脱桎梏,女性是人,理应追求人类所能到达的极致境界,从喜马拉雅之巅到外太空。
其次,享受性别。现代生物技术让女性不再是单纯的胎儿孕育地,身为女性,可以享受到特殊的快乐,安心享受天然乐趣,无论是美味佳肴,还是深海潜水。
第三,自己定义什么是好女人,拒绝含糊不清的好女人定义。既然不为恶是人类最大的道德公约数,不为恶理应成为好男人和好女人共同的行为准则。
人类的一切享受一切快乐,一切追求一切理想,都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请不要划分性别边界,当我们把理智和善良的人当作朋友,将会发现,幸福无边无际,天地无比广阔。
祝大家节日快乐!
李光耀好像是去儒家的吧
咪雅529 回复 @1899785fhjg: 新加坡的第一批华人都来自福建和广东,本来这两个省就是以海洋文明为主,比较爱冒险,而诞生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儒家却要求稳定,所以新加坡肯定会去儒家的!
关注民生,务实。思想,制度不固化,
务实和格局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祝老师身体健康!
新加坡就是聪明的小国,极度务实主义。面子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