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儒家化的庄子学02-中华传统文化道教史25

秦汉儒家化的庄子学02-中华传统文化道教史25

00:00
05:01

反性复初的方法在以恬养知,以知养恬。以恬养知是知止于所不知,能明本体,不致于蒙昧,此知是直观的,是从恬静得来的。以知养恬是后起的知,从学习而来,于自然生活都无所用,故当以其所知养其所不知,使仍归于无知。这思想是《大宗师》“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发展。若能以知与恬交相养,则有知归于无知,无知则无不知,本体湛然,自然的性情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说,“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 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 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隧人、伏京始为天下,是故 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 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深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 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 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故存身之道在于正己,正己则得志,得志则 无忧,无忧则无为自然,而反复泰初的性情。无忧便是天乐,便是能与天地合德的 人。天地之德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圣人休休然不役心于取舍之间,一切都以平易处之,这样就恬然无所知,淡然不与物交付,故《刻意》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 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今引《天道》里解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意义于下。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失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