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跪地抢救晕倒老人,4天后发现家属在全城拉横幅找她,太感人

女孩跪地抢救晕倒老人,4天后发现家属在全城拉横幅找她,太感人

00:00
12:14

如果遇到路边有老人晕倒了,你会怎么做?

西安“最美女孩”吴一帆给出了答案,她会选择冲上去对老人进行抢救。

虽然到了最后,女孩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老人的性命,但家属却对其感激不尽。他们甚至在西安的街头上拉起寻人横幅,要亲自找到对方向她道谢。

家属为何执意要见到这个救人女孩?女孩又为何愿意在老人倒地之时第一个冲上去给予救援呢?背后的故事很感人。

拉横幅的家属

在老人离世的第二天,家属们带着沉痛的心情来到事发地点。他们手捧鲜花,眼眶红润,显然还未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完全走出来。

他们细心地选择了一块平坦的地面,用绳索和支架拉起了一条横幅。

横幅上的大字“寻找最美西安女孩”鲜艳夺目,寄托着他们对那位善良女孩深深的感激与敬意。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旁人的注意,好让自己找到那个救人的女孩。

老人家属们围站在横幅旁,有的默默垂泪,有的紧紧盯着过往的人群,希望能尽快找到那位女孩。

他们时不时探头张望,时不时注目远望,街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那个救人的女孩,所以每当有人靠近,他们都急切地上前询问,希望能找到那个令他们心怀感激的恩人。

此时,吴一帆也在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了事发地点。

为什么说她和同事一起过来呢?因为有人在拉横幅找她的这件事也是同事告诉吴一帆的。

她穿着简单的衣服,眼中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当她看到那条横幅和焦急等待的家属们时,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吴一帆低着头走近家属们,她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吴一帆心中对他们满是愧疚,愧疚自己没有挽救老人的生命,但是老人的家属们并没有责怪女孩的意思。

家属们看到吴一帆的到来,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语。他们纷纷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感激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其中一位年长的家属颤抖着声音说:“谢谢你,孩子,是你给了我们最后的温暖和希望。”

显然,若不是有吴一帆挺身而出,恐怕老人不是在医院体面的临终,而是倒在大街上,在无人问津之下去世了。

吴一帆被家属们的热情所感动,她的眼眶也湿润了。她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说:“不用谢,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递给那位年长的家属,试图为他擦去眼角的泪水。

在场的其他人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他们默默地站在一旁,见证着这份跨越生死界限的感激与温暖。

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家属们感激的泪水和吴一帆轻柔的安慰声。

吴一帆的善良和无私给予了家属们巨大的安慰。她的举动不仅是对老人的尊重,更是对整个家庭的关怀与帮助。

吴一帆看见家属对她的救人行为感激不尽,想必也不会后悔当初的救人行动。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前一天。

救人的天使

2017年4月,西安闹市街口,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吴一帆正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医院实习。

突然,一声惊叹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吴一帆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周围的人群纷纷围了上去,面露紧张与不安。

老人的脸色青紫,双眼紧闭,似乎已经失去了意识。人们窃窃私语,有的人拿出手机拨打了120,有的人则焦急地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

吴一帆立刻停下车,挤进人群。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实习生,她蹲下身子,迅速评估老人的状况。

老人的脉搏微弱,意识模糊,情况十分危急。

吴一帆没有时间犹豫了,她果断地跪在地上,双手交叠,开始为老人进行胸外按压。

每一次按压都准确无误,每分钟高达一百次。周围的人群紧张地看着她,有的人紧握住拳头,为老人祈祷;有的人则默默地为她加油鼓劲。

不到两分钟,老人突然咳嗽起来,显然是气道中有异物梗阻。吴一帆当机立断,进行人工呼吸,然后用手小心翼翼地抠出老人嘴中的食物残渣。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人群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吴一帆的每一个动作。

在众人的协助下,老人的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但仍旧没有睁开眼睛。人们以为老人即将脱离生命危险了,松了一口气,纷纷为吴一帆的勇敢和专业点赞。

吴一帆没有停歇,继续观察老人的状况,直到救护车赶到现场。

不过老人被送往医院后,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不幸离世。

当老人家属接通通知到达医院后,已经是中午时刻。

他们不敢相信医院的通知,进入医院后每一个人的步履变得沉重,他们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和不安。

看见老人的遗体后,家属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悲痛和不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一位中年妇女捂住嘴巴,泣不成声,她的肩膀颤抖着,另一位男子则紧紧咬着下唇,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他们围着病床,轻轻地抚摸着老人的手,那已经冰冷的手,家属们仿佛在试图找回那份熟悉的温暖。

他们不愿意相信,眼前这具安静的遗体,就是曾经充满活力和爱意的亲人。

但事情已经发生,他们无奈接受了。而得知老人生前被一个女孩抢救后,家属们决定要找到那个女孩,当面感谢她。

为了找到抢救老人的女孩,他们才选择在事发地拉起横幅,若不是那个女孩,恐怕老人在临终前都得不到妥善的救治与安排。

救人与不救人的选择

社会上也曾出现了很多类似于老人倒地和吴一帆救人的事情,有些人像吴一帆一样得到了家属的赞扬;但有些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反而被家属倒打一耙,指责他推到了老人。

即便是有现场的群众录像说明,还是监控视频说明,那些好心帮人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被讹而“引火烧身”。

最后闹到了警察局,警方也会选择调解,若是家属实在像闹事,警方也会让帮人者赔点钱,息事宁人。

显然这样做只会寒了救人者的心。如果越来越多的讹人事件发生,即所谓的“碰瓷”现象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人们的信任感逐渐降低,对他人诚实与善良的疑虑也与日俱增,尤其对待老年人的信任度明显下滑。

这种不信任的风气在无形中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愈发显得小心翼翼、戒备心重,甚至变得冷漠无情。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一些老年人利用自己的弱势地位进行欺诈行为时,这无疑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严重冲击。

此类行为逐渐侵蚀着社会的道德观念,让欺诈和讹诈行为变得似乎变得“合理”和“可接受”,从而加剧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同时如果老人选择利用自己的弱势地位进行欺诈,这将会破坏社会的道德底线。这种行为将引导人们认为欺诈、讹诈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进而削弱社会的道德观念。

当越来越多的此类事件发生后,人们只会越来越冷漠,导致当老人倒地后,很可能周围的人害怕被讹而不愿意上前帮助倒地老人。

这可能导致真正需要救助的老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援,严重威胁到老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部分人选择不救人就是最好的自保选择,虽然承受了一些道德上的谴责,但最起码自己避免了“引火烧身”的后果。

不过,当人们都开始怀有一颗救人之心和感恩之心时,以上的情况将会得到好转。就像是老人家属和吴一帆一样。

一个愿意救人,一个懂得感恩。当人们常怀感恩之心的时候,社会或许会有大变化。

因为感恩之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的催化剂。当人们受到他人的帮助时,内心涌动的感激之情不仅是对施助者的深深谢意,更是对整个社会善意和爱的回响。

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无形中将人们的心灵紧密相连,铸就了一个团结紧密的社群。

同时感恩培育了人们内在的互助精神。当人们深刻认识到他人帮助的价值时,他们便会自发地投身于帮助他人的行列中,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当人们意识到他人的帮助是一种无私的善行时,他们便会更加珍视并践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这种道德风尚的普及,无疑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这时候救人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人们都会像吴一帆一样,挺身而出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讹人与不道德的情况也将消散去。

结语

可以说,吴一帆的救人举动和家属的感恩之心,成为了社会的道德榜样。他们的双向奔赴,让人们看见了做好事,本就应该有回报,有赞扬。

而不是从前的做好事被人讹。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吴一帆这样的好心人,以及老人家属这样的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们的双向奔赴是社会最美的风景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