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志民调福州军区,韩先楚直言不讳:你当军区政委我有意见

1972年李志民调福州军区,韩先楚直言不讳:你当军区政委我有意见

00:00
13:31

1972年10月,阔别政坛多年的开国上将李志民听到中央要启用一批老干部的时候,十分激动。他立即向周总理写信表达了自己宝刀未老,还想再建设祖国的愿望。

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李志民调到福建军区,担任军区政委一职。然而就在任命下达的时候,福建军区司令韩先楚却对此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要知道,福建军区已经接收了3位老干部了,再多一个怎么就不行了呢?还是周总理连劝三次韩先楚才同意了调任李志民的要求。

为何韩先楚会对李志民就任福建军区有这么大的意见呢?难道两人还有什么恩怨不成?

军队中的“文化人”

李志民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9岁才上学开蒙。所幸李志民天资聪颖,成功在14岁时考入小学。

可好景不长,不久后李志民的家中遭遇变故,18岁那年他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只好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因为教书,他的口才锻炼得格外的好,常常帮助父老乡亲反抗村霸等等。

这些经历看似与他以后的革命经历没有关系,但其实为他今后成为开国上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4月,因为李志民带领农民运动十分出色,他成功加入了共产党,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红军来到了浏阳,李志民按耐不住激动的内心,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当时的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几天学,李志民这么大一个文化人摆在队伍里,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

红三军的参谋长邓萍正发愁找不到能做思政工作的人,一听说来了个当过小学教师的“高材生”,立马把他要了过来,专门给部队战士们做思想教育工作。

事实证明邓萍没有看走眼,李志民的确是个思政工作的好苗子,一眼就能看出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了部队内的动员工作。

后来邓萍升任为红五军的军长,作为他的“得力助手”,李志民自然也跟着升职,成为了红五军的秘书长。

接下来他继续在部队中大放异彩,每当战士们有什么思想或生活中的苦恼,都会去找李志民谈心,李志民也总会给他们可行的建议。因此,李志民在军中的评价非常高。

此后,李志民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役,为前几次战役的成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34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他也跟着大部队爬雪山过草地。

长征结束后,李志民被升任为政委,多年以后又成了开国上将。他也是上将中唯一一个军队出身,却没有带兵打过仗的将领。

有的人可能会说,他不会带兵打仗怎么当上的将军呢?当然是凭借李志民的“三寸不烂之舌”。

凭借李志民利索的嘴皮子,他甚至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只打“嘴炮”就让敌人退兵。令人震撼的是,这种事情竟然还发生过不止一次。

奇特的阻击策略

1936年5月,李志民被调到红81师担任政治部主任。不久后,红81军接到了前往宁夏地区的命令,当地的李旺堡由国民党将领马鸿宾驻守。

马鸿宾可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与青海马步芳还有甘肃马鸿逵并称为“西北三马”。他是“三马”中资历最老的,也是三个人中第一个在西北发展武装力量的。

在经过81师各干部的商议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打,但是不能强攻。而李志民则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提议:“干脆我们把他们说服,化敌为友,一同抗日不就好了。”

此话让其它干部都吓了一跳,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上级决定让李志民先试试他的方法,说不成再打也是一样。

接着,李志民就带着几个团的政治贺宣传委员,印发了一大批抗日救国的传单,再装到孔明灯里,将传单洒落到李旺堡城内的所有地方。

接着又叫来几个宣传队的同志,向马鸿宾的队伍喊话:“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红小鬼”们也用稚嫩的声音长期抗日救国的歌曲。

经过数日的“歌声”攻势,这事还真让李志民办成了,马鸿宾下令撤离李旺堡。离开时,红军队伍和“马家军”互相拥抱敬礼,仿佛兄弟一般。

其实李志民的“说服”提议是经过他的深思熟虑的。“西北三马”中,唯有马鸿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还因此有了个“马憨”的外号。

此外,马鸿宾还下令部队不能扰民,不能拿百姓的东西,这与红军的理念不谋而合。更何况马鸿宾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多有不满。

因此,能够说服马鸿宾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同年12月,李志民又在当地遭到了东北军王以哲部队的进攻。为了阻击他们想要进攻陕甘宁的举动,李志民下令各宣传委员抄写抗日标语,还齐唱抗日歌曲。

东北军的家乡本来就被日本人占领了,他们的心中自然充满了对日军的愤恨,更别说他们的“少帅”张学良也与共产党有些私交。

12月6日,东北军靠近了李旺堡,并且率先向我方战士开枪。但打了一会儿后,两军都发现对方没有一点伤亡,心中顿时了然。

当晚,东北军在李旺堡附近驻扎,李志民让红军战士们齐唱《松花江上》等东北抗日歌曲,东北军虽然没有跟着一起唱,但已经有不少人抹起了眼泪。

两军继续假装战斗,晚上,李志民还邀请东北军的将领来红军驻地做客。东北军一共来了20多个军官,大家像邻居一样唠着家常。

看时机差不多了,李志民率先开口,对他们说:“东北被日本人占了,红军想帮你们打日本,你们怎么还打红军呢?”

其中一位东北军将领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又何尝不想打回老家,把日本人都赶出去呢。可是老蒋不让我们打日军,逼着我们打红军啊。”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东北军与红军夜夜开联谊,白天就对对方放空炮。直到12月13日,东北军全部撤离出了李旺堡。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战斗”,双方战士竟然没有一个人伤亡,李志民也感慨地说道:“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阻击战啊!”

此后的十几年,李志民带领各个军队的政委,牢牢守住了思想阵地,为战斗的胜利献出力量

再次站上工作岗位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朝鲜半岛,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事业。

1951年12月,李志民也进入了朝鲜半岛。为了表示中国向往和平的愿望,他特意在圣诞节的时候给美军俘虏发放圣诞贺卡,还送出了不少圣诞树。

美军俘虏纷纷被勾起了思乡之情,有的甚至对杜鲁门破口大骂,助长了美军的厌战情绪,推动了朝鲜停战协议的签署。

新中国成立后,李志民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针对他在战场上作出的贡献,上将的军衔他当之无愧。

此后因为一些风波,李志民到江西农场劳动了3年,1972年才重回到工作岗位上,谁知竟然遭到了另一位开国上将韩先楚的阻拦。

韩先楚向周总理说道:“李志民以前都是搞政治工作的,回来后又管的是学校,他没管过军区啊!而且他也7年没回部队了,我觉得此事不妥。”

周总理敏锐地发觉韩先楚并不排斥李志民,只不过是怕他干不好工作,于是就拍胸口表示:“李志民绝对干得好,我敢打包票。”韩先楚这才同意李志民来到福建军区。

李志民来到福建军区后,果然干得不错,韩先楚便找他道歉:“老李啊,我之前对你当福建军区政委有些意见,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李志民也是个心胸豁达之人,摆摆手表示没关系,笑着对韩先楚说:“不用道歉,我都理解。我是你的话我也不放心。”

听到李志民的话语,韩先楚也放下了心来,两位将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此后李志民为了做好工作,不断深入基层,了解当地情况,福建军区在他的领导下焕然一新。

1977年,71岁高龄的李志民再次被予以重任,这次担任的是中央军委委员。晚年的李志民眼也看不清了,但他仍然坚持熬夜看材料,因为操劳过度,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病中的他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不少红色书籍,为后人了解红军时期的政治工作留下了许多实例。

1987年,李志民因为肺癌病逝于北京,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时:“不要为我伤心,影响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还得了!”

他去世后,中央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纪念这位老将军不平凡的一生。

结语

《三国志》离有这样一句话:“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李志民上将可谓是把这句话践行了一辈子,而他也多次粉碎敌人的心理防线,不费一兵一卒就赢得了战斗。

他深知,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精神和意志的较量。因此,他始终将政治工作贯穿于军事行动之中,让官兵们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和坚定信念。

这种打法,不仅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战场上的辉煌战绩,李志民上将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以他为榜样,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孙炜. 上将李志民与他的政治仗[N]. 学习时报, 2021-12-13 . DOI:10.38216/n.cnki.nxxsb.2021.002354.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