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工作报告解读① | 惩治网暴“按键伤人”,委员建议对隐蔽性网暴及时启动公诉

最高检工作报告解读① | 惩治网暴“按键伤人”,委员建议对隐蔽性网暴及时启动公诉

00:00
11:09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红星新闻注意到,这次报告中“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的相关内容引发关注和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新乐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莉娜表示,2023年9月,最高检与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印发,正是司法机关通过法律来传递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共识。同时检察机关也将积极促进网络暴力综合治理,继续结合司法办案,将“惩”“防”“治”结合起来,通过全面、一体履职,推动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行业治理、落实平台责任,协同推进社会共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不断聚焦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等问题,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加强网络暴力犯罪打击力度,健全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亮点:

从制度层面惩治网络暴力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本次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中,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则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检察机关共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32.3万人,同比上升36.2%。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制定指导意见,对在网上肆意造谣诽谤、谩骂侮辱、“人肉搜索”等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

资料图

此外,最高检还注重从制度层面惩治网络暴力,比如报告中提到,最高检制定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21条意见和会同其他部门制定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2023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共6方面21条,其中提到: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深挖背后的产业链利益链,严厉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行为涉嫌的相关犯罪,协同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加强典型案例发布曝光,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2023年9月,最高检与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此外,为规范办理网络犯罪案件,切实提高检察综合履职能力,最高检还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亮点:

督导影响重大的网络暴力案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最高检还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犯罪严把案件质量标准。督办指导了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东莞“老夫少妻”案等若干影响重大的网络暴力案件。

以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为例,该案社会影响巨大且情节十分恶劣。2020年7月初,吴女士去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郎某与朋友何某编造了“富婆出轨快递小哥”的剧情。随后,此事在网上发酵,不明真相的网友写下不堪入目的留言,吴女士的邻居、朋友、同事议论纷纷,再然后就是丢了工作、找新工作被拒、患上抑郁症……吴女士自视被“社会性死亡”。

此后,吴女士提起刑事自诉。检察机关认为,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被害人的人格权,而且经网络迅速传播,已经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由于本案被侵害对象系随意选取,具有不特定性,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严重破坏了广大公众安全感。对此类案件,由自诉人收集证据并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难度很大,只有通过公诉程序追诉才能及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依法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2021年2月26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将被告人郎某、何某涉嫌诽谤一案向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二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除此之外,最高检还不断以发布典型案例的方式,警示和预防网暴事件的发生,指导网络暴力犯罪案件的治理。2022年以来,最高检专门以“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为主题发布典型案例。

建议:

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框架体系专项立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新乐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莉娜对于今年最高检有关“惩治网络暴力”的内容感触颇深。陈莉娜表示,对于反对网络暴力的措施,在专业领域,建议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框架体系专项立法。同时,在协同领域,治理网暴,需公众、媒体平台、行业协会、政府、司法机关协作,共同发力建立反网暴防线,实现对网络暴力的综合治理。

同时陈莉娜认为,网络平台作为管理者,应当切实履行平台责任,积极作为,进一步消除网络平台信息账号管理和执法机关的断层。切实将“身份证+实名只能申请唯一号码”的要求落实,设置敏感词监控,涉及网暴取消网号,对应的身份证信息五年内不得申请。对冒用他人或机构恶意申请的网号,及时予以注消,并对个人和机构做出罚款等相应的惩治措施。平台还需要时刻关注舆情动态,并提醒潜在网暴受害者及时开启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一键防暴等功能,为他们真正建起隔绝网暴的“防火墙”。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新乐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莉娜

陈莉娜表示,面对网暴,预防的效果其实远大于惩治,网络暴力究其根源其实是部分人群扭曲内心的投射。比如:部分人将无处安放的各种负面情绪,在虚拟网络上恣意释放。所以,既要从行动上切实规范和依法惩治,又要从全民思想上做到终生成长,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情绪疏解能力。“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陈莉娜说,愿我们大家都心怀善意,给他人以微笑和拥抱,共同守护世界的美好。

建议:

针对隐蔽性网暴犯罪,及时启动公诉程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不断聚焦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等问题,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加强网络暴力犯罪打击力度,健全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

皮剑龙表示,围绕网络暴力治理问题,最高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编发各主题指导性和典型案例,明确司法标准,织密惩治法网。同时检察机关不断加强网络暴力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健全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工作体系,依法办理“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辣笔小球’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等社会关注案件,引导公众自觉规范网络空间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生态环境。总的来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能动履职过程中,逐步为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皮剑龙表示,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惩治网络暴力工作的相关举措。一方面,针对具有一定隐蔽性、受害方取证困难的网络暴力犯罪,检察机关要及时启动相关公诉程序,及时有效追诉犯罪,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检察机关要与其他机关部门协同完善网络监管,切实监督网络平台履行责任,进一步消除网络平台信息账号管理和执法机关的断层,全方位筑起反网暴“防护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