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市长洪湖鹏:提振文旅消费,政府要从主导者变引导者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市长洪湖鹏:提振文旅消费,政府要从主导者变引导者

00:00
17:10

“苏湖熟,天下足”,“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古谚、诗词里的浙江湖州,是富足之乡,也是有山有水有文明的宜居之地。过去一年,这座地处长三角经济腹地的城市GDP迈步新台阶,同时继2022年后再次被推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湖州经济发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百姓安居乐业背后,民生建设有何可圈可点之处?带着种种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

为去年经济成果打总结:

“攻坚克难,负重前行”

红星新闻: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去年湖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您觉得是什么?

洪湖鹏:我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踔厉奋发、克难前行的一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去年湖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我认为应该就是:在克难攻坚中力促稳进提质,在负重前行中加快转型升级,湖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红星新闻:为什么说是在“负重前行”,过去一年湖州经济发展遇到哪些难点?

洪湖鹏:从国际国内看,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

同时,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应该讲,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

从湖州自身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过去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凸显,各类两难多难问题在增加。

吉利汽车未来工厂浙江湖州长兴基地。图据ICphoto

红星新闻:尽管有困难,但湖州去年GDP迈上了4000亿台阶,全年增速达5.8%,这个成绩是如何实现的?

洪湖鹏: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实力、活力、品质、人文、美丽、幸福“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面实施“大招商大引才大建设大发展”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总结起来,我认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首先是高效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将省级工程与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市政府每季度专题研究、定期亮晒,狠抓推进落实。其次是扎实推进“六个新湖州”建设。“六个新湖州”建设是本届政府为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而作出的重大部署,两年多来,“四梁八柱”已经完整地搭建起来,打法运用越来越成熟,并且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真正实现了“一年一个样”,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我们精准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打出“强政策、优服务、拓市场”组合拳,高效承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实施“56条”配套政策,第一时间制定市民营经济“39条”,率先建立财政惠企资金“四个一”直达快享机制,落实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资金234.6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负213亿元。

为今年工作定方向:

掀起大招商、大引才新热潮

红星新闻:过去一年的发展路径,对今年湖州经济工作开展有哪些新启示?

洪湖鹏:对今年工作的经验启示来讲,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稳增长”,这是第一位的,必须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有适度的增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当然还有“促转型”。我们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把速度和质量并重起来考虑,坚持不懈把转型升级抓下去。此外是“惠民生”,一切发展都是为了百姓,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后是“防风险”,这是基本底线要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应该讲,这四句话分量都很重,都要牢牢抓在手上。

红星新闻:招商引资,吸纳人才是不少城市今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在这方面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洪湖鹏: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新的一年要在湖州掀起大招商、大引才的新热潮。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抓住沪苏湖高铁开通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强与沪苏杭等地的对接合作,谋划建设南太湖沪浙合作发展区,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同时,深化“1168”招商引资工程,落实“2456+节能减排”准入标准,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00个,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75%以上。推进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提质增效,开展德国等驻点招商,实到外资总量稳定在全省前4。

在人才吸纳上,我们要深化“1113”招才引智工程,高水平打造全国人才双创理想城市,建设一批高能级人才创业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350个以上,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项目八大新兴产业链集聚度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青创新城”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9万名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万名。

为文旅出圈支新招:

让更多人品尝湖州味道

红星新闻:“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您认为湖州提振文旅消费的关键点是什么?

洪湖鹏:概括起来,应该是三个关键点,需要市场、政府、游客三方面共同发力,共同引导。

第一个关键点,在于市场主导。后疫情时代,消费偏好逐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要加强旅游精准供给,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游客需求什么,我们满足什么;让游客能够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常常来。

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政府引导。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当前,旅游业已经向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政府应当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且不胡导、布局且不插局。

第三个关键点,在于游客前导。在大众旅游时代,既要让人民群众从旅游的旁观者、局外者,变成参与者、建设者,更要成为受益者、共享者,让提振文旅消费的红利惠及最广大的群体,不断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

红星新闻:去年湖州市委市政府发布的《湖州市贯彻落实省体系化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中明确:到2027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这是否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

洪湖鹏:这个目标对湖州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过去这几年,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工作,将文旅产业作为全市支柱性产业重点培育。我们也能看到,湖州在过去几年全力抢抓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文旅市场加快复苏的机遇,扎实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比如湖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五年居全省前3,2023年重大文旅项目投资额和投资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2、第3。安吉、德清、长兴三县全部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1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6亿元,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37.5%和47.1%。

2024年春节,浙江湖州南浔古镇风景区游人如织。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对于湖州而言,如何在新的一年开辟特色旅游项目推介湖州旅游资源?

洪湖鹏:首先从宏观上来说,第一步要抓文旅招商,新引进投资超亿元文旅项目70个以上。同时重点推进“双百计划”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3.6亿元。还要抓平台提级,确保创成西塞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努力成为全国唯一拥有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级市。

同时,还要在湖州做精乡村游,开展乡村旅游“五乡五创”行动,打造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10个。湖州的古镇文化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所以下一步我们也会持续做强古镇游。当然,比如现在流行的“Citywalk”,我们也会把握这个机遇,做大湖州休闲游。

此外还有现在流行的亲子游、文化游,都是我们要去把握的文旅资源重点。

红星新闻:让湖州文旅在新的一年“出圈”,湖州今年有哪些新颖的好点子?

洪湖鹏:为了进一步吸引市外游客、带动本地市民,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提升文旅消费,我们还会在拓展三大消费新空间上持续发力。

一是拓展数智消费空间。深化推进湖州市文旅企业“触网上云百千亿”行动,推出支付宝湖州文旅官方生活号,推广南浔古镇智慧景区建设模式,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标志性数智场景。

二是拓展夜间消费空间。协同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推广“浔宋市集”“莫干山莫名其妙夜市”“小西街夜市”等文旅市集。

三是拓展美食消费空间。办好全省美食大赛专项菜品挑战赛,争取创建一批省级“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体验店。开展“湖州味道·美食节气游”系列活动,全面展示湖州美食文化。

为百姓生活谋幸福:

深化“扩中提低”,让更多人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红星新闻:公开资料显示,湖州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您看来,湖州老百姓的幸福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湖鹏:过去一年,我们在民生工作上实施了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市财政民生支出447.5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从成果来看,在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工作中,我们湖州完成率全省第1、满意率全省第2,市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也都高质量完成。

当然,人民的幸福也来自湖州处处是美景的气质。现在走在湖州路上,不仅能看到自然生态之美,更有经济发展、开放自信、地方人文、社会和谐、民生幸福、政治清明等各方面的美,可以讲,“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响亮的城市品牌和鲜明标识。

红星新闻:老百姓的幸福感和钱袋子息息相关。我们如何让湖州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洪湖鹏:让老百姓有工作、有钱挣是幸福的重要保障。比如在去年,我们就启动了新时代蓝领行动,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同时还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

湖州百姓感到幸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我们有着最均衡的城乡发展。湖州是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57。新一年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不动摇,深入推进幸福新湖州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目标,就是努力促进群众的持续增收。

在这一要求下,我们将在今年持续深化“扩中提低”行动,推动更多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保持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联动。

红星新闻:如何让异乡来湖州的人也同样感受到湖州的魅力?

洪湖鹏:湖州百姓的幸福感不只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有,来湖州的企业家、在湖州定居的年轻英才们,其实也都是感受到湖州的幸福生活、优良的工作条件才愿意留下来。比如湖州这些年里就获得了很不错的企业家口碑。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湖州最宝贵的财富,全力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看好湖州、青睐湖州、选择湖州,这座城市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美誉度越来越高。

还有年轻英才们在湖州找到的归属感。我们湖州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直达快享的政策,拥抱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聚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成为千千万万追梦者向往的理想城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