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深度|以“人工智能+”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怎么看?怎么用?怎么做?

红星深度|以“人工智能+”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怎么看?怎么用?怎么做?

00:00
15:51

从ChatGPT到Sora,过去的一年里,一系列因新技术突破而诞生或实现的“未来场景”,令人们目不暇接。新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

新的发展共识也正在加速形成。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此后,“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而“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更是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提“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那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将如何点燃发展新引擎,又将打开一幅怎样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

探讨发展路径,展望发展图景,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发布用一场“星光熠熠”的线上论坛向“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让思想的火花久久绽放,用智慧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3月6日下午3点,以“向‘新’而行,拥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城势而上”线上论坛第三季,上线了直播首场分论坛——《赛道向“新”,未来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以及202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共同立足“未来产业”,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将“新质生产力”落到实处来讨论,专家们纷纷将话题瞄准了同一个关键词:“人工智能”。

有预测称,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或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因而,许多专家持有同样一个观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正是当下的“牛鼻子”工程。

那么人工智能+,将如何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个“新”字,怎么看?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之“新”,当然与 “旧”、与“传统”相对应。如何看待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探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从动力来源上来看,可以看到传统生产力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新质生产力则更加注重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创新。

从发展路径上来看,传统生产力往往通过线性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而新质生产力则是通过非线性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等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所以,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答案必然是科技创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在不断地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以及商业模式。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朱克力举例说,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线更加智能化、柔性化,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策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则能够通过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等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事实上,未来产业的核心特性正是如此,有着“创新性、引领性和颠覆性”。它不仅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将引领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然而未来产业没有统一的概念,却已经像野火燎原般地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因为它预示着未来数十年内可能迸发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朱克力说。

这也是之所以国家层面会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的原因。在朱克力看来,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先着力点是发展的必然,“这不仅仅意味着产业迭代升级,更是一条‘换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新技术如何“为人所用”?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习近平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令人瞩目。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具有带动性很强的溢出效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已至,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它不仅将成为重要产业,更会深远地影响各行各业。

“所以说,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中兴微电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徐科看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以一种大家想象不到的加速度朝当下驶来。

但立足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能实现广泛的“为人所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当前接触比较多的自动驾驶汽车,现在可能还远远谈不上自动驾驶的阶段,只能说是智能‘辅助’驾驶。”徐科说。

自动驾驶车辆

谈及此处,徐科讲了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人类发明AI,是为了帮助人们去扫地和做饭,让人们解放双手,有时间去写诗和作画。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机器人学会了写诗作画,人们依旧在扫地做饭。“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落地方面,跟预期还有差距。”

当然,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兴趣都处于十分浓厚的状态,但真正专业的人仍少之又少。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考拉悠然首席执行官沈复民认为,有兴趣者多,从业者少,使得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落地都与预期有差距。“尤其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融入到各行各业这个过程当中的人,很稀缺。”在他看来,让AI赋能各行各业,不仅需要专注于AI技术的研发者,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融合者”,但这样的人才当前稀少,亟需培育。“但可以依靠打造标杆的AI大模型应用场景,去撮合技术侧与需求侧的融合。”让应用场景倒推融合,倒推人才、技术的突破。

ChatGPT、Sora爆火

大热之后,新机遇在哪里?

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习近平

自ChatGPT发布以来,AI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浪潮。国内学术和产业界在过去一年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各行各业开源闭源大模型层出不穷,形成“百模大战”的竞争态势。

而Sora的爆火“出圈”,更为人工智能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所以我们不能去忽视新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火热影响,而是应该引导新技术,去带给我们生产生活一些更加良性的影响和促进。”沈复民说。

“它的技术与ChatGPT本身的生成式AI大模型技术大同小异,但是Sora更强了。”沈复民说,ChatGPT刚出圈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只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更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聊天的应用软件。而Sora发布之后,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巨大潜力所在,看到了其对各行各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开始对人工智能寄予更高的期待。

“其实,AI底层的核心能力就是多模态的理解和转化,”在沈复民看来,在核心理论层面,“实事求是来讲,国内距离世界顶尖技术尚有差距”,但在应用场景创新层面,“中国人非常擅长”。因而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科研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鼓励科研人员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研发,“尤其要与制造业相结合。”

中兴微电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徐科同样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看来,对于整个大模型热的形势,不论机遇还是挑战,都归结在算力、算法和人才这三方面。Sora的研发团队OpenAI,其核心人员只有13人,绝大部分都很年轻,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头脑汇聚在一起才做出了这个成果。

当然,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国内现状来看,算力芯片研制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可能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以四川为例,迄今为止,四川还没有诞生本土的大数据专利AI芯片公司,“这是短板,也是挑战。”徐科说,与此同时,虽然成都布局了超算中心,“但这与我们做大模型所说的计算相比,在算力的利用率上还存在着不同。”

“最终还是要解决创新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的问题。”他说。

抓住AI这个新质生产力“牛鼻子”

四川、成都,怎么做?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

2024年初,各省市自治区召开地方两会,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重要部署。

共识正在加速凝聚,但培育新质生产力,各地更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尤其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语境之下,各地尤其应该聚焦当地特色, 围绕当地的资源禀赋去培育新质生产力。”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认为,这是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速市场发展的关键。而在项目招引培育的过程中,“拉长板比补短板更加重要。”

“只有围绕自身优势产业不断加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才能形成自身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若是盲目引进与自身优势不相匹配的项目,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之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而聚焦到“底层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张奥平看来,更应立足各地的产业实际和资源情况。

徐科也举例说,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正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其实就可以推动一些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落地,“比如探索农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而四川省传统制造业的基础实力雄厚,也正是探索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绝佳土壤。

从国内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以大模型为焦点,国内的第一阵地主要在北京。”徐科说,这主要是基于清华大学的优势,无论学术研究还是落地应用,北京都遥遥领先。当然,成都也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及院所,理应进一步发力。

他提出建议:成都可由政府层面支持,建立一个泛人工智能的研究院,聚集顶尖行业人才,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基地,从AI芯片到大模型算法,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来支撑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徐科建议成都能够基于自身资源优势,集中AI芯片研制力量突破算力瓶颈。而在沈复民看来,人工智能产业与所有的未来产业都拥有同样的特点:资本密集。

资本密集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来支持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使得未来产业在市场上的进入门槛很高,回报周期较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与引导力度,为企业提供更肥沃的土壤、更充足的养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