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家教

性情家教

00:00
07:34
性情家教
1.孔子教人回归生命的性情,安顿自己的心,“我欲仁斯仁至矣”。
2.孔子教人感受到人间有情:对父母之情,孝;对兄弟姐妹之情,悌。“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易经》说:蒙以养正。当孩子还处于混沌无知的时期,便要用他/她能明白的方法,教导他/她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
4.孟子教人要有大志向,考验到来才站得稳。人要经历锻炼,才体验到自己能坚定的力量。“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5.西汉刘向(前77-前6)记载古人重视胎教:父母怀孕,她的睡姿、站姿、坐姿须要正确;吃、听、看的东西要健康的、和悦的;晚上要听《诗》的朗读,出生的孩子容貌端正,兼有德行。
6.东汉蔡邕(132-192)知道女子爱美,而修心明善,才可以抵抗邪念,于是以修饰上妆来引导女儿:照镜时要反省心的清静;涂胭脂时要反省心的平和;敷粉时要反省心的鲜活(没有积垢);润发时要反省心的安顺;上头饰时要反省心的条理;造髻时要反省心的纯正;摄鬓时要反省心的齐整一致;(《女训》)说明教导子女的当机性:任何活动都可以有向上之机。
7.古代的母亲,多识大体,教子以贤人为榜样。东汉范滂(137-169)随太学生反对宦官被捕,临刑前以自己不能再侍养母亲为憾,范母说:你与李膺杜密的遭遇相同;既有好的名声,有要求长寿,怎可兼得呢?母亲深明大义,滂遂从容就死。
8.三国诸葛亮(181-234)教子要作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有平静的心,才有专注的志向;唯有俭朴的操守,才有清高的人格。
9.北宋颜之推(531-590)教子:重视胎教。妇人怀孕三个月,注意生活要符合礼节。重视孩子再婴儿期的时候,提早施教,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孩子从小要听父母的引导,作恰当的行为。重视父母的施教时,要有慈爱和威严。孩子对父母因敬畏、谨慎而孝顺起来。
10.宋欧阳修(1007-1072)的母亲教子以父志为志,“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父亲为官,清廉而好施予。当审阅死刑案件时,总努力为犯人寻出生路来,为的是莫使人有怨。母亲教导儿子:对人要如父亲有一颗宽厚的仁爱的心;为官要如父亲有一颗清廉心、正直心。
11.宋司马光(1019-1086)清楚指出教子要爱与教合一及父母亲分担的角色。“所谓爱者,当教之使成人。”教子成人,要有慈爱兼严格的态度,否则犹养恶木之萌芽,这是父亲的责任。母亲则承担教导的责任,“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在知爱而不知教也”;故爱子而不知教子,使子沦于不肖,陷于大恶,不是他人的责任,是做母亲的失败啊!
12.明王阳明(1472-1528)十岁时要做第一等人,志学圣贤。成长后,以身作则勉励后辈,“以仁礼存心,以孝悌为本,以圣贤自期”。可见古人的心,以读书、修养、成长为生命追求的最高境界,代代不移。
13.清朱柏庐(1617-1688)教子黎明即起,打扫庭院,孩子要从小开始训练:早起,锻炼勤力;打扫劳动,锻炼身体;引导孩子生起爱护家庭的意识;培养孩子好卫生、好整洁的良好习惯。
14.清林则徐(1785-1850)教子:“官虽不做,人不可不做”督促其努力读书,立定脚跟,谨慎做人。自己为官要福国利民,与民除害,则生死尚且置于度外,自身毁誉荣辱更不须计较,以身许国,挑起不忍民族灭种的大梁。
15.父母居家,请以正心、正言、正行的原则生活,赋予子女日后面对现实社会的歪心、歪言、歪行,有抵抗力的能力。
16.孩子在懂得发问的时候,请耐心聆听,珍惜这是他/她打开心灵的机会。有智慧的父母知道这就是接引孩子成长的时刻。
17.多留意孩子受教后的表现:在你的引导下,他/她是不是有一小步、一小步的进步?你会感激天地赐予孩子的美善性情。
18.体谅孩子的情绪:孩子会因小事而感到委屈不满,但却不懂得处理而有情绪。这时候父母须用温柔的心,感受他/她内心的不舒服,引导其表达出来。
19.性情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有教养的人:人要端正——站得直、坐得正、行得稳;人要守礼——礼让长辈、平视别人、说话要集中精神。
20.性情教育让人生命成长:人是一个有志向、有信守、有理想、有行动、有修养,能生起无限勇气,担当世运,改善世界的真正读书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