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00:00
06:37
总序
斯华是才女。但若仅欣赏其才,便不足以知其人。
人难得。世上有才者甚多,以才显,以才名,以才欺世,以才自高,比比皆是。彼等于俗世虽能动一时之听,但活在自己世界,终其生亦不过是过眼云烟,刹那光辉罢了。
才之外,更重要的是情:有性情、有人情、有深情、有大情,有历史文化之情,然后有无尽的救度众生的悲悯之情,如此方能解开自己,入于人心,而动于千古。化为行动,即见其坚毅之人格与无怨无悔的付出,感人至深!
斯华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情女子。她在随我读书、随我做事之前,凭自学,已打下了极好的文学根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喜欢读书,入图书馆,每忘其饭;至书店,站立终日而忘其劳。读大学时,已写出一手感情极深厚、而思想极纯正的文字。方知大家,可谓别树一格。她的游记、笔下的故国山川,句句注入的不是眼前景象,而是深藏于背后的历史情怀。她写古代人物,笔尖总是带着敬虔。以此来看现实,现实的人当然距离太远。斯华说:她宁愿看山。这说明了她内心的高洁,与不肯妥协的性格。她的梦想我知道:就是要回归书本所说的世界,如孔孟所说的人格世界和性情世界。因为她认为:这才是人当有的生存之道。
斯华参与法住工作之后,即认定此为其终身事业,义无反顾。她知道法住的理想与其平生之志向相合。她曾把自己比喻为一把未磨之剑,知道自己很需要在实践中磨练。不过,芸芸众生、茫茫世界,何处更有实践理想之到场?唯有法住,逆流而上,以大无畏,作狮子之吼。斯华遂自请为前锋,挥其慧剑,披荆斩棘;又为中军,策应四方。侠女之形象传遍遐迩。
然斯华并非只有勇,临危可以授命,其内心更有柔情,善体人意。她带领团队、凝聚同道、学生,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任何困难、任何阻逆到她那里,片言即解。我也不知道斯华何以有此本事?有此威信?总之,她是一柱擎天。法住事业过去二十多年的逆势开拓,若无斯华,是不可能有此成果的。但同时我也知道:法住的艰难,腐蚀了她的青春。
一个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心痛的女子,一个性情、人品近乎完美的女子,在她的能力正要进一步发挥、成长的时候,病魔却夺去了她的性命!临危,她对同门说:老师在,我不可以死!不可以死而竟死,这不只使和她相濡以沫的夫婿袁尚华博士悲痛欲绝,法住同人如丧考妣,我也掷笔久之,问天无语。
柱崩樑坏,连同前一年我妻子李泓之逝,法住几乎一蹶不振。幸同仁坚守,更有新人加入,始逐步稳定。回想斯华之付出,舍己忘身,任劳任怨,法住当有所作,当有所纪。但无论作什么、纪什么,亦不能使斯华复生,再闻其笑语。痛哉!无已,唯有将其爱护法住之心,守护师门之志,公之天下,使人间正气,永久流传。
之其人,便要读其书。斯华之才识与未遂之志,即尽在其文章中。余知其文章初无计划,但应事、应理、应人而写,体例未尽严格,但却是斯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性情之教之心得,一言半语,都非常珍贵。其论人生、论越剧中之常情、论儒与佛、论史,均有独到之见;不畏权威,不随流俗,大部分尚未正式出版。今连其少作,先由法住出版社编辑部同仁结集,再由袁尚华君编定,彙成六册;读之即可知一一斯华之思想与行事,何以动人如是之深。
书成待刊,诸子请庐於余。余忝为其师,又为其长,二十余年,知之深,惜之切。斯华逝,余如断双臂。但人可逝,情不可逝,斯华对法住事业及历史文化之大情尤不可逝,方今危难之秋,无人对中国文化之情有如斯华者。人心涣散,何日凝聚?唯有寄望于读斯华书者,知所觉醒。
噫!斯华不可复得矣,斯华之志有继之者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