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影响广泛而深远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影响广泛而深远

00:00
04:41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

当下主流史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最早创始于隋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绵延存在了1300多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明的科举共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以及最后的殿试。

正式科举考试之前,考生必须先通过资格考试,也叫入学考试,这种资格考试被称为“童试”。“童试”也叫“童生试”,由提学官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相当于现代的县级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相当于现代的省级考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乡试及格,应试者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既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继续参加在第二年举行的会试。

 “会试”相当于现代的国家级考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相当于现代的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的称呼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状元、榜眼、探花三名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很多贫寒学子通过这个途径完成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对比于其他选拔人才的途径,相对来说十分公平。

科举制度的实行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产生过巨大作用。科举制度不仅在中原王朝长期延续,还影响到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还推行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在他们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甚至连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的选拔官吏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影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睿学天天

    在古代那个时候来说,科举制度是开天辟地的创举,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

  • 口斤友8896457

    和现在的应试考试有点像哦,必经的必由的出路啊。

  • 澜天熙

    还是的看点运气

  • 1388310322

    古代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大部分是有钱人吧

  • 谜千

    科举制度在当时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坎

  • 栗子飞扬

    探花郎,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