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淡淡翠
“娶我女儿必须要八辆凤凰牌自行车,不要杂牌。”
这是最近热播剧《南来北往》里的一段剧情。
老物件凤凰牌自行车,也瞬间成为了焦点。
剧中,蔡小年和艳红谈婚论嫁,丈母娘便提出这个要求。
蔡小年一听,傻了眼。
别说八辆,就是大院里凑,一辆凤凰牌都难。
于是,蔡小年决定抗争一下。
“非要凤凰牌吗?”
丈母娘当即瞪眼,蔡小年被吓得闭嘴。
而丈母娘看似为难,实则是一场考验。
有人要问了:“不就自行车吗?丈母娘的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没经历过70年代的人,可能不知道,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含金量”。
凤凰牌自行车
现在结婚三大件,通常是指房子、车子和票子。
而在七八十年代,却流行用“老三件”来衡量一个家庭的财富状况。
这“老三件”是指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先来说这“豪车”。
当时,自行车里最有名的三个品牌:飞鸽、永久和凤凰。
其中,凤凰牌绝对算是自行车界的名流。
那个年代,你家要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等于开奔驰。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价格180元左右,而普通工人的工资每月30元左右。
也就是说,不吃不喝,攒半年工资,才能买得起。
你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托关系,搞券。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紧俏商品都要凭券购买。
所以,拥有凤凰牌自行车就等于“炫富”。
你骑出去,会有艳羡的目光。
你摆门口,会有人驻足观望。
男性得到它,很容易讨到媳妇。
女性拥有它,婆家不敢低看你。
有一位铁路退休工人回忆:18岁时,他买了一辆凤凰自行车,骑车在工厂外转,一条街的女孩子都在看他,老骄傲了。
凤凰自行车中,最受欢迎的款式是“二八大杠”。
车架28英寸,锰钢车架,有根横杠,一般高个男性才能“驾驭”。
凭借坚固耐用、承重力强,这款车不仅是代步好工具,还是运输小能手。
谁家有辆凤凰自行车,必定稀罕,当宝贝。
平日里,每天擦车,悉心看护,生怕被偷。
遇到道路泥泞,就是人扛车,都舍不得骑。
到了80年代,凤凰牌自行车还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宾。
虽然,凤凰自行车风光一时。
可它也经历过“凤凰涅槃”。
最初,自行车是“洋玩意”。
当年溥仪皇帝就很爱收集自行车。
直到1950年,中国才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个自行车品牌“飞鸽”。
而凤凰牌自行车的前身是光绪年间的同昌车行,后几经发展。
在1958年6月征集商标时,周柏人设计的“凤凰”商标,博得了眼球。
他解释道:“凤凰,飞翔轻快,民间吉祥物,受人民喜爱。”
凤凰牌自行车,因此得名。
曾经风靡一时的自行车,如今在中国已不是什么稀罕物。
“凤凰的漆好,永久的钢材好。”
“家里还有一辆我爸爸结婚时买的凤凰车,还能上路。”
“不得不说,以前老国货自行车质量真好。”
……
后座托着心爱的姑娘;一辆车带满老婆孩子。
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呢?
蝴蝶牌缝纫机
再来说,这第二大件缝纫机。
别看中国人用缝纫机这么溜,可它也是国外发明的。
直到上世纪20年代,我们终于摸索生产出了国产缝纫机。
当时,有三个缝纫机品牌都不错,分别是蝴蝶牌、飞人牌和蜜蜂牌。
其中,蝴蝶牌名气最大,销量最好,还远销海外。
它之前有个名字叫“无敌牌”,意为“打遍天下无敌手”。
如果能够拥有一台蝴蝶牌缝纫机,绝对很有面子。
姑娘们结婚都希望能够拥有这件陪嫁品;
媳妇们更希望婆家能有这样体面的家当。
协昌缝纫机厂厂长陈国有说:“当年蝴蝶牌缝纫机算是高档家庭装备,是身价的象征。”
不过,当初它的售价可不便宜。
对于普通百姓,想买一台蝴蝶缝纫机是很难的一件事。
产品供不应求,想买到,还必须要有“缝纫机购买券”。
以70年代的上海为例,平均每年每80个人发一张购买券,可谓“一机难求”。
而一台缝纫机要卖140元,券却被炒到五六十块一张。
这个价位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件奢侈品。
家住上海的张阿姨,翻出了一张泛黄的购买凭证。
上面写着购买时间为1979年11月5日,价格143元。
“老贵啦!这可是我当年的嫁妆。”张阿姨满眼青春的回忆。
不得不说,在当时,缝纫机还是极具实用性的。
在那个并不富裕年代,布料紧缺,自己做衣服最省钱。
通常家里的大孩子穿不下的衣服,就会给弟弟妹妹穿。
衣服破了,都是“补补缝缝又三年”。
这也逼着家庭主妇们必须“心灵手巧”。
衣服肥了,能改瘦;裤脚长了,能改短。
别说衣服,枕套、被罩、电视机罩等,统统不在话下。
还有些勤劳的妈妈们靠缝纫机挣钱,补贴家用。
因此,那个年代有个很火的职业——裁缝。
裁缝靠着一台缝纫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
话说蝴蝶牌缝纫机还有个隐藏功能:机头收起来秒变桌子。
你要是趴在上面写过作业,绝对暴露你的年龄。
你要是在机器下面的圆洞里,藏过零食、放过玩具,无疑40岁+。
如今,老式缝纫机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它们不是躺在家里积灰,就是闲置在旧货市场 。
“老人不在了,缝纫机留下,只为留个念想。这也是我儿时的记忆,值得纪念。”
“哒哒哒”声中,轻快的踏板,转动的手轮,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上海牌手表
“老三件”中的这最轻巧的一件就是手表。
在当年,手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尤其是“上海”牌手表,绝对是国产手表界的“扛把子”。
当时,甚至流传过一句话:“如果没有‘上海’手表,没有姑娘会嫁给你。”
70年代,一只钟山牌30元,北京双菱110元,上海牌要120元,堪称“中国手表中的劳力士”。
当然,上海牌手表还是要凭票购买。
因为贵重,年轻人爱把它当作定情信物。
天天戴在手上,天天提示“我爱你”。
戴上了上海牌手表的人,总喜欢卷起左袖子,故意抬起手腕,有事没事看时间。
这似乎也成为了当时炫耀的资本。
但上海牌手表不仅代表着个人光荣,也宣扬着民族荣耀。
要知道,在旧中国,上海是时尚之都。
可商店橱窗里,没有一只手表“Made in China”。
直到1955年,上海第二轻工业局组织了58名钟表修理师傅,“闭门造表”。
虽然条件有限,但师傅们憋着一股劲。
没有工具,他们就锉刀锉、手工磨。
绣花针、雨伞骨子,口琴簧片,经他们一加工,皆是原材料。
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他们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只中国表。
当年的老工人再回忆这段经历时,抑制不住激动:“那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啊!”
1958年,第一批上海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试销。
一开门,100只上海牌手表就瞬间被抢光了。
而当天登记购买的顾客超过了1000人。
这火爆的场面绝对不输现在的网红店。
而上海牌手表最狂热的粉丝,莫过于周恩来总理。
当他得知上海牌手表上市的消息,立马说:“我要买一块,我给他们做广告。”
后来,出席各种活动,周恩来总理都佩戴着上海牌手表。
在一张毛主席和周总理机场对表的珍贵照片里,周恩来总理牌佩戴的就是上海牌手表。
还有一次访问非洲时,周恩来总理特意向几内亚总统展示自己一身“中国制造”,包括衣服皮鞋、上海牌手表。
直到他去世,这块手表才被从遗体上取下。
民族荣耀,国人手表。
这小小的表身上浓缩着一个民族的骨气和几代人的努力。
2005年,上海牌陀飞轮手表亮相瑞士钟表展时,让瑞士手表商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如今,中国也成为除瑞士以外,第二个能制造航天表的国家。
“我奶奶留了个上海牌手表,放了八九年了,指针还走。”
一网友睹物思人,感叹道。
也许,上海牌手表带走了时间,却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民光床单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老三件”都在经历“时间的轮回”。
凤凰牌自行车在欧洲疯卖,蝴蝶牌缝纫机已成为历史,上海牌手表依然在发光发热。
如今,除了这些奢侈的老物件,还有一件很接地气的老物件,被称为“国民床单”。
“这可是当年的流行款啊!”
“这个床单是我妈的嫁妆,当年托了很多人才买到。”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床单。”
……
这款老式纯棉大花床单,曾经可是全国床品中的“顶流”。
典雅大方、结实耐用,用旧了还能给孩子当尿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果你是70后、80后,很有可能在上面打过滚、尿过床。
床单图案多以花卉为主,中间是一朵大花,围绕四朵小花。
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四菜一汤”。
最被网友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质量。
即使用了几十年,也不太会磨损、褪色。
“这个床单质量真好,我家都用了三十年了。”
“国民床单”还时不时上个热搜。
早在2012年,一位网友发微博吐槽耳机被猫咬了。
结果,大家的关注点全在耳机下的那条床单上,引发“集体追思”。
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家同款床单。
还有网友特意露出了床单的标签:上海民光被单厂。
至此,“民光”床单的前生今世也被揭开。
上海民光被单厂诞生于1935年,创办之初名为“民光织物社”。
同年,这个8名雇员的小作坊,生产出了一款拳头产品“2465”床单,色彩艳丽,久洗长新。
这就是“国民床单”的前身。
没想到, 若干年后,床单凭借背后的故事再次登上热搜。
一条微博让很多人知晓了:国民床单花纹背后竟然藏着“浪漫”。
那段“浪漫”故事出自央视2014年推出的纪录片《牡丹》。
纪录片中,上海民光床单厂的设计师佴智渊,翻出了30多年的工作笔记。
在泛黄的纸张上,画着“国民床单”的雏形。
1985年,他正身处热恋中,怀着悸动的心情,画出了这片浪漫的花团。
当年,床单一经面世,创下了年销量上万条的纪录。
它成为了每个新娘期待的嫁妆,谁都不会介意与别人家“撞床单”。
如今,“国民床单”依旧在生产,只是销售量已大不如前。
在一场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有这样一条广告语:“一条国民床单,所承载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对生活的共同期待和信仰。”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国民老物件以外,还有很多老款小物件,也渗透在那个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
暖壶、手电筒、搪瓷盆、小猫咪镜子等,家中常备。
顶针、毛线针、搓衣板、电烙铁熨斗等,主妇必备。
背上绿色军用背包、灌满水壶,穿上一双小白鞋,外出疯一天。
带上海鸥洗头膏、白猫香皂,再配上塑料肥皂盒,澡堂搓个澡。
弹珠、洋画、皮筋、丢手绢、鸡毛毽子、不倒翁娃娃,最怀念的是小时候的无忧无虑。
网兜拎上几瓶水果罐头和两罐麦乳精,走亲访友,最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简单和美好。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际遇。
无论这些老物件是大还是小,是停产还是压箱底。
不同的故事里,都藏着美好的回忆和民族的记忆。
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与成就。
“无论谁偶尔驻脚回眸过去,丰富的情绪便会充满心底。”
这就是国民老物件所带来的独有的精神寄托。
PS:因为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反映,看不到砍柴的文章了。
如果方便,请给公众号“砍柴书院”设个星标吧。
这样,以后你们就能继续看到有观点、有力量、有内容的文字啦。
1、人民网-时尚频道:《从经典走向時尚 周总理最爱的上海表潮流进化史》
2、网易财经:虞钧栋《高档家庭装备 身价的象征——蝴蝶牌缝纫机》
3、电视剧:《南来北往》
文章作者简介:剥开的四季豆,至情至性,至真至简。写有温度的文字,温暖人心。
往期推荐
5车坠桥,5人死亡!这场悲剧其实本可以避免
姚安娜新剧搭档张颂文,任正非到底还是走了赌王的老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