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吴孟问先生曰:《易.中复之九二》亓辞曰:“鸣颧在阴,亓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壐赢之”何胃也?
(吴孟问孔子说:易经中中孚九二爻说:“鹤在阴暗处鸣叫,它的子类会和鸣,聚集到一起,我有好的酒杯,和朋友一起饮酒”是什么意思啊?”)
子曰:“夫《易》,圣君之所尊也,吾庸与焉乎?
(孔子说:“易经,是圣君都很尊重的经典,我这样的庸人怎么能理解呢?”)
吴子曰:亚又然!愿先生式略之,以为毋忘,以匡弟子所疑。
(吴子说:这样我更没有话可说了!还是请先生简略的说几句,使弟子不会忘记,能纠正弟子心中的疑惑。)
子曰:□□□□者,所独擅也,道之所见也,故曰“在阴”。君者,人之□□□□□□□□□□□□□□□□□□□□□□□□□□□□□□□□□□□□□□□盈不敬则不傅,不傅则□□□□□□□□□□□□之父母。人者,君之子也。君发号出令,士今以死力襄之。故曰“亓子和之”。“ 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者,夫爵禄在君,在人君□□□□□□□□□□亓人也,欣焉而欲利之,忠臣之事亓君也,驩然而欲明之,驩忻交迥,此□王之所以君天下也。故易曰“鸣鹤在阴,亓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赢之”亓此之胃乎?
(孔子说:“……者,是单独擅长的,道的道理从中可见,所以叫做“在阴”,君王,人的……………………………………………自满不尊重就不会辅导,不辅导则……………………的父母啊。人们,都是君王的子弟。君王发号施令,士人以敢死的精神来辅助。这就叫“亓子和之”, “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的意思是,爵禄的赏赐之权在国君,在人君,不……………………其人也,欣然争取得到君王的赏赐,忠臣为君王行事,兴奋、高兴的急于想让君王明白。君臣都能欣然相处,这就是一邦之王最终能君临天下的原因。所以易经说:“鸣鹤在阴,亓子和之,我又好爵,吾与壐赢之。”就是这个意思。”)
第九章
庄但问于先生曰:敢问於古今之世闻学谈说之士君子,所以皆牧焉,劳亓四枳之力,渴亓腹心而虑者,显非安乐而为之也。以但之私心论之,此大老求尊严显贵之名,细老欲富厚安乐之实。是以皆行(则)必勉,轻奋亓所毂,幸于天下者,殆此之为也。今《易.嗛之初六》亓辞曰:“嗛嗛君子,用涉大川,吉。”将何以此论也?
(庄但问孔子说:敢问先生,古代和现在知识广博能说会道的士君子,都受人驱使,劳累他们的四肢之力,让他们费尽心机的思索,显然这不是安乐享受的事情。以我庄但的私下想法,这些是大名人欲追求更高的尊严更大的富贵和名气,小的官宦想得到丰厚报酬安乐生活的实惠。所以他们行动必然努力,能随便的放弃原有的地位,希望能成为天下的大名人,都是极尽全力而为。现在易经中谦卦的初六爻说:“谦虚的君子,可以克服险难,吉利。”怎样来解释这个情形?)
子曰:夫多尊显者,亓心又不足者也。君子不然,畛焉不自明也,耻也不自尊,□□世□。《嗛之初六》,《嗛之明夷》也。耻人不敢又立也耳,以又知为无知也,以又能为无能也,以又见为无见也。动焉无取盈也,以使亓下,所以治人请。牧,群臣之伪也。□君子者,天□□□然以不□□于天下,故奢多广大,游乐之乡不敢渝亓身焉。是以上下驩然归之而弗猒也。“用涉大川吉”者,夫《明夷》,《离》(这里有个问题,帛书中“离”作罗,何故,此处出“离”。) 下而《川》上。川老,顺也。君子之所以折亓身者,明察所以□□。是以能晓致天下之人而又之。且夫《川》者,下之为也。故曰“用涉大川,吉。”
(孔子说:这些追求尊贵显赫的人,说明他们的内心不满足。君子不是这样的。(追求显贵的人和君子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君子知耻不敢妄自尊大,……世界……。《谦之初六》,《谦之明夷》啊。明智的人不敢轻易自立其说,虽然有知识还是表现为谦虚的无知,虽然有能力也不敢逞能,心中有见识也不轻易表露出来,(总之就是轻易不为天下先)行动不取其盈(过满),以低下的姿态表现为尊重别人,所以能被君王请去治理天下。被君王驱使,是臣子的义务,……君子成为显赫之人,天……然而以不……于天下(是天道所施但不自诩于天下),所以君子的大方表现为尽量多的给予广大的民众,不喜欢在游乐之乡逗留,这样上上下下都能欣然归从而不讨厌他。“用涉大川吉”就是描述这样的大老。“明夷”卦,《离》为下半卦,《川》(坤)为上半卦。如果说大河出名,是指的和顺、畅通。君子之所以能使自己显赫,能明察所以……(成功)。所以君子能揽集天下之人并且使用他们。说到《川》,是指能下而为之(能上能下)。所以说:“用涉大川,吉。”)
子曰:能下人若此,亓吉也。不亦宜乎?舜取天下也,当此卦也。
(孔子说:能甘为人之下,这是吉利的,(卦辞)不是很适合吗?舜得到天下,所作所为就如同这一卦所说的。)
子曰:聪明睿智受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故能君人。非舜亓孰能当之?
(孔子说:聪明睿智者自认还是很愚笨,博闻强识的人还是觉得自己很浅薄,身为高官享受厚禄姿态还是很卑微,做得到这样,就能领导民众,除了舜帝谁能当得此般称誉?)
第十章
张射问先生曰:自古至今,天下皆贵盛盈,今《周易》曰:“嗛,亨。君子又冬。”敢问君子何亨于此乎?
(张射问孔子说:自古至今,天下的人都喜欢盛大盈满,现在《周易》说:“谦虚,亨通,君子有始有终。”敢问君子为什么会以此为亨通?)
子曰:此问是也。□□□之执,列爵立之尊,明厚赏庆之名,此先君之所以勸亓力也。豊盈,彼亓贵之地,此非耻君之所责也。夫耻君卑胮屈貌以舒孙,以下亓人,能至天下之人而又之。非耻君,亓孰能以此冬?
(孔子说:这个问题问得好。……(重任)的执掌,名列封爵的尊贵地位,公开的赐予丰厚的赏赐和名声,先王就是用这个办法激励臣子出力。丰盛盈满,人们都觉得宝贵,但这不是君子所贵重的。有知识的君子姿态卑微,形貌屈尊,和顺的对待邻人和下人,能够聚集天下的人并使用他们。不是这样的君子,谁能始终如此?
(这里又用了一个“溓”字,和前后文中的出现的“嗛”字,以及今本周易中的“谦”字共有三个形似之字,严格意义上这三个字用法不同,但出现在这里所表示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溓”的读音为lian(连)或xian(现)或nian(粘)。“嗛”字音为qian、xian。谦的读音只有一种就是qian。这种情形说明在帛书周易抄写的过程中是多人抄写,各人有各人的常用法所致。当然也有可能是笔误。总体来说从帛书周易到今本周易在用字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校正,而是定“正”,如“嗛”字最后定为“谦”。这个校正者功力很深,对易经理解很深,用字十分规范,遂成经典。)
子曰:天之道槀高神明而好下,故万物归命焉。地之道静博以尚而安卑,故万物得生焉。耻君之道尊严睿知而弗以骄人,嗛然比德而好后,故□□□□□。《
(孔子说:天之道极高但其神明却普照下界,所以万物得以生存。地之道精深博大却能安于卑下,所以万物得以生长。作为君子,尊严睿智而不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谦虚的与人比较德行,总觉得自己不足甘居其后,所以说…….)
《周易》曰:“溓,亨,君子又冬。”
子曰:嗛者,溓然不足也。亨者,嘉好之会也。夫君人者以德下亓人,人以死力报之。亓亨也,不亦宜乎?
(《周易》说:“谦虚,能亨通,君子以此为终。
孔子说:谦的意思是谦虚,自感不足。亨者,美好的聚会。君子以德待人,人以死力报答。说亨通,不是很适宜吗?)
子曰:天道毁盈而益嗛,地道消盈而流嗛,鬼神害盈而福嗛,人道亚盈而好溓。溓者,一物而四益者也。盈者,一物而四损者也。故耻君以为豊者,是以盛盈使祭服忽,屋成加茁,宫成杒隅。溓之为道也,君子贵之。故曰:“溓,亨,君子又冬。”□□□□□□下,非君子,亓孰当之?
(孔子说:天道不利于盈满骄傲的人,有益于谦虚的人。地道消除过满,流转于谦虚的人,鬼神会有害于追求盈满的人,而赐福于谦虚的人。人道不喜欢盈满,喜欢谦虚。谦虚的人,能得到四方来益。盈满的人,会遭受四方之害。所以知耻的君子认为丰者,是用于祭祀的物品要丰盛,但即使此时穿的衣服也不求华丽。造房屋主要是要结实,华美为次。造宫殿要缺一角。谦所说明的道理,君子感到十分宝贵,所以会说:“溓,亨,君子又冬。”…………下,除了君子,谁能与此卦相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