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缪和 五——七

帛书缪和 五——七

00:00
14:15

【这里出现的吕昌应该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第五章

吕昌问先生曰:《易.屯之九五》曰:“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将何胃也?

(吕昌问孔子说:“易经中的屯卦的九五爻说:只知收敛财物,对贪小者是吉利的。对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是不得人心的,非常不吉利。”怎样理解?)

夫《易》,上圣之治也。古君子处尊思卑,处贵思贱,处富思貧,处乐思劳,此四者,足以长又亓立,名与天地俱。今《易》曰“屯亓膏”,此言字闰者也。夫处上立者,自利而不自血下,小之猷可,大之必凶,且夫君国又人而厚俭,致正以自封也,而不□亓人,此除也。夫能见亓将□□□□□未失,君子之道也。亓小之吉,不亦宜乎?物未梦兆而先知之者,圣人之志也,三代所以治亓国也。故《易》曰:“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此之胃也。

(孔子答道)易经,是古代君王治国之道。古代的君王处于尊贵的地位经常想到下面的臣子和民众,处于高贵的位子想到卑贱的人,处在富有的生活中想到贫苦的人,处于安乐之中想到劳累的人,这四点,足以使他们(古代圣君)长久的立国,名声和天地一样长久流传。现在易经说:“屯亓膏”,这句话说的“闰者”,就是不正之人。【“闰”作形容词时与“正”的含义对立是副、偏、伪的意思。】处于上位的人,只知自己图利,不知抚恤下民,小动作还可以,大肆搜刮必定要遇到凶难。君国要使民得以饱食又能知道节俭,教育大家走正道而且能自给自足,而不需要依赖别人,这是原则。谁能见到…………不失,这是君王和百姓相处的道理,这仅是适合于小人的吉利,不是很适宜吗?事情连做梦都没有得到什么预兆就已经能预见到,这是圣人所期望的,三代就是因此得以长久维持(尧、舜、禹三代)。所以易经说:“屯亓膏,小贞吉,大贞凶。”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章

吕昌问先生曰:天下之士皆欲会□□□□□□□楼与以相高也,以为至是也。今《易.涣之六四》曰:“散亓群,元吉”此何胃也?

(吕昌问孔子说:天下之士都想相聚(为的是)…………像楼房建在一起就能比出高低,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现在易经涣卦中六四爻说:“涣其群,元吉。”这是什么意思?)

子曰:异才!天下之士所贵,夫涣者散,元者善之始也,吉者百福之长也。散亓群党,□使□□□□□□□□□□比□相誉以夺君明,此古亡国败家之法也。明君之所行罚也,将何“元吉”之又矣!吕昌曰:吾闻类大又焉耳,而未能以辨也。愿先生少进之以明少者也。子曰:明君□□□□□□□□然,立为刑辟,以散亓群党,执为赏庆爵列以劝天下群臣黔首男女。夫人渴力尽知归心于上,莫敢傰党侍君,而王将求于人矣。亓曰“涣亓群元吉”,不亦宜乎?故诗曰:“嘒彼小星,参五在东,潇潇宵正,蚤夜在公,寔命不犹。”彼此之胃也。

(孔子答道:异才!(意思这个问题问得好。)天下有能力的人才为君王所重用,但散开了就没用。元的意思是良好的开端,吉是指的最高的福运。散开结党营私的人群,……使…………互相吹捧以蒙蔽君王的明智,这是古代已经发生过的败亡国家败坏家族的做法。明君所行是要处罚他们,怎么说是元吉呢!吕昌说:我听说类似的情形现在也有许多、经常出现,但是常常不能及时辨察。希望先生稍微讲解一下,使我这样的年轻人懂得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圣明的君王…………然,建立法制,以涣散结党营私的人,执行赏赐、贺庆、列入爵位,以此来劝教天下群臣和无职无位的男女百姓。使他们都能尽心竭力的归心于君王,不敢结党,诚意侍君。这使君王必须从臣子和百姓的利益方面来思考的,也是为了政权稳定而有求于人。这里说:“涣其群,元吉。”不是很适宜吗?所以诗经里说:“像微光闪闪的小星星,三三五五的出现在东方。常常匆匆忙忙的连夜奔走,只为官家的号令而奔走,这些人的命运与贵人不相同。”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第七章

吕昌问先生曰:夫古之君子,亓思虑举措也,内得于心,外度于义,外内合同,上顺天道,下中地理,中适人心,神□□□□□□□□□昔之闻。今《周易》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以昌之私,以为夫设身无方,思虑不察,进根无节,读焉则不吉矣,而能亨亓利者,古又之乎?

(吕昌问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他深思熟虑举止得当,内发乎于真心,与人交往行为合乎礼义,表面与内心一致,往高处说符合天道,往下看适应环境,取其中则符合人心。神…………过去听说。现在周易说:“蒙卦,亨通。不是我要寻找蒙昧无知的人,而是蒙昧无知的人要我为他们解答疑难。蒙昧无知的人不求发蒙,去卜筮,偶尔一次可能会得到解答,但一再求筮就是冒渎神明,冒渎神明是为不敬,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做法。”以我私下的想法,认为那些立身无方,思虑不清,进退没有节制,一再冒渎肯定是不吉利的,但这些人常常能亨通并且得利,古代又是怎样的呢?)

子曰□□□□□□□也,而又不然者。夫内之不咎,外之不逆,昔昔然能立志于天下,若此者,成人也。成人也者,世无一夫,岂可强及舆才?故言曰:古之马及古之鹿,今之马今之鹿。夫任人□过,亦君子□。

(孔子答道:…………也,但其实我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内心没有不良思绪,对外也不逆势而为,每天晚上想的是要有志于天下,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成人了,(成熟、得道、人格完美的人),这样完美的人,世界上很少见,怎么能强求一批批的出现呢?所以有老话说:要知道古代的马古代的鹿,就看看现在的马和鹿。(意思选择人才古代与近世差不多)所以任人不要苛求,也是君子一德。

吕昌:若子之言,则《易.蒙》上矣。

(吕昌说:按你的说法,这就是《易.蒙》的本意。)

子曰:何必若此,而不可察也。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凡物之少,人之所好也。故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又知能者,不求无能者,无能者求又能者。故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吉”者,闻亓始而知亓冬,见亓本而知亓末。故曰“初筮吉”。“再参读,读则不吉”者,反复问之而读,读弗敬。故曰:“不吉”。弗知而好学,身之赖也,故曰“利贞”。 □□□□仁义之道也。虽弗身能,岂能巳才!日夜不休,冬身不倦,日日载载,必成而后止。故《易》曰:“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此之胃也。

(孔子说:何必这样讲,而不去仔细想想呢。说蒙昧的人,往往是年少又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某种东西稀少,人们会重视,所以说:“蒙,亨。”(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启蒙是重要的事情。)“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有知识的人不会去求教无知的人,无知的人要求教有知识的人。所以说:“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者,听说他的开始就可知道他的结局,看到他的大体就知道他的细节。所以说“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者,反复去问叫渎,渎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所以说“不吉”。知识缺乏能够好学,知道这是立身之本,所以叫“利贞”……这就是仁义之道。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也不能停止学习!日夜很少休息,终身不倦好学,一天天一年年继续,必然能够成功且后来居上。所以易经说:“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读,读则不吉,利贞。”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