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建设,远远望去能见到一片以钢筋作骨的高高扬起的巨大“风帆”。2月22日,新京报记者跟随京津冀三省市委网信办联合组织的“瓣瓣同心 心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采访团前往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据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徐文武介绍,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结构施工已完成85%。按照计划,枢纽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站开通等投入使用。
首片“京帆”屋盖落成,地下车站阳光明媚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地下三层,分别为进站层、候车层和站台层,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2月2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站在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工程指挥部的三层平台,向西眺望,交通枢纽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各种车辆往来穿梭,随处都能看到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在众多的机械中,铁路主站房西区的“京帆”屋盖格外显眼。“这里是副中心站枢纽西区主入口,屋盖共有10片,造型采用大运河文化元素,仿若连绵灵动的‘京帆’,寄托扬帆远航的美好寓意。”徐文武称。
随后记者来到“京帆”屋盖处,沿着水泥楼梯台阶走进站内,虽然是地下车站,但是站内采光格外好。“屋盖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钢架向一端挑起化作‘风帆’的帆面,下层钢架呈椭圆形倒扣,是泡泡采光顶结构主体。泡泡采用的材料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立面ETFE材料相似,确保了透光性、隔热性与保温性,所以即便乘客身处地下32米深的城际铁路站台,依然能感受到温暖明亮。”徐文武表示。
记者了解到,副中心站枢纽的“京帆”屋盖造型各异,大小不一,最大一片约2000余平方米。目前第一片主帆已经落成,第二片、第三片正在建设中,枢纽东区出入口的第七片屋盖今年年底完工。
2025年投用,将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枢纽
徐文武介绍,副中心站枢纽主站房区为地下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城市生活层、候车大厅层和城际铁路站台层,汇聚6号线、平谷线、101线、S6线4条地铁线路,同时接入京唐城际和新城联络线2条城际铁路,以及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端夹层为交通场站接驳区域,与西进站口公交场站连接,规划开通15条公交接驳线路。枢纽将配备8个交通核,设置约160个出入口,九成乘客有望实现3分钟内换乘。
“未来,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交通中心及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枢纽。”徐文武透露,目前,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5%。枢纽工程建设全面进入攻坚期、决战决胜期,正全力推进二次结构施工、设备安装施工、装修工程等。
按照计划,副中心站枢纽预计2025年随着京唐城际站开通等投入使用,远期规划日均双向客流量达47万人次,可实现1小时抵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唐山市,15分钟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及北京核心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