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了解到一起劳动争议案件。2020年8月,S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并向所在某科技公司请了长达17个月的病假,其间,S先生以420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并在该校持续就读,被蒙在鼓里的公司连续为S先生发放了高额的工资、补贴、奖金等款项近40万元。2022年3月,该公司发现隐情后开除S先生。双方经过劳动仲裁、法院判决、调解,最终确认S先生的行为违反劳动纪律和诚实信用原则,须向某科技公司返还超额薪酬近20万元。
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不少网友看了这则消息,直夸这是家好公司。据报道,在S先生请假的情况下,某科技公司还向S先生发放基本工资、过节费、津贴、年底双薪合计金额接近40万元。该公司认为,根据S先生的工龄,他最多可享受18个月的医疗期,故对S先生休病假一直秉持宽容、体恤的态度。
公司对员工宽容的态度,受到网友的称赞。应该说,在舆论场上,当劳资双方发生争议时,公司一方能得到网友支持的往往是少数。这里,某科技公司做得无话可说,无可挑剔,而S先生,显然辜负了这一期待,令人失望。
S先生请病假长达17个月,公司不仅没有变相逼其辞职,还发放高额薪酬,对员工一片真心。S先生能参加研究生学习、考试,并且在学校就读而不能正常上班,本身就有可疑之处。或许,其称“学习心理学对本人的病情治疗有好处”“学习能力异于常人”也未必就是托词。但是,如果真是如此,理由站得住脚,就应该跟公司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得到公司许可。
暗地复习考研就令人质疑,会被怀疑病情是假的,目的就是备考。某科技公司通过检索既往的一些抑郁症患者的病案发现,“医生一般是鼓励抑郁症病人上班的”。某高校则称,“只有学生因患有抑郁症而无法继续学习的先例”“上学不是治疗疾病的方式”。这就说明,某科技公司对S先生的说法,也是进行过认真研究的,没有随便持否定态度。
劳资双方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双方应该真诚以待,这样才会少些纠纷。员工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公司的宽容和体恤。毕竟,一家公司管理的可能有成百上千人,如果一个人来钻漏洞获取不当利益,对其他员工也是不公平的,难免会有员工以样学样,从而削弱公司竞争力。
S先生被辞退,还被要求返回高额薪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公司觉得自己的好心没有得到正面回报。无论如何,对员工要宽容和体恤,不要因为某件事而有所改变。对员工有温度,总会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会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一般来说,相关法院透露相关案情信息时,为了保障双方隐私,对公司名称和个人姓名都会进行模糊处理。在这里,一些网友就呼吁,对这样的公司就应该公布其名称,让他火上热搜。
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也在优待员工上下功夫,不仅得到舆论支持,甚至不少人用实际行动,在线下直接购买他们的商品,以回报他们对打工人的厚道。这是一种趋势,值得企业思考、品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