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夏的礼乐

07第七章、夏的礼乐

00:00
04:48

中华民族自古即以华夏相称,华夏文化一直居于中国文化正统地位。夏对完善中华礼乐传承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禹在舜朝即主持制作《韶》乐,积累了威望。即位之初,禹延续了舜禘、郊、祖、宗四种祭祀制度,努力实现道统与血统的统一,有利于统治权的稳定交接命皋陶制作《大夏》,以弘扬历代先王功德,团结各大宗族势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了政局的稳定。禹取得较好的政绩后,命皋陶增修《大夏》,扩充至九个乐章,也称《九夏》,着重宣扬禹治水的功绩,并实施礼乐教化,树立个人权威。摄政的皋陶老病体弱,益威望不足,启参与了增修《大夏》的工作,并因此取得继位资质。《夏颂》很早就失了,仅存《赓歌》一首。禹令皋陶主持创作《赓歌》,两易其稿,表现禹明充分授权,大臣能干,政事顺利。两段歌诗各三句,为三言实词加虚言构成,应为徒歌。夏启当政期弘扬禹乐,后期为追求享乐制作《万》舞,导致政权衰败。太康失去统治权,其昆弟作《五子之歌》,回顾夏禹的训诫,追悔莫及。夏乐在商并未断绝周乐大量吸收了夏乐。周封夏族宗孙于杞。杞灭后,夏族南迁,成为南方少数民族。元结、皮日休补作夏歌诗,大部分都不符合夏代音乐的实际情况。朱载堉所补《夏训》一段,可作补夏乐参考。夏乐现存文献资料很少,考古发掘不多,仅有禹、启、少康、桀时的音乐传说,史料很不充分,难以考证其详,只能勉强申说,以窥夏代礼乐文明的样貌。目前我们所知尽管粗略,但夏乐对中华礼乐文明的深远影响却不容质疑,忽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