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汉赋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

(漫画)汉赋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

00:00
12:30
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文学。
比如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那么请问,汉朝文学的代表是什么?
[插图]
是不是大脑一片空白?其实,人家大汉王朝,也有自己的标志性文体:
汉赋
那么,赋跟诗有啥关系呢?
之前咱们讲过,诗是能唱出来的。而屈原写的诗,只能朗诵,不能唱。
汉朝人就给这种不配音乐朗诵的诗起了个新名字:赋。
[插图]
赋在汉朝,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继承了《诗经》《楚辞》的特色,有的过于放飞,几乎看不出诗的影子。
总之,赋在汉朝已经成为文坛主流。
[插图]
汉赋可以说是大汉国力的风向标,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的汉赋:
[插图]
还是很难理解对不对?
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把整个汉朝看成是职场,那么汉赋就是一部——
[插图]
这部宝典讲的是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一:时刻与领导保持一致
汉朝第一任老大刘邦来自楚地,贼喜欢楚文化,所以为了跟上领导的脚步,汉初的文人都在追捧楚文化。
[插图]
而主要的追捧对象,就是楚文化之光:屈原的《离骚》。
[插图]
最先追出名堂的人叫贾谊。他因为搞改革得罪了人,被皇帝丢到了长沙。
[插图]
到长沙后,贾谊发现:这不巧了吗?屈原就是在这儿跳江的啊!
于是贾谊一下子就觉得和屈大神有了共鸣,他把这种共鸣写成了文章:
[插图]
大家发现,它的格式跟《离骚》很像,这样写,正对领导胃口啊!
于是,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一股《离骚》热,文人们开始模仿《离骚》的格式写文章。这类文章,就是《离骚》的高仿版:
[插图]
骚体赋
[插图]
最初的骚体赋不但套用离骚格式,内容也跟《离骚》很像,写的基本都是怀才不遇的主题。
然而,当时的文人都是“大猪蹄子”,骚体赋火了一阵子后,人们很快就审美疲劳了。随着大汉王朝日渐强盛,一种全新风格的赋出现了。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二:领导的业绩可劲儿夸,领导的错误委婉提
文景之治时期富得流油。有多富呢?国库里穿钱的绳子都能放烂。
[插图]
日子好了,大家的口味就变了,喜欢看一些跟吃喝玩乐有关的内容,总是表达忧伤的骚体赋越来越没市场。
[插图]
这时,有个叫枚乘的人写了篇《七发》,里面写到了弹琴、观潮、打猎这些风雅的活动。《七发》几乎是在发布的瞬间就成为爆款。
[插图]
大家发现,这篇文章虽然也是赋,但跟之前的骚体赋的格式完全不同。
[插图]
这种赋的形式结构比较松散,所以有个新的名字:
[插图]
散体赋
散体赋的写法比较自由,篇幅又长,很多人便用它来歌颂大汉王朝的繁荣盛世。
[插图]
当然,这种事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有个叫梁孝王的诸侯,就特别喜欢赋。
他专门建了个梁园,给读书人聚会,枚乘就是在这里写出爆文《七发》的。
[插图]
但也有人不喜欢这玩意儿,比如梁孝王的哥哥汉景帝。他手下有个会写赋的,发现自己没啥发展前景,就跳槽去了梁园。
[插图]
这个跳槽的人,名叫司马相如。他在梁园写了一篇爆文:《子虚赋》。
[插图]
听过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吧?就出自这里。这篇赋写的就是子虚和乌有互相显摆自己的国家有多牛的故事。
几年后,汉武帝上台了。你可不要以为这皇帝只会打打杀杀,人家可是史上热爱文学出了名的皇帝。
[插图]
汉武帝很喜欢《子虚赋》,他一开始以为是古人的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司马相如写的。
汉武帝把司马相如召回中央,让他继续写赋。
[插图]
汉武帝是汉朝业绩最突出的皇帝,所以文人写了很多赞扬领导的赋,吹什么的都有。
司马相如就专门为汉武帝用来打猎的上林苑,写过一篇《上林赋》。
这篇文章堪称大汉第一赞美诗,文中描述的上林苑,比真的上林苑还好看。
[插图]
不过汉武帝有个毛病:容易飘,吹捧太过容易送他上天。
所以大家写的散体赋也不是只有花式夸奖,经常要加一些劝诫的内容。
比如,在《上林赋》的最后,司马相如就劝皇帝:不要那么能花钱,要节俭。
[插图]
这种前面一顿夸,最后打一巴掌的写法,叫作曲终奏雅,是散体赋的重要特征。
汉武帝还有一阵子迷上了求仙问道。司马相如就写了《大人赋》,劝汉武帝别迷信。
结果他把神仙世界写得太有画面感,汉武帝听完更想上天了。
[插图]
为啥这种方式不起作用呢?你想想,当你游戏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弹出这么一个画面,你会咋选?
[插图]
不管怎么说,司马相如在汉朝文坛确实是偶像级别的存在,文人们写赋,都要参考他的文章。
[插图]
比如在西汉末年,一个叫扬雄的死忠粉就写了一篇《甘泉赋》,完全模仿《子虚赋》《上林赋》。《甘泉赋》先是狠夸了汉成帝打猎的盛况,再弱弱地劝皇帝不要沉迷娱乐。
[插图]
结果可想而知,起了反作用。
汉成帝没啥业绩,也不听劝,他在位时还有人造反,国家被搞得一塌糊涂。
而扬雄更惨,连着死了俩儿子,成了贫困线下的孤寡老人。
[插图]
在遭遇事业和生活的双重毒打后,人过中年的扬雄彻底佛系了,作品也转变了画风。
比如这篇《逐贫赋》就很朴素,只有短短五六百字,还化用了《诗经》的句子。
[插图]
扬雄字子云,是四川郫县人。刘禹锡《陋室铭》里说的西蜀子云亭,指的就是扬雄故居。
不过扬雄这种风格毕竟还是非主流。从西汉开始,写散体赋夸领导一直都是文人的自我修养。
而到了东汉,文人还把散体赋写出了新高度。
那时候东汉刚建立,首都定在了洛阳,但有一群人一直吵吵着要回长安。
[插图]
到底谁更有道理呢?大家通过写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个叫班固的,整出了一篇现象级大作:《两都赋》。
[插图]
这篇赋表面上是写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实际上说的是长安太奢侈,而洛阳在皇帝的管理下,遍地是学校,人人知书达理。
发现没?这不还是变着法地夸领导嘛!
只不过班固夸的是礼仪制度这样的国家大事,内容也比较实诚,不浮夸。
[插图]
为啥说《两都赋》是现象级大作呢?因为在它之后,很多人都开始以都城为题材来写赋。
[插图]
西晋的左思就写过一篇《三都赋》,刚发布就被疯狂传抄,甚至抬高了纸价。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就写过一篇《二京赋》,说的还是长安、洛阳那点事儿。
张衡就是那个据说改进了浑天仪、发明了地动仪的科学家。他搞创作的态度和搞科研一样严谨。这篇《二京赋》他写了十年。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三:遭遇职场乱象怎么办?吐槽也请保持优雅!
东汉中后期世风日下,张衡写《二京赋》是想劝皇帝不要再沉迷享乐,不然大汉就要亡了。
[插图]
后来,宦官和外戚都出来搞事情,连皇帝也变成了吉祥物,国家越来越糟糕,文人们的职场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插图]
国家这么乱,已经不好意思再吹了,于是他们文风一转,开始吐槽官场。
不过人家那都是带感情的吐槽,还整出了一种字数少而精的新品种:
[插图]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代表,就是张衡的《归田赋》。这篇小赋写的是他的离职原因,以及辞职后的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插图]
东晋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就是受到了《归田赋》的启发,写的也是辞官回归田园的生活感受。
抒情小赋是写给自己或者朋友看的,所以讲话的方式比较简单,通俗易懂。
不过,我们看抒情小赋时已经看不出当年的大汉雄风了,更多的是一个王朝走到尾声的悲伤。
[插图]
汉代以后,赋就逐渐被诗抢了风头。不过,历朝历代仍然有人写赋,因为写赋这事儿一直和做官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到了唐宋时期,它还成了科举必考题。
所以说不管文人用它写啥,赋一路发展下来都是很贵气的样子。
[插图]
在汉朝文人忙着鼓捣赋的时候,诗歌在老百姓那里也发展得有声有色。走,哥接下来就带你到汉朝的村里逛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