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最赚钱的春节档,贾玲的《热辣滚烫》目前以15.6亿领先,网上口碑不错,又是部励志片,因此我过年第一件事,就先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2.本来也不敢抱太高的期待,因为看电影看得实在太多,对于叙事技法没什么新鲜感,中间阶段我还微有点疲倦,没想到最后三十分钟,整部电影的情感能量直接原地炸开,看得我这个42岁的中年男人差点飙泪。
3.因为拳击题材已经被电影圈拍得太多,我观影前脑子里就准备了几个模板,要么是《百万美元宝贝》、要么是《铁拳》、要么是《洛奇》。
4.看着看着,噫?这不是《百元之恋》加《洛奇》么?整体框架是2014年的《百元之恋》,高燃部分是《洛奇》不屈的精神,这个《百元之恋》还是呼应伊斯特伍德的《百万美元宝贝》,都是在讲自我救赎的故事。
5.我觉得用自我救赎这个词更好一些,我不太喜欢网络上动不动就扯女权。
6.片子结构虽然没什么大改动,但改编得不错,充满中国当代小城市的生活气息,而且这是当代大陆年轻电影人所独有的生活气。像香港那一批编导,到2020年后票房成绩越来越弱,连刘德华也扛不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大陆人民这几十年的生活,跟普通人有疏离感,拍的精神产品不真实、不细腻,只能拍拍玄幻、武侠、科幻这种跟生活不贴近的电影,大陆这边的导演更熟悉人民生活,才形成现在陈思诚、贾玲、王宝强、黄渤等人超越周星驰、刘德华、刘伟强的号召力。
7.中国老一辈电影人跟作家也出现这个问题,他们没有经历过年轻一代的生活,作品跟现实生活脱节,几乎拍不好写不出1990年代以后的故事,使中国文艺作品出现近二十年的真实生活空白期,冯小刚拍《非常勿扰3》票房那么惨,仅仅1亿票房,不一定是产品质量问题,就是从编导演全面老化的原因,年轻人不爱这种产品了,离他们生活太远了。另外黄渤的转型也是个反面教材,他就适合演当代底层人物,跟观众有亲近感,但现在他很多电影都在演中产阶级或者精英,这既不符合市场定位也走到观众对立面,所以黄渤最近的票房号召力也开始大降,像王宝强那样坚持走底层人物的喜剧风格才是他该走的路。
8.贾玲那部《你好,李焕英》大卖,跟观众的亲近感,是三线工厂亲友回忆录,以喜剧形式重塑当年襄阳工厂的社会风貌---有意思的是,三线工厂明明是1965-1990年代的事情,同时代的中国作家们几乎对三线工厂的故事很少提及,反而是在这里长大的小盆友们来讲述三线。而这次改励志路线,依旧是“中国小城市苦逼女青年生存写照”做蓝本,在烟火气密集的小卖部、烧烤店、工地、小城街道、自建房、出租屋展开拳击故事,使故事跟普通人的生活紧密关联,生活场景又没有经过刻意粉饰,粗糙而直接,使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也愿意接受这种环境下塑造的人物故事。
9.贾玲自己也真的很下苦功夫、笨功夫,一年时间增重20斤再减掉100斤体重,这种苦常人根本吃不消,你说贾玲在商业上每一步都精于算计,那你倒是按着这种算计走一遍,看看走完有多难。体重上巨大的反差,也使人比观看《百元之恋》时更有触动感,也更有说服力,看着一个肥胖油腻满脸油脂的胖女子,变成腹肌发达的女拳手,估计观众都难免有自惭之心,从而加强了这种说服力。
10.而在电影结构上,片子以“被男友抛弃后,风雨夜孤身回租房”作为全片分界线,在这之前我的观影体验是“还好,但也没觉得多好。”,从这之后,画风抖变,我内心台词就不断是“真棒、编剧好认真”这种感慨。
11.在拳击台上贾玲被职业选手揍得亲妈都认不出来,重重倒地时,突然来了一波简短凌俐的细节补充,情感充沛到像大坝被洪水冲垮,那种中国式的狡侩亲友、平民尊严、生活算计、吵闹争执,以及贾玲步步忍让后的自我拼博,一下就能击中观众的内心,到这一步,编导演的认真劲,就使电影至少能拿8分。
12.当一个人的观影数量到一定阶段,好处是熟悉各种套路,坏处是太熟悉已经很难有期待,我看电影常常对剧情无动于衷,但这时候也深深被“一个平凡人,也要赢一次”的真诚倾诉感动,贾玲打完比赛,从肉体到灵魂拯救了自我,并拒绝前男友复合,一个人跑向小道深处的画面,真是让人觉得心头爽快。
13.输掉比赛没有关系,战胜油腻颓丧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胜利。只有贴近生活的导演,才懂得生活真实的样子。
14.最后我想说,请中国的电影人、作家、舞台剧、音乐人、话剧等文艺创作者,请你们把目光放在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内容上,中国的变化极期剧烈,十年时间,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要跟上人民群众的审美和情感,就一定要回归到最朴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众的喜欢,大众也愿意,为这种精神产品付费。
15.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能获取观众喜欢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如果文艺工作者抛弃了生活,那民众就会抛弃文艺工作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