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1878遍,解析《谏诤章第十五》

《孝经》1878遍,解析《谏诤章第十五》

00:00
17:45

《孝经》1878遍,解析《谏诤章第十五》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大臣,即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诸侯国地盘;卿大夫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家园。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者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父亲所为,做儿子的就要劝争力阻;如君王所为,做臣子的就要直言谏争。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曾子因孔子讲过各种孝道,没有讲到父亲有过该怎样办?于是说:“之前讲的那些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教育我都听懂了。还有一件事请问:为人子者做到不违背父亲的命令,一切听从是不是就算孝子呢?”孔子听了曾子的问题,惊讶道:这是甚么话?这是甚么话?孔子于是给曾子详加说明:父亲的命令,不但不能随便听从,而且还要仔细斟酌是否可行。例如上古天子为一国的首,一日二日万几之事,元首如有善行,则亿兆人民蒙福。元首如有过失,则全民受祸。假若有七位敢于直言谏诤属下。那天子虽然偶有差错几近无道,但有七位贤臣谏诤,时进忠言,勇于匡救不会失去天下;诸侯若有五位谏诤的部下,改正错误格其非心,虽无道,也不会失掉他的国;大夫是有家者,如果有三个谏诤的部下,虽然间有差误,这三位属下早晚箴规,陈说可否,也不会失去他的家;为士的虽是最小的官员,无部下可言。假若有谏诤的几位朋友,对他忠告善导、规过劝善,他的行为自能免于错误美好的名誉就集中在他的身上了。父亲有明礼达义的儿女,常常谏诤、纠正他,就不会做错事自然也就不陷于不义了。

无论君臣与父子,都是息息相关,遇到不该做的事为子女的不可不向父亲婉言谏诤;做部下的也不可不向长官直言谏诤;为臣子应当陈明是非利害、明切劝告;父亲不从为子女的应当婉言几谏,即便触怒被打也不怨恨;君如不从做部下的还要极谏,即便触怒受处也在所不惜;臣子遇见君父不该作的事情,必须立即谏诤。倘若为人子不管父亲的命令是否正确都一味听从,那就陷亲于不义,怎么还能算是孝子呢?

像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道德修养高尚,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创造了盛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今独步的唐太宗,他创造了盛世中的盛世、黄金般的大盛世--贞观之治。

唐太宗能够做到虚心纳谏:
他曾将自己比为金矿,将魏征比作金匠,只有经过像魏征这样金匠的冶炼,他这块金矿石才能变为金子。魏征逝世后,唐太宗很是伤心,他怀念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很宝贵这三镜,今魏征亡,失去了一镜。”他要群臣以魏征为楷模,人人直言无隐。
 唐太宗为了打消群臣纳谏的顾虑,公开承诺对他犯言直谏绝不打击报复。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你们每一个人应当竭尽你们的忠诚正直之心,匡正补救我的错误,我一定不会因为直言忤逆了我的心意,动不动就对你们严厉责备。”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对身边的侍从大臣说:“你们只要能义正词严地直言劝谏,使有益于政治教化,我绝不会以冒犯尊严、违背旨意而滥责罚你们的。”唐太宗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没有发生过因为大臣的直言谏诤,而遭到唐太宗的严厉处罚。这充分说明了唐太宗纳谏绝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真心实意的。
  魏征曾对唐太宗开诚布公的说:“陛下引导臣言,臣才敢言。若陛下不接受臣言,臣岂敢逆龙鳞,触忌讳。”
  魏征去世以后,唐太宗追忆说:“我经常怀念魏征遇到事情就对我劝谏匡正,大多切中我的过失,就如同明亮的镜子照人的形象一样,好处和坏处都一定能看见。”
  唐太宗为了鼓励魏征等人的犯颜直谏,多次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仅《贞观政要》记载的就达十次之多,魏征一次就得到过唐太宗一千匹绢帛的奖励。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裴寂说自己把臣下的谏言“黏之屋壁,出入观省”;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诏令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制约作用。
  总之,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和以魏征为首的敢于犯颜直谏的大无畏精神是取得“贞观之治”的最伟大的法宝,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好,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圣贤文化,开启人生智慧,提升生命能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