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四、七十五章天网恢恢

《道德经》第七十四、七十五章天网恢恢

00:00
19:12
《道德经》第七十四-七十五章天网恢恢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
说百姓不畏惧你的威严,这个时候大的威严自然就来了。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尤其是我们的家长,我们家长最愿意对孩子用的是什么?

威严。

那你看这句话就好明白了,如果他畏惧你的威严,你就没有威严,因为他会远离你,离你越来越远。

当有一天孩子不再畏惧你了,则大威将至矣。

这个时候你真正的威严就出来了。

那么细细的琢磨这句话,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企业的领导也是,如果你的员工都很畏惧你,说明你平时就很有威严,你就在用你的威严。

所以他们有什么事情不敢跟你讲,不敢亲近你是这样的吧。但是反过来如果他们都不怕,你不害怕你的威严。

说明你平时是亲和的,是平易近人的,他们愿意去亲近你,你愿意去接触你,你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帮助到他们,是不是这才是你真正的威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威严怎么办?
不要用威严,别人愿意亲近你了,那是你最大的威严。

类似这种话语是不是我们学了很多,这就是道的一贯思维,就是你想要什么你就不要呈现什么?

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也就是你想要什么?
你就呈现出来相反的那一面就对了。

毋狭其所居,
“狭”是什么?
就是压迫。

那我们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什么感觉,就是压迫感太强。

“居”就泛指生活。
我们说居所,生活场所。就是你不会去压迫他的生活。

毋厌其所生
“生”是生长、发展。

说你不会讨厌他的生长和发展。

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因为你不讨厌他的生长和他的发展。所以他也不讨厌你,他就会愿意亲近于你。

那我们再来看这句话,百姓为什么会畏惧你的威严?
是因为你有压迫感,是因为你总厌弃他,所以他就畏惧你。

比如说你看你的孩子为什么畏惧你?
你压迫他,并且你总是厌弃他,你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总是厌弃他,他就害怕你。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了,我们不要去压迫他的生活,我们不厌弃他的发展,不厌弃它的生长。因为你不厌弃它的生长和发展,所以他就不讨厌你,自然会去亲近于你。

这个时候才是你真正的威严和慈的体现,你才有机会体现你的德行,否则是没有机会的。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我很了解自己,我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不自见。

什么意思?
不把它拿出来让别人看见,不彰显。

说有没有威严?

有。但是不把他呈现出来。

说有没有智慧?
有。但是不把他呈现出来。

说有没有强的一面?

有。但是不把他显现出来。

说自爱而不自贵也
自我珍爱,自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自贵也。

自贵是什么?
是自以为很贵重,把自己看得很重。

那这个时候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就会说这个人太自我了。所以我们要自爱。但是不用自我,也不需要把自己呈现出来的那么贵重的样子。

那你看圣人说了,我都穿着最简单的麻布衣服,穿着最朴实无华的衣服,那你看是不是不自贵?

那自贵是什么?
就我的身体没有个几万的手表,对得起我的手腕,你看这就叫自贵。

就我这脸就不擦那个牌子的化妆品那能行,这就叫自贵了。

所以我们要自我爱护,爱护的是什么?
是内在。

所以我们外面披着的都是麻布,衣服呈现出来的都是最简单的样子,但是我们的内在是怀着玉的,是怀着宝的。

故去彼取此
“彼”是什么?
就是自贵、自见、大威。这些东西去掉。

取的是什么?
自爱、自知。

不要去呈现这些威严的东西,不要呈现这些强势的东西,我们把最弱的那一面,把自知、自爱的那一面呈现在外面就好了。


第七十五章
我们经常听到勇敢,这里要学到一个新词了叫勇而不敢。

那什么叫勇而不敢?
勇是什么?
就是我有。

不敢是什么?
但是我不用。

说你不勇敢,没有勇那是不敢。然后勇敢就会犯错误,就会招来祸端。

但是勇而不敢,就是我有勇。但是我不敢为,也就是我不会去做。

那我们用这个概念是不是很多《道德经》的思维都在讲,我有强,但是我用弱;我知其雄,但是我守其雌;我知其荣,但是我守其辱;我知其白,但是我守其黑。

我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呈现出来的不用那么好;我有自知,但是我不需要自见;我自爱,但是我不用自贵。

那我们接下来看,什么叫勇而不敢?
勇于敢者则杀
“杀”是什么意思?
就是带来不好的,带来不好的结果。

勇于不敢者则活
说我内在有勇。但是我不会去做,我不会把勇的那一面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是活。

举例:我们换个道理就很好讲了。
比如说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我有很强的一面,无论是性格还是做事情。但是我跟他相处的时候我不用强,对方可不可以感受得到。

因为一到事情就看出来了。你看他平时跟我那么谦和,真碰到事情的时候看出来人家是真有能力。

是不是这就是强。但是人家呈现出来的是弱。

但是如果你强,你跟他相处的时候你也是强的呢?
是不是你就伤害了他,这个是不是则杀。就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

那你看勇和敢是不是如此。说我有勇的一面。但是我平时不敢,就像是没有勇是一样的。但是一遇到事情的时候人家看到了,哎哟,这个人是真勇。

但你看人家平时还是那么谦逊,还是那么低调,是不是则活。

这个时候别人自然就会喜欢你,就会愿意跟你在一起,你的活路是不是就变多了。

所以我们学习了《道德经》是不是我们就明白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为,是不为自己为。无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不为自己做。是我们不自生的思维。

那你就知道了,我们说处柔弱不是说就让我们柔,是我有强,但是我用弱。

因为我明白了这么多道的规律,我知道用强的结果是则杀、是则死,那个结果是不好的。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者指的是什么?
就是勇于敢者和勇于不敢者,或许利,或许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说天为什么讨厌,谁又知道原因呢?我也说不清楚。

那我们再来看或利或害是什么意思?
因为说不清楚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

我们举例子:这里不是说了吗?
说勇于敢者则杀,你说不对,那我看那个勇敢的人,人家就是把那女孩追到手了,你看那个人很勇敢胆子大,他就是赚到钱了,是不是利。

那你还看到另外一个人,他勇敢了负债累累,从一无所有奋斗到负债累累。

所以你说这到底是利是害,你这不好说,说不清楚。

说你的那个人勇。但是他不敢,确实他什么都没得到,那你看到的是害。

那还有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是什么?
唉哟,上次那事情幸亏他没去,就是因为他没去。所以他保全了自己,你看就变成利了。

那也就是勇敢有勇敢的好处,那他也有他的坏处。那勇而不敢也有他的好处,当然也有他的坏处。

孰知其故?
说不清楚。

但是有一点可以说得清楚,那就是天之道。

那我们看天之道什么样子。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说你要懂得了天道。

“不召而自来”
我们反着讲:什么叫不召而自来?
就是如果你是善的,是对别人有益的,你是在不停的提升自我的,对别人有吸引力的,是不是不召而自来。

就是你不需要叫他来,他自己就跟着来了,这就叫效法天道。

那么再看“不言而善应”
就是你不用去讲话,别人就会拥护你,就会给你反应。

我们举例子:说我们身边如果有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他有事情的时候他用讲吗?

不用讲,我们就会用应。

我们想去给他提供点什么帮助,我们认为那是我们的荣幸。因为什么这个人有德,或者他有恩于我,或者是我受过他的帮助,这就叫不言而善应。

不战而善胜
如果你是慈的,你是学了道的,你是有德的,你是对百姓好的,还用战吗?
是不是百姓自然来归附。

那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就明白了,前几句在讲什么勇于敢者和勇于不敢者,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勇敢者有利,你也可能看到勇敢者有害。

这个我说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说清楚的是天道。

天道是什么?
你不需要那么勇敢,你勇而不敢就可以了。

为什么?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帮助别人,你就可以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那你还用敢于去做吗?

不需要,你只需要合了道,等待别人给你回应就可以了,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坦”是指的什么?
我们说坦荡,是光明正大的。我们光明正大的谋就好了。

谋什么?
谋道。

我只要去修道,只要不争,只要处下,只要利益他人,只要提升自己。

那么通常说到谋都会用什么组词?
密谋,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知道。

那你看谋道就不一样了,我告诉了你,我就是要帮助你,光明正大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就是稀疏的。
那个“天网”看上去是很稀疏的样子。

但是“疏而不失”
他没有漏掉的地方。

这句话我们经常用到,那不漏掉的是什么?

那我们前面讲的说或利或害。你得到利的地方,再接着勇敢下去就变成了害,互相转换的。你不要觉得你意识得到了,你一时得到的东西终有一日会漏掉的。

那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是合了道所得到的东西。最后你都会失去他,他都不是你的。

所以这个规律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更是常见了,只要你不是依道而来的,不是自然而然而来的东西最后都会失去的,都不是你的。
《道德经》第七十四-七十五章天网恢恢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
说百姓不畏惧你的威严,这个时候大的威严自然就来了。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尤其是我们的家长,我们家长最愿意对孩子用的是什么?

威严。

那你看这句话就好明白了,如果他畏惧你的威严,你就没有威严,因为他会远离你,离你越来越远。

当有一天孩子不再畏惧你了,则大威将至矣。

这个时候你真正的威严就出来了。

那么细细的琢磨这句话,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企业的领导也是,如果你的员工都很畏惧你,说明你平时就很有威严,你就在用你的威严。

所以他们有什么事情不敢跟你讲,不敢亲近你是这样的吧。但是反过来如果他们都不怕,你不害怕你的威严。

说明你平时是亲和的,是平易近人的,他们愿意去亲近你,你愿意去接触你,你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帮助到他们,是不是这才是你真正的威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威严怎么办?
不要用威严,别人愿意亲近你了,那是你最大的威严。

类似这种话语是不是我们学了很多,这就是道的一贯思维,就是你想要什么你就不要呈现什么?

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也就是你想要什么?
你就呈现出来相反的那一面就对了。

毋狭其所居,
“狭”是什么?
就是压迫。

那我们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什么感觉,就是压迫感太强。

“居”就泛指生活。
我们说居所,生活场所。就是你不会去压迫他的生活。

毋厌其所生
“生”是生长、发展。

说你不会讨厌他的生长和发展。

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因为你不讨厌他的生长和他的发展。所以他也不讨厌你,他就会愿意亲近于你。

那我们再来看这句话,百姓为什么会畏惧你的威严?
是因为你有压迫感,是因为你总厌弃他,所以他就畏惧你。

比如说你看你的孩子为什么畏惧你?
你压迫他,并且你总是厌弃他,你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总是厌弃他,他就害怕你。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了,我们不要去压迫他的生活,我们不厌弃他的发展,不厌弃它的生长。因为你不厌弃它的生长和发展,所以他就不讨厌你,自然会去亲近于你。

这个时候才是你真正的威严和慈的体现,你才有机会体现你的德行,否则是没有机会的。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我很了解自己,我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不自见。

什么意思?
不把它拿出来让别人看见,不彰显。

说有没有威严?

有。但是不把他呈现出来。

说有没有智慧?
有。但是不把他呈现出来。

说有没有强的一面?

有。但是不把他显现出来。

说自爱而不自贵也
自我珍爱,自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自贵也。

自贵是什么?
是自以为很贵重,把自己看得很重。

那这个时候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就会说这个人太自我了。所以我们要自爱。但是不用自我,也不需要把自己呈现出来的那么贵重的样子。

那你看圣人说了,我都穿着最简单的麻布衣服,穿着最朴实无华的衣服,那你看是不是不自贵?

那自贵是什么?
就我的身体没有个几万的手表,对得起我的手腕,你看这就叫自贵。

就我这脸就不擦那个牌子的化妆品那能行,这就叫自贵了。

所以我们要自我爱护,爱护的是什么?
是内在。

所以我们外面披着的都是麻布,衣服呈现出来的都是最简单的样子,但是我们的内在是怀着玉的,是怀着宝的。

故去彼取此
“彼”是什么?
就是自贵、自见、大威。这些东西去掉。

取的是什么?
自爱、自知。

不要去呈现这些威严的东西,不要呈现这些强势的东西,我们把最弱的那一面,把自知、自爱的那一面呈现在外面就好了。


第七十五章
我们经常听到勇敢,这里要学到一个新词了叫勇而不敢。

那什么叫勇而不敢?
勇是什么?
就是我有。

不敢是什么?
但是我不用。

说你不勇敢,没有勇那是不敢。然后勇敢就会犯错误,就会招来祸端。

但是勇而不敢,就是我有勇。但是我不敢为,也就是我不会去做。

那我们用这个概念是不是很多《道德经》的思维都在讲,我有强,但是我用弱;我知其雄,但是我守其雌;我知其荣,但是我守其辱;我知其白,但是我守其黑。

我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呈现出来的不用那么好;我有自知,但是我不需要自见;我自爱,但是我不用自贵。

那我们接下来看,什么叫勇而不敢?
勇于敢者则杀
“杀”是什么意思?
就是带来不好的,带来不好的结果。

勇于不敢者则活
说我内在有勇。但是我不会去做,我不会把勇的那一面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是活。

举例:我们换个道理就很好讲了。
比如说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我有很强的一面,无论是性格还是做事情。但是我跟他相处的时候我不用强,对方可不可以感受得到。

因为一到事情就看出来了。你看他平时跟我那么谦和,真碰到事情的时候看出来人家是真有能力。

是不是这就是强。但是人家呈现出来的是弱。

但是如果你强,你跟他相处的时候你也是强的呢?
是不是你就伤害了他,这个是不是则杀。就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

那你看勇和敢是不是如此。说我有勇的一面。但是我平时不敢,就像是没有勇是一样的。但是一遇到事情的时候人家看到了,哎哟,这个人是真勇。

但你看人家平时还是那么谦逊,还是那么低调,是不是则活。

这个时候别人自然就会喜欢你,就会愿意跟你在一起,你的活路是不是就变多了。

所以我们学习了《道德经》是不是我们就明白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为,是不为自己为。无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不为自己做。是我们不自生的思维。

那你就知道了,我们说处柔弱不是说就让我们柔,是我有强,但是我用弱。

因为我明白了这么多道的规律,我知道用强的结果是则杀、是则死,那个结果是不好的。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者指的是什么?
就是勇于敢者和勇于不敢者,或许利,或许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说天为什么讨厌,谁又知道原因呢?我也说不清楚。

那我们再来看或利或害是什么意思?
因为说不清楚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

我们举例子:这里不是说了吗?
说勇于敢者则杀,你说不对,那我看那个勇敢的人,人家就是把那女孩追到手了,你看那个人很勇敢胆子大,他就是赚到钱了,是不是利。

那你还看到另外一个人,他勇敢了负债累累,从一无所有奋斗到负债累累。

所以你说这到底是利是害,你这不好说,说不清楚。

说你的那个人勇。但是他不敢,确实他什么都没得到,那你看到的是害。

那还有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是什么?
唉哟,上次那事情幸亏他没去,就是因为他没去。所以他保全了自己,你看就变成利了。

那也就是勇敢有勇敢的好处,那他也有他的坏处。那勇而不敢也有他的好处,当然也有他的坏处。

孰知其故?
说不清楚。

但是有一点可以说得清楚,那就是天之道。

那我们看天之道什么样子。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说你要懂得了天道。

“不召而自来”
我们反着讲:什么叫不召而自来?
就是如果你是善的,是对别人有益的,你是在不停的提升自我的,对别人有吸引力的,是不是不召而自来。

就是你不需要叫他来,他自己就跟着来了,这就叫效法天道。

那么再看“不言而善应”
就是你不用去讲话,别人就会拥护你,就会给你反应。

我们举例子:说我们身边如果有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他有事情的时候他用讲吗?

不用讲,我们就会用应。

我们想去给他提供点什么帮助,我们认为那是我们的荣幸。因为什么这个人有德,或者他有恩于我,或者是我受过他的帮助,这就叫不言而善应。

不战而善胜
如果你是慈的,你是学了道的,你是有德的,你是对百姓好的,还用战吗?
是不是百姓自然来归附。

那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就明白了,前几句在讲什么勇于敢者和勇于不敢者,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勇敢者有利,你也可能看到勇敢者有害。

这个我说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说清楚的是天道。

天道是什么?
你不需要那么勇敢,你勇而不敢就可以了。

为什么?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帮助别人,你就可以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那你还用敢于去做吗?

不需要,你只需要合了道,等待别人给你回应就可以了,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坦”是指的什么?
我们说坦荡,是光明正大的。我们光明正大的谋就好了。

谋什么?
谋道。

我只要去修道,只要不争,只要处下,只要利益他人,只要提升自己。

那么通常说到谋都会用什么组词?
密谋,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知道。

那你看谋道就不一样了,我告诉了你,我就是要帮助你,光明正大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就是稀疏的。
那个“天网”看上去是很稀疏的样子。

但是“疏而不失”
他没有漏掉的地方。

这句话我们经常用到,那不漏掉的是什么?

那我们前面讲的说或利或害。你得到利的地方,再接着勇敢下去就变成了害,互相转换的。你不要觉得你意识得到了,你一时得到的东西终有一日会漏掉的。

那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是合了道所得到的东西。最后你都会失去他,他都不是你的。

所以这个规律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更是常见了,只要你不是依道而来的,不是自然而然而来的东西最后都会失去的,都不是你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