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战斗民族”,多次为我国守住边疆!如今却只剩9000人?

史上最强“战斗民族”,多次为我国守住边疆!如今却只剩9000人?

00:00
12:19

这个冬天,哈尔滨的旅游业火爆非常。为了广迎四方来客,哈尔滨拿出了许多“压箱底”的“宝物”。在这之中,一个独特民族的亮相迅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轰动。

它,就是鄂伦春族。人们之所以对这个民族的出现感到十分惊讶,是因为这个民族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更是因为这个民族为国家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有名的英雄民族,鄂伦春族多次发挥民族之力,为我国守住了边疆门户。

可惜的是,如此英勇的民族,如今却只有九千余人。

这个人丁算不得兴旺的民族,是如何保家卫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鄂伦春族的故事吧!

从未缺席的正义之师

谈及鄂伦春族,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一定少不了“避世”二字。这个长居深山中的民族,走出大山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不得不提的是,鄂伦春族虽仅有几次亮相,但却次次都令人心生敬仰。这个英勇且智慧的民族,从不让人失望。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鄂伦春族上一次大规模出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或许有人会感到好奇,抗日之战火已经烧到了鄂伦春族所居住的大山之中了吗?回答是肯定的。

日本侵华战争所选择了第一站,就是东北三省,而鄂伦春族恰好身在其中。

那时,因中日军力差距悬殊,侵华日军不断推进,而我国的军队被迫连连后退,撤入东北山林之中。机缘巧合之下,东北联军遇到了鄂伦春族。

当时的鄂伦春族,于深山之中生活多年,早已与外界没有了联系。突闻听闻日寇入侵,让鄂伦春族也是惊讶不已。

尽管日军的到来尚未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但鄂伦春族仍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东北联军提供了许多帮助。

因世代以狩猎为生,所以鄂伦春族成年男性的体格都格外健壮,且极其勇猛。他们的战斗力,甚至强于配备了新式武器的日军。

为了彻底的赶走日本侵略者,鄂伦春族许多有志青年都加入了东北联军。

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得以全面取胜。那些曾为抗日战争付出过汗水与鲜血的革命先辈们,值得人们永远感怀。

其中,鄂伦春族更是几乎举全族之力,推动了东北抗战的胜利。他们的付出,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历史上,鄂伦春族曾出山两次。一次是抗日战争,另一次则是沙俄战争。

在清朝时,沙皇俄国也曾妄图从东北地区入侵我国,夺取我国丰饶的物产资源。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敌,清朝决定组建一只专门对抗沙俄的边境军队,用于长年守卫东北。

那个时候,鄂伦春族就是清朝所选拔的“护关民族”之一。

他们接下了朝廷下达的任务,勤勤恳恳的守卫着东北的安危,从不曾懈怠半分。

在与沙俄交手期间,鄂伦春族的士兵也显现出了优于常规军队的能力,将敌军打的“落花流水”。

除了这两次的公开露面之外,外界几乎再也没有关于鄂伦春族的相关消息。

这个民族就像上天派遣而来的“神兵”,总会在中国有危难的时刻现身帮扶,而后于功成时刻悄然隐退,不见踪影。

历史来源无人知晓

时隐时现的风格,让鄂伦春族越发神秘,也让外界对其越发好奇。这个力量强大又迹象莫测的民族,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呢?

关于鄂伦春族的起源,学术界一直对此争论不休。支持率最高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认为鄂伦春族起源于肃慎部落,一种则认为鄂伦春族的前身是室韦民族。

无论是室韦还是肃慎,它们都因有着相似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而与鄂伦春族产生了关联。只不过,究竟鄂伦春族是起源于何时何样民族,并没有一个定论。

为什么鄂伦春族的历史存在不确定性呢?这是因为鄂伦春族并没有记录发展史的传统。

不同于中国其他的民族,所有与民族相关的事件、文化等几乎都能够于特殊的载体中有迹可循。鄂伦春族想来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注重口口相传。

除此之外,鄂伦春族还有许多的民族特色。

例如,他们只取自然界中的物体用于生存。尽管现代化社会发展迅猛,但鄂伦春族的民众从未想过走出大山,利用现代化的产品服务自己的生活。

他们始终坚持着过着自给自足的山民生活,吃的是林中百兽野果,穿的是兽皮兽衣。

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鄂伦春族非常注重保护自然。

他们从不浪费任何山林的资源,也从不过度损耗资源。哪怕是在冬天,他们为了保护林木也可以不生火取暖。

要知道,鄂伦春族生活的地方可是中国冬季气温最低的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他们还能够放弃取暖,意志是真的很顽强。

鄂伦春族还热衷于信奉神灵。在他们眼中,萨满就是他们的神。他们所有的生活作息、疾病伤痛,都可以求助于萨满。

这在现代化看来,也许是格格不入的行为。但对于鄂伦春族的族人而言,萨满可能是他们单调生活中唯一的寄托。即便做不到理解,但外界的人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鄂伦春族的独特民族文化,让它显得与其他民族越发不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就是因有不同的民族才得以拥有绚烂的文化。

倘若鄂伦春族的族人不复存在,那么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将彻底消失。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护鄂伦春族已迫在眉睫。

迎来更为光明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鄂伦春族因抗日战争中所做下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考虑到鄂伦春族的民族特性,政府将这个民族生活的地方划为了自治区,将管理生活的权力交到了鄂伦春族族人的手中。

有了合理的管理模式,鄂伦春族的生活水平就有了保证。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必顾虑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只是,他们的人口多年来始终增长缓慢。这,引起了政府的警觉。

根据二零二一的统计数据显示,鄂伦春族的人数还不足一万人。即便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鄂伦春族的人数还是太少。

加之其民族传承的口头特性,人数的规模对鄂伦春族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保护鄂伦春族的行动也迫在眉睫。

如何促进鄂伦春族的人口增长?政府所想到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改善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

以往,鄂伦春族长期于丛林深处谋生,物资相对匮乏。于扩张人口而言,是不利的。

考虑到山林生态改造难度大,且有碍于生态保护,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鄂伦春族必须要离开大山。

为支持他们迁移出山林,融入现代化的都市,政府提供了许多帮扶政府。例如,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宅,提供医疗服务等。

尽管政府的扶助力度并不低,但世代生活的家乡,怎能轻易被割舍?所以,很多老一辈的鄂伦春族族人仍旧选择了留在深山之中。于他们而言,这或许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随着融入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鄂伦春族的文化保护也成为了焦点问题。

对于鄂伦春族而言,驯鹿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驯鹿既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是他们精神支柱的源头。

因对驯鹿的重视,利用驯鹿的皮毛、角所制作的衣服,也颇受鄂伦春族喜爱。只有在重要的场合,鄂伦春族才会穿着鹿衣、佩戴鹿角帽。

但若要离开山林,人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驯鹿却难以生存。这一点,是鄂伦春族对外发展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同样,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帮助鄂伦春族找到新的生计,政府正在大力促成鄂伦春族的农业开发。

如今,已经有不少的鄂伦春人放下猎人的身份,成为了一位农民。

针对鄂伦春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及其产物,政府也在加紧保护。

就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物品,或将其记录在册,以便后世查看,或将其揽进博物馆,以便长存于世。相信通过多方的配合,鄂伦春族一定能够迎接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

结语

世界因多姿而繁荣,民族因多样而兴盛。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五十五个都为少数民族。正是因为有了多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才更为完整、更为壮观。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待相对弱势的民族,社会各界理应共同呵护其壮大,共同护佑其延续。

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员,我们也应加入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队伍之中,弘扬民族特色,传承多彩文明。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